李清照的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
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班级:化学类2班 作者:李波 孔静梅 李宁 刘成伟 于照涵
摘要:
李清照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女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对宋词的历史有着杰出的贡献。她的词不追求词藻的华丽,不苛求字句的精湛,但是词中处处可见生动鲜明的事物与细致入微的心理,语言清新朴素。她不仅开创了“易安体”,更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备受古今论者的赞誉。九百年来,其词以真挚的情感,浅淡的语言,清超的意境,感动了无数读者。通过研究易安词的艺术特点,旨在找出其词的魅力所在,一方面加深对其人其作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评价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
婉约 易安体 南渡 艺术风格 热爱生活 孤独寂寞 艺术意境 奇女子 艺术成就 中国文学 主要内容: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父亲李格非,字文叔,熙宁九年进士。母亲王氏同样知书善文。李清照从小就在这个文化氛围浓厚的仕宦家庭中长大,在闺中即小有文名。她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女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对宋词的历史有着杰出的贡献。她的词不追求词藻的华丽,不苛求字句的精湛,但是词中处处可见生动鲜明的事物与细致入微的心理。语言更是清新洒脱。她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
她的词有两大特点,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李清照词的思想内容:
李清照对中国文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她善于用不同的文体来表达不同的题材。她用词来书写自己的情感、生活、意趣;用诗来表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及见识;用文来记叙自己的智慧、文学主张。在诸多的文学表现形式上,李清照的词最为突出,奠定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明〃杨慎《词品》中说“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清〃沈谦《填词杂书》中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清〃纪昀《四库全书总
第 1 页 共 6 页
目提要》中有“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周柳”。从众多文人对李清照词作的评价来看,后人对她诗词创作成就是颇为赞誉的。
从总体上看由于前后期不同的生活经历,使她的词作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在风格上都以“南渡”为界线,有着迥然的差别。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作都是以其闺阁生活为中心,反映她不同时期的不同心态。
李清照前期的生活是极为幸福的,夫妇感情融洽、志趣相投,使她南渡前的词作大多是描写少女情怀及成婚后闺中生活情趣为主要内容。概括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描写纯真少女的那种天真、纯洁及对生活的热烈向往。李清照出生于官宦家庭,生活条件相对优越,使她从小就受到了优越的教育,婚前便有佳作,而这一时期的词主要是描写少女的那种天真浪漫。如她的前期作品《如梦令》两首,语言清新、活泼真实,寥寥几笔将词人那种爱好自然、向往自由、天真浪漫的那种少女情怀表现的惟妙惟肖。尤其是“绿肥红瘦”一句将词人对春的惋惜之情用直接、浅淡的词句表现的淋漓尽致,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是很难做到的。再如其早期作品《点降唇》中用及其传神的语句、深刻敏锐的洞察力使少女的那种天真、活泼及微妙的心里活动跃然纸上。特别是尾句“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将少女那种想看又不敢看,不敢看又不甘心的那种复杂的矛盾心里描写的惟妙惟肖,堪称绝笔。
二是描写对婚后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夫妇融洽的感情为李清照词的创作带来了新的灵感,她将婚后安怡、幸福的生活写入了词中,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如其词作《采桑子》中,作者以家常笔调,写闺中的日常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尾句“笑语檀郎,今夜沙厨枕簟凉”写出了女主人公对自已丈夫的关心、爱护,生动地营造了一个平淡而有情致的家庭氛围,体现了词人恬适安逸、热爱生活的心境。
三是描写闺中女子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流露出夫妻团聚的渴望。李清照前半生是幸福的,虽然由于赵明诚出仕做官两人有时会有短时间的分别,但这种小别却造就了李清照更多的灵感。丰富的情感渗透着对丈夫的思念,使李清照这一时期的词作很大一部分是以思夫为主要内容。如其早期词作《凤凰台上忆吹箫》,这首词以女性独特的视角抒写了人世间的离愁别恨之苦,形成了细腻、含蓄、委婉的新颖艺术风格。词人紧紧地抓住了情感的发展过程,将相思之新愁加之离别之旧恨,首尾相应,显得余味无穷。尤其是著名相思词作《醉花阴》一词更能全面地说明她这一时期的词作境界。此词给人一种“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觉,词人在重阳佳节因
第 2 页 共 6 页
思念丈夫借洒消愁,渲染出一种孤独凄凉之感。尤其尾句“人比黄花瘦”即景取喻、新颖独到具有极强烈的形象性与抒情性,成为历来被人称颂的名句。
四是通过描写梅、菊等自然景物,表现词人坚忍不拔的崇高精神。在李清照前期作品中,除了大篇幅描写相思之苦外还有一部分词是借物言志,以物喻已。通过对菊、梅等自然事物的凌霜傲雪的精神的描写,表现了词人冰清玉洁、坚韧不拨的优秀品质。如《多丽》以白菊天然丽质的精神风貌自比,表现了词人身处逆境而悠然自得、遭摧残而傲然挺立的风姿品行。又如《渔家傲》中 “此花不与群花比”将词人的那种孤傲不群的品格水到渠成地点染出来。全篇充满了欢乐的气氛,格调轻快流畅。
“靖康之变”不光给李清照的生活笼罩上了一层阴影,同时也使她的诗词创作在艺术风格上抖然一变,充满了凄苦苍伤之感和“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感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内容上南渡后的作品主要以感伤时世、悼念亡夫、回忆故土为感情基调。这一时期的词作更像是一面历史的镜子,在反射出自己的悲惨生活境遇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南宋政局的动荡、社会的黑暗。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反映了她30年的艰辛生活:
一是表现词人对故土的想思与怀念。在30余年的漂泊、流浪的生活中,李清照偿尽了人生的疾苦,对故乡、往夕的思念自然是难免的。如《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词以芭蕉“阴满中庭”渲染浓阴的幽暗,衬托出了环境的凄凉。从听觉上点染了雨打芭蕉的寂寞冷清。词人以“北人”自称,倒出了她怀念故土、不惯旅居的彷徨与悲切。此词重叠复沓,在听觉效果上增强了词意,使词中之情、之景在时间上得到了伸展。
二是悼念亡夫,对丈夫的深刻思念之情。建炎三年丈夫赵明诚的突然病逝使李清照颠沛流离的生活雪上加霜,与丈夫的生死相别使她这一时期的创作很大一部分是以悼念亡夫为内容。如《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这首悼亡词从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描写入手,借梅兴发。营造了一个凄凉幽怨的氛围。第二句的“沉香续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描写词人孤苦伶仃、只有无烟的玉炉相伴,冷景与冷情和谐统一,词人孤身独处的凄凉之感触手可及。尾句“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人堪寄”词人借折梅无处可寄的淡笔,将一腔衰情婉然收住,却给人以回味无穷的空间。
三是表现词人孤独寂寞的晚年生活。在她的后期词作中还有很大一部
第 3 页 共 6 页
分是表达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衰愁。如《武陵春》(风住香尘花已尽)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都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四是通过对饮酒的描写使李清照的词在婉约的同时又不乏丈夫气。在李清照的词作中大量出现的一个行为那就是饮酒,在古代社会女性饮酒似乎不大可能,但在李清照的词作中,酒这个词却大量出现,也许是李清照在酒中才能找到灵感,无论是在早期还是晚期,酒这个词始终贯穿李清照词创作的始终。如早期词作《如梦令》两首中,“浓睡不消残酒”、“沉醉不知归路”;《醉花阴》中“东篱把酒黄昏后”等词句举不胜举,使李清照词在充满了女性温柔、缠绵的同时有一种别的女性作家没有的丈夫气,创造了词的多重效果。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词对中国文学的贡献是巨大的,后人将她推为宋代“婉约派”词之宗主。其词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世称“易安体”。而在艺术特色上李清照的词不同于一般的婉约派风格,而是婉约中带有豪放、软弱中带有硬气,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李清照的词精心提炼民间口语,将口语生动活泼的气息带进了诗词之中。李清照的这一特点应是受了苏轼词通俗特点的影响,全词无生涩词语,使人一看就懂。使读者很容易体会到词人的内心感受。她的词清新明朗、入口即化、 易于理解。善于熔炼极其平常的语言来描写平常的景物,造成极高妙的艺术意境而不见斧凿之痕。如《凤凰台上忆吹箫》中“生怕离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仿佛不经意间冲口而出,但仔细品位却含意深远。用极其通俗、简单的语句将词人临别时的一腔心事、欲言又止的神情表现的极其贴切传神。《武陵春》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信手拈来,不加讳饰,全无生涩之词。在充分体现通俗化、口语化的同时并不给人以淡乎寡味、松散无力之感。用笔率直又不乏含蓄,将词人国破家亡的飘泊无依、夫亡孀居的惘怅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充分的表现出词人的创作艺术技巧已出神入化,像这样的语句在李清照的词作中比比皆是,举不胜举。
二、李清照的词作中善于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写具体的行动或事物,将抽象的内心活动形象化,具有浑成、含蓄、婉曲的特点。如《一剪梅》
第 4 页 共 6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