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六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调研检测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
1.化学和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从古代文物的修复到现在的人工智能,我们时时刻刻能感受到化学的魅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银器发黑重新变亮涉及了化学变化
B. 煤综合利用时采用了干馏和液化等化学方法
C. 瓷器主要成分属于硅酸盐
D. 芯片制造中的“光刻技术”是利用光敏树脂在曝光条件下成像,该过程并不涉及化学
变化 【答案】D 【解析】
A.【详解】银器发黑的原因就是因与空气里的氧气等物质发生氧化而腐蚀,重新变亮就是又变成原来的银,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A正确;
B.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生成焦炭、煤焦油、出炉煤气等产物的过程;煤的液化是利用煤制取液体燃料,均为化学变化,B正确;
C.瓷器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硅酸铝,硅酸钙)等,C正确;
D.光敏树脂遇光会改变其化学结构,它是由高分子组成的胶状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这些分子结合变成聚合物高分子,属于化学变化,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复习时除了多看课本,还要多注意生活中的热点现象,思考这些现象与化学之间的关系。 2.类比推理是化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1mol晶体硅含Si?Si键的数目为2NA,则1mol金刚砂含C?Si键的数目也为2NA B. Ca?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Ca?HCO3?2?2NaOHCaCO3??Na2CO3?2H2O,则Mg?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
MgCO3??Na2CO3?2H2O
液,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Mg?HCO3?2?2NaOHC. 标准状况下,22.4LCO2中所含的分子数目为NA个,则22.4LCS2中所含的分子数目也为NA个 D. NaClO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发生了反应:NaClO?CO2?H2O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发生了:Ca(ClO)2?2CO2?2H2O【答案】D 【解析】
【详解】A.1mol晶体硅含Si-Si键的数目为2NA,但1mol金刚砂含C-Si键的数目为4NA,故A错误; B.Ca?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NaHCO3?HClO,则Ca(ClO)2Ca?HCO3?2?2HClO
Ca?HCO3?2?2NaOHCaCO3??Na2CO3?2H2O,但Mg?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
液,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Mg?HCO3?2?4NaOHMg(OH)2??2Na2CO3?2H2O,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22.4LCO2中所含的分子数目为NA个,但标准状况下,CS2是液体,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LCS2的物质的量,也无法确定所含的分子数目,故C错误; D.NaClO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发生了反应:NaClO?CO2?H2ONaHCO3?HClO,同样在
故DCa?HCO3?2?2HClO,
Ca(C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发生的反应为Ca(ClO)2?2CO2?2H2O正确; 故答案为D。
3.我国自主研发的对二甲苯绿色合成项目取得新进展,其合成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丙烯醛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C. 对二甲苯的二氯代物有6种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丙烯醛分子中的碳碳双键是平面结构,醛基也是平面结构,中间是一个可以旋转的单键,所以分子里所有原子有可能在同一平面,A正确;
B.异戊二烯里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导致溴水褪色,而对二甲苯与溴水不反应,可以鉴别,B正确;
C.对二甲苯里面有两种类型的H,其二氯代物共有7种:①当两个氯取代甲基上的H时有两种,②当有一个氯取代甲基上的H,另一个取代苯环上的H,有邻、间两种结构,③当两个氯都取代苯环上的H,采用定一议二的方法,当其中一个氯在甲基邻位时,另一个氯有3种结构,此二氯代物有3种,C错误; D.M中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加聚反应,醛基可以发生氧化、加成反应,烃基可以发生取代反应,D正确; 答案选C。
4.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W、X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两种元素,Y的合金是当今世界使用量最大的合金,Z的单质常温下为液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单质Z保存时需要加水形成液封 B. Y的金属性弱于第三周期的所有金属元素 C. W与X能形成二元化合物并非全部是酸性氧化物 D. 向YZ2溶液中通人少量氯气会发生置换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B. 可用溴水鉴别异戊二烯和对二甲苯 D. M能发生取代,加成,加聚和氧化反应
由题可知,W、X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两种元素,则W、X分别是N、O,Y的合金是当今世界使用量最大的合金,所以Y为Fe,Z的单质常温下为液态,常温下为液态的单质有溴和汞,由题中条件可知Z为Br,由此解答。
【详解】A.单质溴易挥发且有毒,保存在棕色瓶里,添加少量水作为液封,A正确;
B.第三周期的金属元素有Na、Mg、Al,由金属活动顺序可知,Fe的金属性比这三种金属都要弱,B正确; C.N和O两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NO、NO2都不是酸性氧化物,C正确;
D.YZ2就是FeBr2,通入少量Cl2,由于Fe2+还原性比Br-强,只能发生反应:6FeBr2+3Cl2=2FeCl3+4FeBr3,不属于置换反应,D错误; 答案选D。
5.下表中实验“操作或现象”以及“所得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推导关系的是 操作或现象 向纯碱中滴加足量浓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溶液A 变浑浊 取酸性KMnO4溶液少量,加入足量H2O2溶液,溶液紫红色逐渐B 褪去且产生大量气泡 C 用95%的酒精代替75%的酒精杀灭新型冠状病毒 向装有适量淀粉水解液试管中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然后水浴加D 热一段时间,试管内壁无任何现象 A. A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于浓盐酸挥发出HCl,可以使苯酸钠生成苯酚,只能证明盐酸酸性强于碳酸,A错误; B.发生反应:5H2O2+2MnO4-+6H+=2Mn2++8H2O+5O2↑,现象为紫红色褪去,有气泡产生,证明氧化性KMnO4>H2O2,B正确;
C.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体积分数)通常是75%,乙醇浓度太大,杀菌能力强但渗透性差,95%的酒精溶液会导致病毒表面的蛋白质变性,当病毒退壳后,里面的蛋白质仍然会危害人体健康,所以不能用
B. B
C. C
D. D
淀粉未水解 高浓度酒精能让蛋白质变性更快 氧化性:KMnO4>H2O2 酸性:盐酸>碳酸>苯酚 所得结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