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 A.HCl的电子式
B.SiO2的结构式O=Si=O
C.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答案】B
D.乙炔的分子式C2H2
A. HCl是共价化合物,【解析】其电子式为
B. SiO2是原子晶体,是立体网状结构,如,
故B错误;C. S的核电荷数为16,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答案为B。
2.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有毒,严禁将其添加到任何食品和饮料中
D. 乙炔的分子式为C2H2,故D正确;
B.工业生产时加入适宜的催化剂,除了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之外,还可以降低反应所需的温度,从而减少能耗
C.《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这是利用了“焰色反应”
D.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以达到保鲜目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硫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故常用作葡萄酒的抗氧化剂,选项A错误; B.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能,从而起到加快速率,降低所需能量等作用,选项B正确; C.利用钾和钠的焰色反应不同进行区分,选项C正确;
D.乙烯有催熟的效果,高锰酸钾溶液可以吸收乙烯,选项D正确。 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要求学生能够用化学知识解释化学现象,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易错点为选项B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能,从而起到加快速率,降低所需能量等作用。
3.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催化剂 a 表面发生了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极性共价键的形成 B.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焓变但可降低反应活化能 C.在催化剂 b 表面形成氮氧键时,涉及电子转移 D.催化剂 a、b 能提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催化剂a表面是氢气和氮气反应生成氨气,催化剂a表面发生了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极性键的形成,故A合理;
B. 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活化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反应焓变,故B合理;
C. 催化剂b表面是氨气催化氧化生成NO的反应,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转移,故C合理; D. 催化剂a、b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不能提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故D不合理; 故选D。
4.下列物质分子中的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时,在任意情况下都不可能与碳原子们共平面的氢原子有( )
A.1个 【答案】B 【解析】 【详解】
苯分子中12个原子共平面,乙烯分子中6个原子共平面,乙炔中4个原子共平面,但甲基中最多有一个H原子能和C原子所在的平面共平面,故此有机物中在任意情况下都不可能与碳原子们共平面的氢原子有2个。故选:B。 【点睛】
原子共平面问题的关键是找母体,即找苯环、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为母体来分析。 5.下图是新型镁-锂双离子二次电池,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B.2个
C.3个
D.4个
A.放电时, Li+由左向右移动
B.放电时,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1-xFePO4+xLi++xe-=LiFePO4 C.充电时, 外加电源的正极与Y相连
D.充电时, 导线上每通过1mole-, 左室溶液质量减轻12g 【答案】D 【解析】 【分析】
放电时,左边镁为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反应式为Mg-2e-=Mg2+,右边为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反应式为Li1-xFePO4+xLi++xe-=LiFePO4,阳离子移向正极;充电时,外加电源的正极与正极相连,负极与负极相连,结合电子转移进行计算解答。 【详解】
A.放电时,为原电池,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所以Li+由左向右移动,故A正确;
B、放电时,右边为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反应式为Li1﹣xFePO4+xLi++xe﹣=LiFePO4,故B正确; C、充电时,外加电源的正极与正极相连,所以外加电源的正极与Y相连,故C正确;
﹣﹣
D、充电时,导线上每通过1mole,左室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反应式为Mg2++2e=Mg,但右侧将有1molLi+
移向左室,所以溶液质量减轻12﹣7=5g,故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
正确判断放电和充电时的电极类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的难点为D,要注意电极反应和离子的迁移对左室溶液质量的影响。
6.我国科学家成功地研制出长期依赖进口、价格昂贵的物质8O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8O1的同分异构体 B.它是O3的一种同素异形体 C.8O1与8O1互为同位素 D.1molO1分子中含有10mol电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
18161618A.8O1与8O1的结构相同,是同种物质,故A错误;
B.8O1与O3都是氧元素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 C.8O1与8O1都是分子,不是原子,不能称为同位素,故C错误; D.O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1molO1分子中含有16mol电子,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理解同分异构体的概念,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结构须不同。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硅胶吸水能力强,可用作食品、药品的干燥剂 B.氢氧化铝碱性不强,可用作胃酸中和剂 C.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织物的漂白剂 D.葡萄糖具有氧化性,可用于工业制镜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硅胶具有吸水性,而且无毒,能用作食品、药品干燥剂,故A正确;
B.氢氧化铝具有弱碱性,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可用作胃酸中和剂,故B正确; C.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织物的漂白剂,C正确;
D.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够发生银镜反应,可用于工业制镜,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8.设阿伏加德罗常数值用NA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1LpH=3的亚硫酸溶液中,含H+数目为0.3NA B.A1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11.2L气体,转移的电子数为0.5NA C.NO2与N2O4混合气体的质量共ag,其中含质子数为0.5aNA D.1mo1KHCO3晶体中,阴阳离子数之和为3NA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1LpH=3的亚硫酸溶液中,H+的浓度为10-3mol/L,1L溶液中H+数目为0.001 NA,故A错误; B. A1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因未说明气体所处的状态,所以无法计算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目,故B错误;
C. NO2和N2O4,最简比相同,只计算ag NO2中质子数即可,一个N含质子数为7,一个氧质子数为8,所
18161818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