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工业工程的职能
工业工程的基本职能是把劳动力、生产资料、信息和能源等生产系统投入要素组成一个更加高效的综合性系统,并在有效利用这些要素的同时,将“提升生产效率、减少成本、取得最佳生产效益、确保质量和安全”作为生产目标。 2.2工程的特点
工业工程学科具有下述几方面的特点:(1)工业工程是一门集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综合型学科。(2)工业工程被一些学者称之为管理支持技术体系是因为,由劳动力、生产资料、信息和能源等生产系统投入要素所组成的综合性系统的整体效益,能反映出任何系统的很强的“减少成本、增强系统管理效益”这一特征,而这种整体效益就是工业工程所追求的。(3)工业工程之所以重视定量方法等技术手段,是因为工作原理是采用工程分析与设计的原理和方法的工业工程有很强的工程特性。
2.3工业工程常用的方法和技术
哈里斯(HarrisN.)对英国600多家公司应用IE的实际情况做了调查统计,美国萨尔文迪G.将统计结果整理为32种常用的方法和技术,收录在他编写的《工业工程手册》里,见表l。
表l工业工程常用的方法和技术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技术名称 方法研究 作业测定(直接劳动) 奖励工资制度 工厂布置 目标管理 价值分析 动作研究的经济效果 系统分析 序号 9 10 11 12 13 14 15 ... 技术名称 成本与利润分析 作业测定(间接劳动) 组织研究 管理的发展 工效学 投资风险论 排队论 ...
2.4工业工程的应用
通过研究西方工业化的发展过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买方和卖方市场的环境下,企业竞争的条件都是基础管理、成本及效率,这是个累积的过程,是不可以跳过的。企业获得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基础是它,其中IE能使企业得管理目标成功实现,因为它是最基础的理论以及方法技术。西方是按此规律走过来的,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也是这样走过来的,中国内地也不可能例外。目前,我国对工业工程的应用包括汽车制造和装配、钢铁加工、机械制造、家电生产与维修、建材行业、信息技术等十多个领域。比如一汽集团、一汽大众、广东科龙集团、美的集团、华为公司,以及东南沿海的众多企业都已经应用IE作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并取得了显著效果[5]。国内研究的重点还在基础工业工程的技术和方法上,同时根据经济发展的进程也开始对现代工业工程有了一定的研究:李先正等强调经典IE更符合我国大多数企业目前的管理水平,他同时指出,在实施现代IE技术方法和先进的制造技术项目时,必须以经典IE为基础[6]。刘杰等学者的研究是这种思想的代表,运用IE的基础工作研究来研究冰箱组装流水线的作业过程,找出问题点,提出改善方案,优化流水线,从而提高生产率,既满足市场需求,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公司竞争力[7]。孙建华等人从生产线均衡性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实现生产线平衡的工业工程的基本手段和方法,揭示了企业的目视管理和5S活动与均衡生产的关系,指出生产线平衡已成为企业生产流程设计以及作业标准化的重要方法之一 [8-9] 。以工效学原理为基础,运用模特法(MOD)通过对某企业装配线的流程与节拍进行测定和分析,找出流程程序、操作方式、时间标准等方面的问题点,从分析出发,结合“ECRS”四大原则和动作经济原则提出优化改善方案,对比分析改进前后的结果,结果表明效果是明显的。文献[10]以发动机装配线为例,阐述了MTM的基本原理、计算标准工时的方法以及应用。学者严峻采用时间数据压缩方法,建立了一套预定时间系统,它是一种基于MTM—UAS的,高效快捷、科学合理的研究时间的工具,有助于汽车制造企业的计划人员和工业工程师在生产规划阶段对时间的研究[11]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在现场管理中运用工业工程方法,而且改善效果显著,因此也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 工业工程的未来
3.1工业工程应对挑战的策略
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式下,由于工业工程教育目标不够集中,不能紧跟组织、市场以及企业等,大学的教育水平开始呈现缓慢下滑的态势。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其他领域的工程师已能掌握和熟练运用现代工业工程的原理与工具以及信息技术,工业工程师经常表现在解决大型复杂组织与企业系统时有心无力,工业工程师的特色正在减弱。这些挑战是工业工程在未来发展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因此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综合工业工程的研究与应用的实施。(2)拓展未来工业工程的学科领域,突破现代工业工程的研究范围与内容。(3)从新定位工业工程位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以及专业的理论基础与应用的关系。(4)加大工业工程师的专业教育水平。 3.2工业工程的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和管理科学的结合导致了工业工程学科的产生。由于经济的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的工业工程的发展趋势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将使计算机在工业工程领域的研究得到广泛应用。(2)应用领域和研究对象将不断扩展。(3)学科体系将日趋完善,研究人员不断增多,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参考文献
[1]. 易树平,郭伏.基础工业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 徐克林.工业工程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 魏美红.工业工程在生产效率方面改善之应用[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 谢曲.基于IE技术的S企业生产线生产效率优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 齐二石,霍艳芳,刘亮.21世纪我国工业工程发展及其应用的战略思考.管理学报,2004,1(1)
[6]. 李先正.经典工业工程更适合目前我国企业需要[J].工业工程与管理, 1999.2
[7]. 刘杰.基于动作分析的MBC公司箱体组装线优化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8]. 孙建华,高广章,蒋志强.生产线平衡的手段与方法研究[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04,21(4):34-36
[9]. 孙建华,高广章,蒋志强等.程序分析法在产线平衡中的应用[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5.(5):148-150.
[10]. 高广章.基于工效学原理的MOD法在生产线平衡中的应用[J].人类工效
学.2009,15(2)
[11]. 宋青璐.MTM 方法及其在装配线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30(33) [12]. 严骏.基于MTM-UAS的规划预定时间系统[J].汽车实用技术:2013(7) [13]. 龚勋,吴裕锋.浅谈工业工程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期刊论文]-科教导刊
2012(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