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产业提升行动。
1、粮食安全工程。确保耕地保有量5952万亩以上。加强粮食产能建设,在粮食生产功能区按照田、土、水、路、林、电、技、管配套的要求,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3316万亩,粮食产能达到640亿斤以上。推广绿肥种植1800万亩。新建和维修改造农村机耕道路30万公里。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模式攻关示范,培育种粮为主的家庭农场3万户、大规模种粮主体800户、粮食加工与营销龙头企业50家,发展规模化水稻集中育秧1000万亩、推广绿色高产高效示范2000万亩,发展高档优质稻1000万亩,重点打造4个湘米区域公共品牌。
2、经作产业提质工程。选育高产高油品种,推进油菜规模化生产,油菜面积稳定在2000万亩以上,培育一批食用油加工骨干企业,培育壮大区域性品牌。改良桔园300万亩、茶园100万亩,新扩城镇专业蔬菜基地30万亩,创建300个园艺作物标准园,扶持蔬菜、水果、茶叶加工骨干企业,发展产地加工和商品化处理,配套完善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冷链体系和流通体系。
3、养殖业转型升级工程。在生猪调出大县改造5000个千头规模猪场,在肉(蛋)鸡养殖重点县改造1000个规模养殖场。建设一批牛羊养殖大县,重点完善品种改良、畜源扩群、饲(草)料支撑等。建成集中连片万亩以上现代草地畜牧业生产示范基地40个,基础母畜扩群示范场(家庭牧场)2000个,扶持建立
草产品规模化、商品化、产业化生产基地。改造标准化池塘100万亩,发展稻田综合种养500万亩。支持在畜禽养殖集中区,配套建设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示范中心及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实现养殖废弃物集中收集、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
4、现代种业工程。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和利用,建设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良种繁育中心等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创新基地。巩固超级稻第四期攻关成果,实施超级稻第五期高产攻关,建设隆平高科等国家级杂交稻育种创新基地,支持国家(华智)水稻分子育种平台建设。加快绥宁县等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南繁基地建设。加强常规稻优质品种选育和提纯复壮,建设一批优质常规稻种子生产基地。培育10家年销售额过5亿元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支持种业企业组建跨国种业集团,推动种业海外拓展。建设5个国家级区域性种子质量检测分中心、50个品种测试鉴定点、100个品种跟踪评价点。建设7个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30个畜禽地方品种资源场、100个省级种公猪站、2个国家级种公牛站(场)、1个省级肉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2个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1个国家级肉羊核心育种场、5个国家级水产育种创新和种业示范基地、1个牧草种子质量检测中心、1个国家级草品种区域试验站、1个牧草种子繁育基地。
5、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工程。在水果、蔬菜等优势产业县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装备基
本普及,全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覆盖率达到80%,果蔬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全省扶持30个农产品加工重点县,每个市州扶持1个农产品加工专业园区,每个优势产业扶持2—3家标杆性龙头企业。
(三)绿色发展行动。
1、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完成国家耕地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和种植结构调整试点任务,改良酸性土壤500万亩以上,水稻机械收割稻草还田率达到80%,完成秸秆腐熟还田600万亩以上。开展耕地重金属污染加密普查,建设土壤样品库。开展耕地污染防治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150万亩。建立耕地重金属污染监控预警网,在湘江流域建设3—6个野外观测试验站,建设耕地重金属污染预警信息平台和耕地污染治理质量调查和监测体系。开展耕地清洁灌溉水源湿地保护建设示范。在重金属污染管控区开展休耕试点。
2、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10个珍稀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推进草地生态保护建设,开展石漠化治理。加强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容集成长江故道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建设32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创建10个省级以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继续实施禁渔制度和水生生物人工增殖放流项目。促进种植业清洁化生产和畜禽水产健康养殖。加强外来物种管理,灭除100万亩外来有害物种,建立生物天敌繁育基地。大力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90%以
上,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覆盖主要农作物面积分别达到3000万亩和2000万亩以上。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农药减量助剂应用率达到50%以上。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每个县市区设置农业环境定位监测点,建立动态监测数据库和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建设1000个农牧结合示范点,加强畜禽粪污和病死畜禽处理设施建设,实现畜禽养殖密集区养殖废弃物集中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强农业用水管理,建设节水设施,推广水肥一体化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生物天然气工程5处、在规模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300处、中小型沼气工程1000处,在适宜地区发展户用沼气;建设多能互补清洁能源示范村200个;扶持秸秆综合利用实体50家,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农业示范场50个。
3、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建立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健全省市县乡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系,提高省级检测和风险监控能力,省级监测点覆盖农产品主产乡镇。按照2年创建期要求,每年支持20个县市区创建国家、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2000个农资经营省级示范门店。制修订农业标准和技术规程500项,支持2个市州和20个县市区开展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创建。创建1000个“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扶持100个绿色(有机)食品示范基地、50个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农产品地理标志)。推进县市畜禽定点屠宰场设施设备升级改造,促进畜禽屠宰标准化生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