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BF-2型导热系数测试仪
(实验指导书)
杭州大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HZDH 杭州大华 导热系数测定(YBF)
YBF—2 导 热 系 数 测 试 仪
【实验目的】
1.掌握热电偶温度计定标
2.利用物体的散热速率求传热速率
(用稳态平板法测定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
【仪器用具】
1.测定仪(含实验装置、数字电压表、数字秒表及PID控制表) 一台 2.保温杯(或DH-TD低温实验仪) 一只/台 3.硬铝样品 一根 4.橡皮样品 一块 5.陶瓷样品 一根 6.牛筋样品 一块 7.绝缘圆盘 一块 8.测片 一把
【实验内容】
一.对铜—康铜热电偶温度计定标。
二.测量物体在室温~100℃多点的导热系数,画出曲线。
1. 测量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本仪器附橡皮、陶瓷、牛筋等样品供教学测试用。 2. 测量金属的导热系数。本仪器附有硬铝测试样品。 3. 测量空气的导热系数。
【结构特性】
(实验装置装配见装配图)
在使用中,样品架的三个螺旋微头是用来调节散热盘P和圆筒加热盘A之间距离和平整度的。除测量金属样品时不用圆筒固定外,其它如测橡皮和空气的导热系数时,均需将圆筒的固定轴对准样品支架上的圆孔插入,并用螺母旋紧。具体步骤是:先旋下螺母,将加热圆筒放下;使固定轴穿过圆孔,再将螺母旋上并拧紧,最后固定筒后的紧固螺钉,从而由三个螺旋测微头来调节平面和待测样品厚度。
【测量范围、精度】
1.PID控制:精度±1℃;最小分辨率0.1℃
2.温度测量部分:室温0~110℃;测量精度:±1℃;温差测量的精度0.5℃ 3.计时部分:范围0~100 min;最小分辨率1S;精度:10-5 4.电压表:精度0.1%
2
HZDH 杭州大华 导热系数测定(YBF)
【实验原理】
导热是物体相互接触时,由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播热量的过程。当温度的变化只是沿着一个方向(设Z方向)进行的时候,热传导的基本公式可写为: dT
dQ???()Z0ds?dt (2-9-1) dz 它表示在dt时间内通过ds面的热量为dQ,dT/dz温度梯度,λ为导热系数,它的大小由物体本身的物理性质决定,单位为w/(m?k),它是表征物质导热性能大小的物理量,式中负号表示热量传递向着降低的方向进行。
在图1中,B为待测物,它的上下表面分别和上下铜盘接触,热量由高温铜盘A通过待测物B向低温铜盘传递,若B很薄,则通过B侧面向周围环境的散热量可以忽略不计,视热量沿着垂直待测圆板B的方向传递。那么,在稳定导热(即温度场中各点的温度不随时间而变)的情况下,在Δt时间内,通过面积为S、厚度为h的匀质板的热量为:
?T?Q???S??t (2-9-2) h△ T表示匀质圆板两板面的恒定温差。若把(2-9-2)式写成: ?Q?T (2-9-3) ???S?th
的形式。那么△Q/△t,便为待测物的导热速率。只要知道了导热速率,由(2-9-3)式
即可求出λ。下面我们来求△Q/△t。
实验中,使上铜盘A和下铜盘P分别达到恒定温度T1、T2,并设T1>T2。即热量由上而下传递,通过下铜盘P向周围散热。因为T1和T2不变,所以,通过B的热量就等于P向周围散发的热量,即B的导热速率等于P的散热速率。因此,只要求出了P在温度T2时的散热速率,就求出了B的导热速率△Q/△t。
因为P的上表面和B的下表面接触,所以P的散热面积只有下表面面积和侧面积之和,设为S部。而实验中冷却曲线P是全部裸露于空气中测出来的,即在P的下表面和侧面都散热的情况下记录出来的。设其全部表面积为S全,根据散热速率与散热面积成正比的关系得
??Q? ???t??部S部 ??QS全?? (2-9-4) ????t?全
A
B
P 图1
3
HZDH 杭州大华 导热系数测定(YBF)
式中:(△Q/△t)部为S部面积的散热速率;(△Q/△t)全 为S全面积的散热速率。而散热速率(△Q/△t)部就等于(2-9-3)式中的导热速率△Q/△t,这样(2-9-3)式便可写作:
?T??Q??S??部??? (2-9-5) h??t?
设下铜盘直径为D,厚度为δ,那么有:
2 ?D?S部??????D? ?2?2 (2-9-6) ?D?S全?2?????D? ?2? 由比热容的基本定义C=ΔQ/m·ΔT′,得ΔQ=cmΔT′,故 cm?T'??Q???全? (2-9-7) ?t??t?
将(2-9-6)、(2-9-7)两式代入(2-9-4)式,得: D?4???Q?部?cmK?? (2-9-8) ?t2D?4???
将(2-9-8)式代入(2-9-5)式得:
?cmKh?D?4???? (2-9-9) 1?D2?T1?T2??D?2??
2?T 式中: K?T?T2?t
m——下铜盘的质量 c——下铜盘的比热容
【实验步骤】
1. 用游标卡尺多次测量下铜盘的直径D、厚度δ和待测物厚度L,然后取平均值。下铜
盘的质量m由天平称出,其比热容C=3.805*102 J/кg?℃
2. 安置圆筒、圆盘时,须使放置热电偶的洞孔与杜瓦瓶同一侧。热电偶插入铜盘上的小孔时,要抹上些硅脂,并插到洞孔底部,使热电偶测温端与铜盘接触良好,热电偶冷端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或直接接低温实验仪提供冷端的热电偶,并使温度控制在0℃) 3. 根据稳态法,必须得到稳定的温度分布,这就要等待较长的时间,为了提高效率,可先将电源电压打到高档,加热约20分钟后再打至低档。然后,每隔5分钟读一下温度示值,如在一段时间内(如10分钟)样品上、下表面温度T1、T2示值都不变,即可认为已达到稳定状态。记录稳态时T1、T2值后,移去样品,再加热,当下铜盘温度比T2高出10℃左右时,移去圆筒,让下铜盘自然冷却。每隔30秒读一次下铜盘的温度示值,最后选取邻近的T2测量数据来求出冷却速率。
在采用PID自动控温时,可连续在50℃、60℃、70℃、80℃、90℃、100℃时并使得在各点 T1、T2值稳定不变(准稳定状态)。记录稳态时各温点T1、T2值后。照上述方法移去圆筒,让下铜盘自然冷却。每隔10~20秒读一次下铜盘的温度示值,并求50℃、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