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教育学(专)》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推动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 A.欧文 B.杜威 C.福禄培尔 D.蒙台梭利 2.属于学前教育效益的特征的是( ) A.直接性 B.迟效性 C.单一性 D.短期性 3.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 )
A.溺爱 开放专制 放任 B.溺爱 民主专制 放任 C.溺爱 民主强权放任 D.溺爱开放强权放任
4.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想像力、创造性等重要的非智力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是( A.学前期 B.青少年期 C.儿童期 D.成年期
5.不属于皮亚杰根据儿童智力发展阶段划分的游戏类别的是( ) A.实践练习的游戏 B.创造性游戏 C.角色游戏 D.有规则游戏
6.属于幼儿园教学活动基本原则的是( ) A.娱乐性原则 B.科幻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抽象性原则 7.游戏的主要特点包括( )
A.社会性、虚构性、兴趣性和愉悦性、具体性、自主性 B.社会性、现实性、兴趣性和愉悦性、具体性、自主性 C.社会性、虚构性、兴趣性和愉悦性、抽象性、自主性 D.社会性、虚构性、兴趣性和愉悦性、具体性、参与性 8.幼儿园环境设计的主要作用包括( ) A.调节作用、启迪作用、激励作用、管理作用 B.调节作用、启迪作用、教育作用、制约作用 C.调节作用、启迪作用、教育作用、管理作用 D.调节作用、启迪作用、激励作用、制约作用 9.社区教育起源于( )
A.英国 B.丹麦 C.法国 D.美国
10.教师互助形式之一的对话主要包括( ) A.信息交换、经验分享、专题讨论 B.信息交换、经验分享、经常会谈
C.信息交换、经验分享、深度会谈、专题讨论 D.信息交换、经验分享、经常会谈、深度讨论 二、筒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1.简述教师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12.简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13.简述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组织原则。 14.简述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原则。 15.简述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所面临的问题。 三、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6.论述学前教育的社会功能及其产生的负面功能。
17.借鉴国外幼小衔接工作的经验,提出改善我国幼小衔接工作的措施。 四、案例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8.每天早晨晨间活动结束的时候,我就会拿起点名册准备点名。这天,我对孩子们说:“今天老师不用嘴巴来点名,而是用眼睛来点名。”他们一脸的疑惑,好像在问眼睛怎么可以用来点名。眼睛又不能说话。我看着他们说:“我用眼睛看着你,对你眯眯笑,就是在点你的名字,你看到我,也对我笑一笑好吗?表示你知道我在点名了。”我点名完了,发现班上有一个特别胆小的孩子脸上一直都笑着,上课还主动举手了,这个进步可是不小啊。
请用学过的相关原理分析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9.新学期开始,李红和张霞担任幼儿园大班教师,她们认为大班幼儿马上就要进入小学学习了,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学前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她们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如教学内容以算术和写字为主,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等,学前儿童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等。
请用幼小衔接工作的相关原理对以上案例进行分析。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C 2.B 3.B 4.A 5.B 6.C 7.A 8.D 9.B 10.C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1.(1)影响学前儿童心理;(2)影响学前儿童认知能力;(3)影响学前儿童情感;(4)影响学前儿童行为。
12.学前教育总目标、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短期目标、活动目标。
13.主动性原则;教育的渗透性原则;一致性和灵活性;教养结合原则;实践性原则。 14.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15.社会要求的提高;生活制度的变化;师生关系的不同;生活环境的变更;教育内容铂加深;教学方法的改变。
三、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6.社会功能: (1)政治功能(2分) (2)经济功能(2分) (3)文化功能(2分) (4)家庭功能(2分) 负面功能:
(1)过度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儿童成长的苦涩(2分) (2)功能异化:阻碍经济、政治功能的发挥(2分)
17.(1)国外幼小衔接工作的经验:增进两个教育阶段的相互了解、改革现有的教育机构,把小学低年级和幼儿园联系起来、为学前儿童规定统一的教育方案和要求、改革师资培训工作、提前开始普及义务教育、加强科学实验研究工作。(6分) (2)改善我国幼小衔接工作的建议。(6分) 四、案例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8.该案例说明了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教师的沟通能力主要是指教师与学前儿童交流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实现教师与学前儿童交流的桥梁。学前儿童的发展不是一个被动地接受外界影响的过程,而是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的结果。教师要积极、恰当地与学前儿童进行沟通,创造师生间相互理解、彼此接纳、协调的氛围,将会极大地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3分)
案例中的教师主要使用了目光沟通。目光沟通在教师与学前儿童之间起着不同的作用。当个别教师对“调皮”或“犯错误”的儿童批评时,不要当着全班其他儿童的面,而应投一责备的目光以提醒正在犯错
误的儿童;当孩子对某项活动或某种问题有兴趣时,教师应投一种充满肯定、赞许的目光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当孩子有某种荣誉时,教师应投以鼓励的目光,以激励儿童再接再厉。(4分)
教师呼唤儿童的名字,会使他们倍感亲切,觉得自己受到老师的重视,这是对儿童的尊重和基本的礼节。因此,熟记儿童的名字是教师与儿童沟通技巧的第一把钥匙,也是进行沟通的基础。(4分) 综合评价(2分)
19.(1)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5分)
(2)幼小衔接的主要途径:日常生活;专门性的主题衔接活动;其他各领域的教学活动。(6分)综合评价。(2分)
《学前教育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80年代末我国开展了社区学前教育最优化的研究,该研究率先开展的省市有上海和 ( ) A. 湖南 B.广州 C.河北 D.安徽 2.教育的基本功能是( )
A.社会的功能 B.个体的功能 C.文化的功能 D.育人的功能 3.学前儿童道德意志的特点不包括( ) A.自觉性低 B.自制力弱 C.注意力分散 D.坚持性不强 4.属于学前儿童美感的表现特点的是( ) A.理性 B.深刻性 C.行动性 D.思维性
5.关于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不正确的描述是( )
A. 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 B.儿童的发展应是有个性的发展 C.儿童的发展应是平均的发展 D.儿童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发展 6.属于幼儿园教学活动基本原则的是( ) A. 娱乐性原则 B.科幻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抽象性原则 7.游戏的主要特点包括( )
A. 社会性、虚构性、兴趣性和愉悦性、具体性、自主性
B.社会性、现实性、兴趣性和愉悦性、具体性、自主性 C.社会性、虚构性、兴趣性和愉悦性、抽象性、自主性 D.社会性、虚构性、兴趣性和愉悦性、具体性、参与性 8.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要求的纬度划分,幼儿园环境设计可分为( A.教学环境、安全环境、活动环境和交往环境 B.生存环境、安全环境、活动环境和交往环境 C.教学环境、安全环境、休息环境和交往环境 D.生存环境、安全环境、休息环境和交往环境 9.幼儿园心理环境的特点有( ) A.教育性可控性隐蔽性复杂性 B.教育性可控性开放性复杂性 C.教育性可控性隐蔽性简单性 D.教育性可控性开放性简单性
10.关于幼小衔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小班进行 B.在中班进行
C.在大班进行 D.贯穿于整个幼儿园教育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1.简述学前教育对人的内在发展的影响。 12.简述学前儿童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13.简述幼儿园环境设计的意义。
14.简述培养教师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途径。 15.简述幼儿园与家庭衔接的内容。 三、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6.论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17.论述社区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四、案例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8.在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教育程度者所占比例53. 73%,高出全国各种行业从业人员同一指标50. 85个百分点;高中教育程度者为28. 69%,高出全国各种行业同一指标17. 74个百分点;与1990年人口统计数据相似,在初中以下教育阶段,该行业从业人员平均教育程度均低于全国各种行业从业人员的相应指标:该行业初中教育程度者所占比例14. 58%,低于全国各种行业同一指标21. 73个百分点;小学教育程度者为2.67%,低于全国各种行业同一指标34. 53个百分点,文盲0.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