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三化学重要内容考前大整理
一、概念辨析归纳
1、 下列过程都有化学变化
指示剂遇酸碱发生颜色改变(实际上是指示剂与酸碱发生了反应);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变;二氧化硫漂白过的草帽日久变黄(无色物质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相当于电解);塑料的老化;橡的胶硫化;压缩二氧化氮气体(一部分转变为四氧化二氮);明矾净水;用福尔马林浸制标本(蛋白质发生了变性);钝化;裂化;干馏等。 2、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蛋白质的盐析;蒸馏;萃取;升华(不是NH4Cl的假升华)。
3、有化学键被破坏的过程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加热使氯化钠晶体熔化。核反应不是化学变化也不是物理变化。
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混甘油酯;Kal(SO4)2?12H2O(明矾);混盐CaOCl2。 5、下列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氧气、臭氧的混合气体);某物质可用同一化学式表示的物质(如C8H10的同分异构体)。
6、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常温下的NO2气体;纯净的牛油、汽油。 7、酸和酸(H2S+HNO3)、酸和碱[Fe(OH)2+ HNO3]、酸性氧化物和酸(SO2+HNO3)也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酸式盐和酸式盐也可能反应(NaHSO3+ NaHSO4);两种弱酸盐反应也可能生成两种强酸盐(NaClO+Na2SO3);两种弱酸可以通过反应生成两种强酸(HClO+H2SO3)。
8、挥发性酸不等于不稳定性酸(盐酸);弱酸的氧化性也不一定弱(次氯酸);二氧化氮不是酸性氧化物,过氧化钠也不是碱性氧化物。酸式盐的水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次氯酸钠溶液既有碱性又有强氧化性。
9、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但一定是该条件下该物质最浓的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温度越高,固体物质的一般溶解度越大,但氢氧化钙相反,氯化钠受温度的影响不大,气体是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
10、向足量的Na2CO3饱和溶液中加入mg无水Na2CO3则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143m/53g;
2+
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O,则溶液中溶解Ca的数目减少;各微粒的浓度不变;温度不变,PH值不变。
11、将某饱和KNO3溶液升高温度,溶液即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浓度不变。
12、一定温度下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碳酸钠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值不变,但溶液中钠离子数目减少。
二、阿伏伽德罗常数知识归纳
1、常温常压下,22.4LO2所含的原子数为2NA (错,<2NA) 2、常温常压下,3.2克O3所含的氧原子数为0.2NA (对) 3、常温常压下,1摩尔氦气所含原子数为NA (对) 4、标准状况下,2.24LH2和C2H2的混合气体所含分子数约为0.1NA (对)
5、标准状况下,2.24L Cl2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转移电子0.2NA (错,0.1NA )
6、标准状况下,2.24L Cl2完全溶于水转移电子数为0.1NA (错,溶于水不等于与水反应) 7、标准状况下,22.4L HF所含分子数为NA (错,标准状况下HF是液体). 8、标准状况下,1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CO2 8 L (错,标准状况下辛烷是液体) 9、7.8克Na2O2与CO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0.2NA (错,0.1NA) 10、3.4g H2O2完全分解转移电子0.2NA (错,0.1NA )
第1页 共11页
11、2.4g Mg无论与O2还是N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都是0.2NA (对)
12、5.6g Fe与Cl2 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错,0.3NA) 13、6.4g Cu 与S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错,0.1NA) 14、31g白磷中含P-P键数为1.5NA (对) 15、1mol白磷分子中含有P-P键数为1.5NA (错,6NA) 16、12g金刚石中含C-C键数为4NA (错,2NA ) 17、12g石墨中含C-C键数为1.5NA (对)
18、6.0g SiO2晶体中含有0.2NA个Si-O键, (错,0.4NA) 19、6.0g SiO2晶体中含有0.2NA个O原子 (对)
—
20、1L1mol/LCH3COOH溶液中,所含CH3COOCH3COOH的总数为NA (对)
21、1L1mol/L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完全水解生成Fe(OH)3胶粒数为NA个(错,< NA) 22、10g46%的乙醇水溶液中所含H原子数为0.6NA (错,还要考虑水,应为1.2 NA )
—
23、1mol/LCH3COOH溶液中,所含CH3COO小于NA (错,无体积不能确定) 24、1mol —OH中所含电子数为9NA (对)
+
25、1molCH3所含的电子数为8NA (对) 26、2 NO2和 44g N2O4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为3NA (对)
--10
27、25℃ 1mLH2O中所含OH数为10NA (对)
-6-28、T℃1LPH=6的纯水中含10NA 个OH (对)
29、18g D2O所含的电子数为10NA (错)
30、过量的Fe粉加入稀硝酸中,当溶解5.6g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错,0.2NA)
三、离子方程式知识归纳
判断正误,错误的说明理由:
2+-1、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SO2 Ca+2ClO+SO2+H2O=CaSO3↓+2HClO
(错,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
2、FeS+HNO3(稀) FeS+2H=Fe+H2↑ (错,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
3、Na2SO3+HNO3(稀) SO3+2H=SO2↑+H2O (错,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
4、Fe(OH)2+ HNO3(稀) Fe(OH)2+2H=Fe+2H2O (错,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
5、Fe(OH)3+HI Fe(OH)3+3H=Fe+3H2O (错,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6、Ca(OH)2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2检验) Ca+2OH+CO2=CaCO3↓+ H2O (对)
--Ca(OH)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OH+CO2=HCO3 (对)
-2- -7、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2AlO2+CO2+3H2O=2Al(OH)3↓+CO3(错,生成HCO3)
-2--8、C6H5ONa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2C6H5O+CO2+H2O→2C6H5OH+CO3 (错,生成HCO3)
+-9、氨水中通入过量SO2 NH3?H2O+SO2=NH4+HSO3 (对) -+
10、NaAlO2 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 AlO2+H+H2O=Al(OH)3↓ (对)
2--2-
11、向碳酸钠溶液通入少量SO2 2CO3+SO2+H2O=2HCO3+ SO3(对)
+2-2+-12、NaHSO4 溶液和Ba(OH)2溶液反应呈中性 H+SO4+Ba+OH=BaSO4↓+H2O (错)
-2+-13、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的足量澄清石灰水反应 HCO3+Ca+OH=CaCO3↓+H2O (对)
2+-3+-
14、FeBr2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 2Fe+2Br+2Cl2=2Fe+Br2+4Cl(错)
2+3+-15、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2Fe+Cl2=2Fe+2Cl (错) -2+
16、NaClO溶液FeCl2溶液混合2ClO+ Fe+2H2O= Fe(OH)2↓+2HClO
(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17、HF+NaOH反应 H+OH=H2O (错)
--
18、NaOH与H3PO4等物质的量反应OH+ H3PO4= H2PO4+H2O (对)
第2页 共11页
--2-19、NH4HCO3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HCO3+OH=CO3+H2O (错)
+—
20、NH4HSO3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 NH4+ OH =NH3?H2O (错)
2-+
21、NaHCO3+NaHSO4溶液混合 CO3+2H=H2O+CO2↑ (错)
2--
22、Na2S水解 S+2H2O=H2S+2OH(错)
+-23、NH4Al(SO4)2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NH4+OH=NH3?H2O (错) -2+-24、Ca(HCO3)2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HCO3+Ca+OH=CaCO3↓+H2O (对)
2--25、过氧化钠溶于水2O2+2 H2O=4 OH+O2↑ (错)
-2--+
26、将少量二氧化硫通入次氯酸钠溶液中:SO2+H2O+ClO=SO4+Cl+2H
+-(错,H与ClO反应)
2++3+
27、硫酸亚铁的酸性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2Fe+H2O2+2H=2Fe+2H2O (对) 28、等摩尔的氢氧化钡溶液和明矾溶液反应:
2+-3+2-3Ba+6OH+2Al+3SO4=3 Ba SO4↓+2Al(OH)3↓ (对)
+-2+
29、向稀硝酸中加入少量铁粉:3Fe+8H+2NO3=3Fe+2NO↑+4H2O (错)
--
30、用惰性电极电解MgC12溶液:2H2O+2C1=C12↑+H2↑+2OH(错)
四、离子共存知识归纳
1、所有的弱酸根离子CH3COO、F、ClO、AlO2、SiO3、CN与H都不能大量共存。
----+
2、酸式弱酸根离子如HCO3、HS、HSO3既不能与OH大量共存,又不能与H大量共存。
2+2+2++2-3、有沉淀生成包括有微溶物生成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Ca、Mg、Ag等不能与SO4、
2-CO3等大量共存。
-2-2--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CO3、C6H5O等必
2+3+2+
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Al、Cu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
3+
存在;Fe必须在酸性较强的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常温下,PH=7时不能存在)。
2--2--3+
5、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S、HS、SO3、I和Fe不能大量共存;
--+-2--2---2+2-2-MnO4、(NO3、H)、ClO与S、HS、SO3、HSO3、I、Fe等不能大量共存;SO3和S在碱
2-2-+
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SO3+6H=3S↓+3H2O反应不能共存。+2-H与S2O3不能大量共存。
3+-6、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与SCN不能大量共存。
7、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10
①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mol/L的溶液都有两种可能,酸溶液或碱溶液。
-3+2+2+
②无色溶液则没有MnO4、Fe、Fe、Cu。澄清溶液即没有沉淀,与无色溶液不同。 ③遇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色的溶液具有较强的氧化性。遇pH试纸变蓝色的溶液显碱性。
----2--+
五、氧化还原反应、能量知识归纳
1、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O2→O3)。
2+
2、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如向FeCl3溶液中加入少量Zn,得到Fe
-3、向氯水中加入FeBr2、、FeI2的混合物,最先被氧化的是I离子
4、盐酸有酸性、氧化性、还原性。亚硫酸具有酸性、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
5、Ca(ClO)2溶液中通SO2、FeS+HNO3、Na2SO3+HNO3、Fe(OH)2+HNO3、Fe(OH)3+H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第3页 共11页
6、物质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能量越低越稳定。
7、常见的吸热过程有: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反应;碳和水蒸气反应,碳和二氧化碳反应;弱电解质的电离,水解反应、熔化、气化、NH4NO3溶于水,HI分解。
8、常见的放热过程有:中和反应、燃烧反应、金属与酸反应、Na2O2+H2O、Na2O2+CO2。
六、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知识归纳
1、常见的10电子微粒中,分子有:Ne、CH4、NH3、H2O、HF。
+2+3+++-2-3-- -阳离子有:Na 、Mg 、Al、NH4 、H3O。阴离子有:F、O、N、OH、NH2
2、常见的18电子微粒中,
分子有:Ar、 SiH4 、PH3 、H2S 、HCl 、F2、H2O2 、N2H4 、CH3F 、CH3OH 、C2H6
+2+ 2--2--阳离子有:K、Ca阴离子有:S、HS、O2、Cl
3、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越向右上方,原子半径越小。同一元素的阴
离子半径大于相应的原子半径,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电子层数多的原子半径不一定大。 4、地球上元素绝大多数元素是金属元素,非金属有22种。
1
5、核内没有中子的原子是1H;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碱性相反,相互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的元素是氮;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 6、在短周期元素中
⑴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均生成盐和水的元素有Al、Be ⑵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等于0的元素有H、C、Si ⑶最高正价等于等于最底负价绝对值的3倍的元素是S ⑷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总数的一半的元素是Be ⑸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内层电子总数的一半的元素有Li、P
7、X、Y两元素可以形成化合物X2Y2、X2Y,则X可能是H或Na,Y是O 8、H、N、O形成的离子晶体是NH4NO3 、NH4NO2
9、由Na、H、S、O四种元素可形成两种能相互反应的离子化合物,它们是NaHSO4、NaHSO3
+-它们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 HSO3=SO2↑+H2O
10、分子晶体中不一定有共价键,如惰性气体形成的晶体。
11、H2S、BF3、BaCl2、PCl5、NO2、SF6、XeF4中不是所有原子都达到8电子结构。 12、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13、氢键不属于化学键,而属分子间作用力,HF、H2O、NH3、CH3CH2OH、CH3COOH、C6H5OH,分
子间能形成氢键至使熔沸点反常。HF、HCl、HBr、HI的沸点高低顺序为HF>HI>HBr>HCl,但分子内氢键对物质的熔沸点几乎没有影响。在冰中每个水分子周围以氢键结合了4个水分子,平均每个水分子形成2个氢键,冰熔化时分子间空隙减少。 14、石墨晶体中每形成一个六边形平均需2个C原子。平均每个C原子形成1.5个共价键。 15、原子数之和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同的微粒属等电子体,等电子体结构相似,如与N2属等电子体的是CO, 与CO2属等电子体的有N2O,与O3属等电子体的有SO2 16、物质的溶解性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如:温度、压强等,“相似相溶”即极性相似相溶、结构相似相溶。溶质和溶剂之间如能形成氢键,溶解度也增大;且氢键越强,溶解度越大。 17、离子晶体的结构决定正负离子的半径比、电荷比比。CaF2的结构(课本82页 图3-29)
2+-a.晶胞中实际占有Ca的个数4,晶胞中实际占有F的个数8。
2+-b. Ca 配位数8,F配位数4。
第4页 共11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