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监理措施:
⑴ 监理项目部针对本工程特点,编制《农网改造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监督检查计划》;
⑵ 督促各参建施工单位制定切合工程及自身实际情况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贯彻实施办法和自检计划;
⑶ 建立经常性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贯彻执行情况的自检、专检机制。 4.3.2质量控制点的制定
建立管理制度,加深对控制点的理解与实施。对工程中直接影响质量的主要工序;工艺上有特殊要求或产品的主要质量特性;质量不稳定,以往质量问题较多的检验批、分项工程,结合有关验收办法设置质量控制点,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⑴ 质量控制点的确定:切合工程实际、征询专家意见、多方分析讨论,确定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⑵ 质量控制点控制措施制定:根据前述形成的质量控制点,逐条逐项进行控制风险分析、控制目标分析,最终形成详实的质量控制点控制措施(可以表格或其他书面形式出版),发相关参建单位。
⑶ 进行质量控制点交底:向施工单位交底,目的是取得施工单位的支持;向监理项目部成员的交底,目的是使全体监理人员掌握控制措施和方法。
⑷ 建立质量控制点控制情况的责任制和监督检查机制,并严格抓好落实。 4.3.3关键项目的旁站监理
对质量控制关键项目的旁站监理进行策划,明确本工程的旁站监理项目,以及各项目旁站监理的检查控制要点,确保关键项目的施工质量。明确各关键项目的旁站监理方法及旁站监理记录格式,落实监理人员。
⑴ 本工程旁站监理项目: 1)基础工程(包括接地) :
基坑验槽、基础混凝土浇筑、土方回填(基础和接地体)、 接地敷设 2)架线工程:
放线 、导线接续、 耐张线夹压接 、光缆接续
(2)工程实施过程中,总监理工程师应按旁站监理策划方案,安排监理人员跟班到位,对关键项目进行全过程旁站监理,控制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旁站监理人员应做好旁站记录。
(3)根据工程实际,编制工程各关键项目的旁站监理制度、方法并附旁站监理记录格
9
式(可在监理实施细则中,也可以作为单独的监理文件) 。
(4)进行关键项目旁站工作的交底:向施工单位交底,目的是取得施工单位的支持;向项目监理部成员的交底,目的是使全体监理人员掌握控制措施和方法。
(5)工程实施过程中,总监理工程师按旁站监理策划方案,安排监理人员跟班到位,对关键项目进行全过程旁站监理,控制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旁站监理人员应做好旁站记录。
(6)加强对旁站监理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人员到位、效果良好。 4.3.4隐蔽工程旁站程序、主要职责、旁站记录的要求
按要求编制旁站监理方案,按计划实施施工全过程现场跟班监督,按工序做好旁站记录。制定旁站监理人员职责,按职责实施旁站。旁站记录是监理工程师或总监理工程师依法行使有关签字权的重要依据,是对工程质量的签认资料,旁站记录必须做到真实、记录及时。
4.3.5隐蔽工程验收
所有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停工待检,施工单位进行三级验收,经验收合格后由监理人员现场组织验收,监理人员对经验收合格的项目签字认可,施工单位方能隐蔽。隐蔽工程验收应形成完整的记录。 4.3.6关键工序的见证检查
4.3.6.1送电线路路径、塔位复测监理
线路路径、塔位复测工作由施工单位进行,监理工程师全程陪同,当发现超过允许偏差时,监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共同查找原因,并详细记录,并与设计单位取得联系,请其进行确认。
4.3.6.2原材料取样送检及检查
工程开工前,监理项目部应会同施工项目部对需要送检的材料和试件的数量频数达成一致意见,在材料进场后,施工项目部应及时通知专业监理工程师,在专业监理工程师的见证下,按规定的方法和数量取样,专业监理工程师在取样后与施工项目部共同将试件送审查合格的试验室。
4.3.6.3基础养护及回填
基础浇制后,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养护,监理项目部应派监理人员进行巡视,检查基础养护情况,对不按规范进行养护的施工队,要责令其停工整顿。原则上要求基础拆模后尽快回填,以利于基础养护,基础回填前,施工项目部必须通知监理项目部,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及时派驻监理员到现场进行旁站。
10
4.3.7特殊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送电线路工程由于采用新技术、地质情况复杂、施工工期长、施工难度大等特点,使得一些特殊的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增大,如大方量的基坑开挖、回填,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超大型铁塔组立、高寒地区施工、高压地区施工等,针对这些特殊施工应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可根据工程实际,确定工程的特殊施工,制定出可行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4.3.8质量通病治理
消除质量通病是工程创优的前提,治理质量通是监理质量控制的重要工作之一。 ⑴ 针对工程特点,制定质量通病的专项监控措施,审查、批准施工单位提交的《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提出详细的监理要求。
⑵ 认真做好隐蔽工程和工序质量的验收,上道工序不合格时,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⑶ 利用检测仪器加强对工程质量的平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⑷ 工程完工后,认真编写《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评估报告》,以利工作的持续改进。 ⑸ 下列质量通病将作为本工程的控制重点,在相应的专业监理实施细则中制定特殊控制措施:
1)土方工程开挖边坡塌陷。 2)混凝土表面粗糙、麻面。 3)螺栓混用。 4)保护帽工艺差。 5)接地体焊接不规范。 6)塔材结合不紧密、变形。 7)接地引下线工艺差。 8)引流线工艺差。
(6)根据主要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并对施工过程对照检查。 1)土方开挖、填方、边坡塌陷的原因主要有:开挖时,边坡坡度太陡;边坡填土未按要求分层回填夯实;坡顶坡脚未做防水设施,由于水的渗入,而导致大面积塌方;上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引起塌方;坡顶堆载过大,土体失稳而导致塌方。
采取预防措施主要有:
a.编制施工方案时,应按图纸要求或者应考虑当地土质情况放坡。 b.施工单位挖方时,应按图纸或方案放坡,决不能出现陡坡现象。
11
c.坡顶上弃土、堆载,远离挖方上边缘 3~5m。
d.技术人员应做好场内排水设施,避免雨水集中在基坑边而导致边坡坍塌。 e.永久性填方的边坡坡度应根据填方高度、土的种类和工程重要性按设计规定放坡。 2)混凝土表面粗糙、麻面、混凝土面粗糙产生的原因:模板表面粗糙,未清理干净;木模板未浇水,混凝土表面失水,而出现麻面;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混凝土表面粗糙的预防措施主要有:
a模板控制:本工程模板采用新的大块的竹胶板制作,模板加固必须保证不漏浆,模板在第二次使用前必须将表面清理干净,并均匀涂刷新机油作为脱模剂.
b混凝土控制:通过控制砼的坍落度来控制砼的用水量,砼坍落度控制在设计范围以内。
c现场施工控制:砼工必须持证上岗,必须进行技术交底。每层砼浇制厚度不能超过30cm,振捣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防止漏振,振捣至砼不下沉、不冒气泡为止。
d混凝土表面应进行二抹面压光,减少干缩裂纹。
3)螺栓混用产生的原因:供货单位提供的螺栓标示不明确,各种螺栓混装在一起;施工单位对供货单位提供材料品种、规格、数量和有关技术资料清点不规范:施工单位对螺栓保管不规范,仓库人员对螺栓标示不明确,各种螺栓混乱放置;施工现场螺栓混乱放置;不合格螺栓未及时清理出施工现场等。
预防措施有:
a外委加工件的质量检验。对进场的外委加工件螺栓由项目监理部、供货单位、施工单位共同进行检验,有供货单位提供检验报告和出厂合格证;各种工件标示明确;确认质量合格后方可使用。
b材料及器材交接检验。由项目监理部、供货单位、施工单位在交货地点进行检验。对供货单位提供螺栓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有关技术资料施工单位应进行清点,对存在的问题交接双方签认,凡交接检验中存在的问题由供货单位负责,移交后发生的丢失、损坏等由施工单位负责。
c对施工单位的仓库定期进行检查,各种工件存放是否规范、标示是否明晰 d施工现场检验。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对所使用的螺栓的保管期、包装情况、外观质量、型号、规格、数量、防护及锈蚀情况进行检查,在未证实合格前不得使用。
e项目监理部有权对上述所有环节进行抽样检查,当对质量有疑问时有权提出重新取样进行测试和检验,相应单位提供方便。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