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3《足球基本技术》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5 8:49:0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足球基本技术》教案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学习实际及年龄阶段,教材具体内容确定为颠球、脚内侧踢球、脚背正面踢球、前脚掌停球、脚内侧停球、胸部停球、大腿停球、脚内侧运球、脚背正面运球、脚背外侧运球等十项基本技术以及踢墙式二过一和一防二基本战术,结合越位、侵人犯规、手球等简单规则,使学生初步了解足球运动,通过多种形式的足球游戏和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发展学生足球技能和体能的同时,融合、渗透心理、文化、教育、社会适应为其中,达到以教材为载体,身心全方面得到发展的教学目的。

一、教材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和教材编写的实际情况,在教科书中只提炼和选择了部分内容做了介绍。根据足球教学内容的学习特点以及初中阶段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在本参考书中将较宽泛地介绍有关足球教学内容,供教学中选择使用。

(一)教材内容价值与设计思路 1、教材内容的价值

本教材所选内容是根据足球项目本身的学习规律和七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的,它在足球运动技能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只有打下扎实规范的基础,才能更好地进一步系统学习。在学习和掌握基本技术的同时,结合学生喜欢游戏和比赛的心理特点,充分挖掘足球运动所具有的全面性、技巧性、对抗性和集体性的锻炼价值,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生长发育,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体育学习的兴趣和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合作意识以及勇于战胜困难的优良品质。

2、教材设计思路

球类运动的共性就是要有良好的球感,颠球技术在发展足球球感方面简捷、实用、有效,已被广泛实践和证明。所以本教材以颠球技术作为起始点,并建议作为热身手段之一贯穿于足球教学。

脚内侧踢球和脚背正面踢球是最基本的踢球技术,也是传球和射门常用的脚法,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必须要学的内容。

停球技术在以往常被忽视,学生的兴奋点重踢轻停,可在实践中停球技术非常关键,足球比赛是靠不停地传、接(停)配合最后形成射门机会的,同伴再好

1 / 15

的传球因为没有好的停球技术,机会也会白白失去。所以本教材选用了前脚掌停球、脚内侧停球、胸部停球、大腿停球四种停球技术,力求夯实基础,在提高停球技术的同时,也着眼于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配合意识。

运球技术是足球教学的入门技术,它不仅具有基础性而且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教材将脚内侧运球、脚背正面运球、脚背外侧运球三项技术列为本年级学习内容。

在简单战术方面安排了踢墙式二过一和一防二基本战术,通过踢、停、运基本技术的初步掌握,再结合越位、侵人犯规、手球等简单规则的学习,学生将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足球游戏和比赛,在比赛中进一步巩固提高所学技战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发展体能,培养团队意识和勇于进取的优良品质。

(二)教材搭配建议 1、教材内容的搭配建议

教材搭配可从体能发展的互补性方面考虑,也可从技能发展的迁移性方面考虑,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而有所侧重,若主教材运动负荷较小则适当搭配增强身体素质的辅助教材,若主教材技术难度稍大则宜搭配利于动作迁移的专项辅助练习(见表6-2)。总之,教材的搭配要遵循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和全面发展的原则,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全面发展体能。

2、教材内容的教学顺序安排建议

应先从足球颠球开始,首先教会学生颠球的方法,使之能够在课后及后继课次不断练习,逐渐增强球性。

接下来学习运球,运球过人是足球技术中的重要环节。灵活机敏的运球技术

2 / 15

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技术层面上还便于学生进一步熟悉球性,增强对球的感觉,有利于接下来学习踢、停球技术。

在学习踢球技术时建议与停球技术同步学习,不要刻意割裂。因为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练习形式都是踢、停两种技术相伴运用的,这样安排可提髙学习效率和实际运用能力。

在掌握了基本的踢、停、运技术后学习“踢墙式二过一”、“一防二”战术,此时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并在学习动机上有了进一步学习的内在需求。在整个足球教学单元中,建议在每节课基本内容学习之后安排足球游戏或教学比赛。足球游戏安排在单元前期,尽量与主教材相关联;教学比赛安排在单元后期,并适时介人足球规则和相关知识的学习。这样安排符合学生喜欢竞争、喜欢比赛的心理特点,同时也利于学以致用,增强实战能力。

二、颠球

颠球是指运动员用身体的各个有效部位连续地触击球,并加以控制尽量使球不落地的技术动作。颠球技术常用来作为运动员熟悉球性的一种练习手段,以增强对球的弹性、重量、旋转及触球部位、击球时用力轻重的感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颠球技术的技术要领和动作方法及其重要性。

2、通过学习能熟练完成双脚脚背颠球技术20次,较熟练完成双脚脚内侧颠球10次,会用大腿及脚外侧颠球5~6次。

3、建立和提高足球球性,培养足球兴趣。 (二)动作方法

1、双脚脚背颠球:脚向前上方摆动,用脚背击球,击球时踝关节固定,击球的下部。两脚可交替击球,也可一只脚支撑,另一只脚连续击球。击球时用力均匀,使球始终控制在身体周围。

2、双脚内侧、外侧颠球:抬腿屈膝,用脚的内侧或外侧向上摆动,击球的下部,两脚内侧或外侧交替击球。

3、大腿颠球:抬腿屈膝,用大腿的中前部位向上击球的下部,两腿可交替击球,也可一只脚做支撑,用另一侧的大腿连续击球。

4、头部颠球:两脚开立,膝盖微屈,用前额部位连续顶球的下部。顶球时,

3 / 15

两眼注视球,两臂自然张开,以维持身体平衡。

5、各部位连续颠球:根据上述单一颠球技术动作要领,用各部位配合连续颠球,配合的部位越多,难度越大。颠球的部位有脚背、脚内侧、脚外侧、大腿、头部、胸部、肩等。

(三)动作要点

触球部位要准确,眼睛盯球早判断;用力大小要稳定,全身协调有节奏。 (四)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颠球时击球部位和用力大小。 难点:动作的协调配合。 (五) 教学建议 1、教学组织建议

(1)教学组织形式可采取集体讲解示范、个体独立练习、两人的合作练习等形式。

(2)练习队形采用圆形、半弧形、对面站位、自由散点站位等。 2、教法建议

(1) 为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首先教师应做不同方位的示范,讲解身体各部位的技术要点。

(2) —人一球颠球。体会触球的时间、触球的部位、触球的力量和整个动作的协调配合。对于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足球的学生可采用网兜辅助教学,但此方法不宜运用过久。

(3) 两人一球颠球。用脚背、大腿、头部以及身体各部位触球,掌握好触球的力量,尽量不让球落地。每人可触球一次颠给对方,也可触球多次互颠。

(4) 两三人或小组间观摩同伴练习,并相互交流看谁颠的多,看谁会的方法多。

(5) 四五人一组,围圈用两球颠球。可规定每人触球的次数与部位,也可自由掌握颠球的次数与部位。颠传时要注意观察,防止两个球同时颠传给同一同伴。

(6) 在学生基本掌握练习方法后,可将颠球作为专项准备活动贯穿于整个足球单元教学。

(7) 鉴于颠球运动量偏小,在辅教材搭配上可适当考虑负荷稍大一些的教

4 / 15

材内容。

(六)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易犯错误

(1) 脚击球时踝关节松弛,造成用力不稳定。

(2) 击球时脚尖向下或向上勾,造成球受力后向前或向后触碰身体,使球难以控制。

(3)两脚交替不协调,仅靠一只脚颠球。

(4) 颠球时身体其他部位不够放松,以至于动作僵硬。

(5) 头部颠球时腿部、躯干、颈部配合用力不协调,仅靠颈部用力。 2、纠正方法

(1)在学练中适时用语言信号强调、提示学生注意动作要点和技术要领。 (2) 采用个别指导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 (3) 学生之间进行互帮互学。 三、踢球

踢球是指运动员有目的地用脚的相应部位把球击向预定的目标。踢球是足球技术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的技术动作,主要用于传球和射门。

踢球的方法主要有脚内侧踢球、脚背内侧踢球、脚背正面踢球、脚背外侧踢球、脚尖踢球和脚跟踢球。在这六种踢球方法中,尤以脚内侧踢球和三种脚背踢球最为常用,脚内侧踢球方法相对较为简单但很重要,在初中教材中反复出现,三种脚背踢球应以脚背正面踢球为主。脚背正面踢球方法在准确性和力量上都比较易于学习和掌握,应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项基本技术,为学习其他几种踢球方法打下基础。

踢球包括五个技术环节。

踢球前的助跑。这是为了获得身体前移的速度和调整人与球的位置与方向的关系,以选择适当的支撑脚的位置,为准确地踢球和增大踢球力量创造条件。三五步的助跑要平稳而有节奏,助跑的最后一步要大,支撑脚由脚跟过渡到脚掌落地。最后一大步的支撑起到制动支撑和维持平衡的作用,为踢球腿的后摆和准确地踢球创造了稳固的平衡状态。

支撑脚的选位。这是助跑最后一大步支撑脚落地点的正确位置,应以能最大

5 / 15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3《足球基本技术》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7u9g193vd6rgfk15sw18xzko02xoc00fyu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