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分析心理学引论》一讲文字稿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4:37:3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分析心理学引论》一讲文字稿

大家早上好,我们今天开始,我们年前7次课的关于荣格分析心理学引论的课程,这是我们作为学习荣格心理学,我觉得是一个比较初步的,或者说比较完整的,对我们来说,学习分析心理学从荣格角度来讲最重要或者说相对比较系统完备完整的荣格心理学导论。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荣格的一些在外界所被误传和误解的一个形象,或者说荣格自己所不愿意接受的一些内容。

包括我们所说的,今天在流行的一个以弗洛伊德为中心的深度心理学或者动力心理学史观,但是我们去重新回顾分析心理学或者荣格本身的心理学的时候,我们会看到荣格心理学的无意识观和弗洛伊德的无意识观,特别是他们心理治疗观念的差异所在。

在这一部分我们为什么称他为引言呢?或者分析心理学的引论呢?相对来说,我们会从历史的角度去看这样一个问题,因为这一部分是荣格最重要的一个讲座,讲座是荣格心理学第一手的也是最详尽的资料,而这个讲座一直处于被分析心理学忽略的位置上。甚至到今天哪怕被翻译过来之后,不管是在英语世界里还是在汉语世界里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而我们今天在这里去系统的学他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们可以有一个更深入的想法,或者是说去看荣格如何讲他自己的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的。荣格对这一部分的讲座是十分认真的,因为他在这部分讲座被记录整理出来之后,荣格对它进行了重新的编辑和整理。荣格对

后来的那些讲座从来没有编辑过,而只是在他下面的这些人整理出来后,荣格大致看了一下内容的精确性和准确性,不再进行编辑。荣格在他的日记和通信中说,这一部分如果出现什么样理解上的错误,他也不会再对它进行深入的编辑了。

这部分的内容,也就是荣格没有编辑的那些内容包括后来的《梦的分析》、《儿童的梦》、《古代与现代释梦的方法》、《意向分析》、《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包括他在慕尼黑的讲座,在柏林的讲座,苏黎世的讲座,荣格都没有进行后期的编辑和整理,都是由助理或者其他人整理编辑后就直接出版了。而这一部分1925年的讲座,荣格是十分重视的,包括后来荣格认为他的传记必须按照1925的讲座集的模式来写。

这一部分讲座是出现在1925年的3月份。1925年荣格当时最亲密的助手叫卡里拜恩斯,她在她的1925年3月24日的日记里写到:荣格在这一次的讲座里开创了一个新的秩序。

拜恩斯这个人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她以前叫卡里得安古洛。她跟前夫离婚后嫁给了一个叫彼得拜恩斯的人,所以她的名字变成了卡里拜恩斯。她是卫礼贤德文版《易经》翻译成英文的译者。她早期是苏黎世分析心理学会的秘书,包括荣格的秘书。她帮荣格抄写了《红书》,参与了很多荣格的讲座和日常的生活,但是她当时拒绝了第一本《荣格自传》的写作,因为不愿意与荣格任命的那个人一起合作写《荣格自传》,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第一版的《荣格自传》就流产了。

《荣格自传》是一本非常有意思而复杂的书。最初荣格是想他的作者以自传的形式写他的书,但是找了五六个人都没有成功,他们都没有达到荣格所说的按照1925年讲座集的形式去写

的。后来,安尼拉亚菲在她的丈夫帮助下,以荣格秘书的形式采访荣格写的这本书。《荣格自传》的前几章是荣格亲自写的,后面都是安尼拉亚菲写的。至于《回忆、梦、思考》是不是荣格的自传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因为后面很多的部分是安尼拉亚菲写的。

荣格死后,《荣格自传》的出版遇到了很大问题,关于荣格的一些隐私和日常关系。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层层阻碍,《荣格自传》至少被删去了五章。我所说的《荣格自传》是现在通行本的《回忆、梦思、考》,因为它已经被称为《荣格自传》,没办法扭转过来了。

在荣格这部《回忆、梦、思考》里删去的内容包括荣格与弗洛伊德的关系。在《回忆、梦、思考》里,荣格与弗洛伊德的关系被突出的写了一部分,但相当大的一部分被删除了。包括他在和弗洛伊德接触前和接触后的一些心路历程,这部分出于某种原因被删除了。他和他的情人托尼沃尔夫的关系,包括与他的老上司布洛伊勒的关系,还有威廉詹姆斯,还有瑞士的与他认为是他的真正的心理学导师西奥多弗罗诺瓦的关系。

但是,德文和英文版《回忆、梦、思考》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德文版目前也有中文版了,德文直接直译过来的,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

因为1925年的时候,是个很特殊的时期,荣格还没从所谓的精神分裂的状态里走出来,他1921年出版了《心理类型》,这个时期他并没有出版太多作品,还处在我们所说的一个精神和灵魂的动荡中。但在这个时候,他出来讲他自己的心理学,因为这时候他的《黑书》、《红书》的创作都已经告一段落。他从历史的角度重新论述他的理论的形成,后来的历史学家,包括理论学家都把这部分作品给忽略了,为什么说他们忽略了呢?因为在后来的传记作品中

还是把荣格放在弗洛伊德的框架中进行理解,包括对无意识的理解,对人格形成的理解,接下来我们从第一讲中会看到他和弗洛伊德的巨大差异。

当我们理解一个人的理论时,我们一定要把他放到他所处的历史和文化的环境中。我们去看,1921年荣格出版了《心理类型》,而《心理类型》副标题叫“个体化的心理学”,也就是我们说的自性化的心理学,关于“个体化”和“自性化”的翻译至今还没达到一个妥协和协议。你可以把它理解为自性化,英文单词是 individuation ,从词源学的角度去看是一个个体化或者个性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找到一个最本源最原始的我,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那个自性。但从词源学角度上去看的话,荣格所说的“Self”和“自性”的翻译是有很大差异的。当然,这是我们后面的理解,你可以理解为自性,自性化的过程是一个你不断寻找自性的过程,这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如果我们把一个人的理论放到他所处的历史和文化的环境中去看的话,但并不是我们把这个东西置于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思维理解出来那个样子了。当荣格出版了《心理类型》的时候,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评论这本书,给了一个十分积极和正向的评论:《心理类“型》是部十分严肃、积极、经典和极具启发意义的一部作品,他突破传统,解放了我们对心理学的一个思考,具有很高的新意,它呈现的是一个思考直觉性的人去完整呈现自己心灵的一个过程,荣格的内在的灵魂王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更突显出想象和幻想的价值,你可以把他理解为幻想。”

再往回回溯的时候,就是荣格写《心理类型》的起源。在1912年的时候,甚至回溯1910年,我们读到了荣格的一部作品,荣格在慕尼黑精神分析大会上发表的作品,他第一次提出:

搜索更多关于: 《分析心理学引论》一讲文字稿 的文档
《分析心理学引论》一讲文字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7ugt4g4rt7e16h2fbzz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