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杠杆利益,收益不能最大化;如果债务资本过多,则企业的总资本成本虽然可以降低、收益可以提高,但可能会因此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从而导致筹资风险加大。因此,企业应自觉地调节资本结构中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关系,确定一个最佳资本结构。在资产利润率上升时,调高负债比率,提高财务杠杆系数,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益;当资产利润率下降时,适时调低负债比率,以防范财务风险。
(三)保持和提高资产流动性
企业的偿债能力直接取决于其债务总额及资产的流动性。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需要和生产特点来决定流动资产规模,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取措施相对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如在加强管理,加速资金周转上下功夫,努力降低资金占用额, 尽力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销率,降低应收账款,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企业在合理安排流动资产结构的过程中,不仅要确定理想的现金余额,还要提高资产质量。通过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债务总额比及现金流动负债比等比率来分析、研究筹资方案。这些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
(四)合理安排筹资期限的组合方式,做好还款计划和准备
按资金运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是规避风险的对策之一。企业必须采取适当的筹资政策,即尽量用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来满足企业永久性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的需要,而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要则通过短期负债 来满足。这样既避免了冒险型政策下的高风险压力,又避免了稳健型政策下的资金闲置和浪费。同时,企业要根据负债的情况制定出还款计划,使其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
(五)先内后外的融资策略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内部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而形成的资金来源和产生留存收益而增加的资金来源。企业如有资金需求,应按照先内后外、先债后股的融资顺序,即:先考虑内源融资,然后才考虑外源融资;外部融资时,先考虑债务融资,然后才考虑股权融资。自有资本充足与否体现了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和获取现金能力的高低。自有资本越充足,企业的财务基础越稳固,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自有资本多,也可增加企业筹资的弹性。当企业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而外部融资的约束条件又比较苛刻时,若有充足的自有资本就不会因此而丧失良好的投资机会。
(六)研究利率走势,合理安排筹资
针对由利率变动带来的筹资风险,应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根据利率走势,把握其 发展趋势,并以此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当利率处于由低向高的过渡时期时,应根据资金需求量筹措长期资金,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来保持较低的资金成本;当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但应避免筹资过度;当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或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应尽量少筹资或只筹集急需的资金,应尽量采取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研究利率走势,合理安排筹资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对事态发展的形式、状态进行监测,定量测算财务风险临界点,及时对可能发生的或已发生的与预期不符的变化进行反映。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
案,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如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控制负债比率,从而控制投资风险;采用总资本成本比较法选择总资本成本最小的融资组合,进行现金流量分析,保证偿还债务所需资金的充足;通过控制经营风险来减少筹资风险,使企业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避免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财务危机,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结束语
总之,企业应充分利用有利的筹资条件:综合考虑筹资成本、筹资风险、筹资结构、资本市场状况等,从企业的资本来源和资本结构出发,在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以满足其健康发展的需要。同时,随着各种法规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对筹资方式的选择必将日益趋于理性化,筹资结构也将朝着低风险、高稳定性的市场化方向不断发展。资本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一种基本要素,是企业创建和生存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一个企业从创建到生存发展的整个过程都需要筹集资本,企业只有在坚持效益性、合理性、及时性与合法性原则的基础上,利用有效的筹资渠道与筹资方式,为企业筹集所需的资金,企业才能够得到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熊楚熊公司筹资策.海天出版社.2010.9第一版
[2] 王悦、谈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集团经济研究.2009
[3]刘向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第11期
[4] 莎、江辉.探析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商业研究.2009年4月
[5] 程剑鸣.晓玲.中小企业融资.北京.华大学出版社.2008
[6] 熊云生、国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与对策.财贸研究.20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