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得分训练(三)
文综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瓦罕走廊是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山脉北段之间的一个山谷,平均海拔4000多米,是中国与阿富汗联系的陆上唯一通道,“春种秋收夏游牧”是这里祖祖辈辈的生产方式。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图文信息表明,瓦罕走廊
A. 春季降水丰富,适宜作物的播种 B. 夏季是农业生产最繁忙的季节 C. 热量条件决定了农业生产方式 D. 冬季寒冷,没有农业生产活动 2. 瓦罕走廊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A. 传统混合农业 B. 迁移农业 C. 游牧业 D. 传统旱作农业 【答案】1. C 2. C
【解析】
1. 由题中信息可知,瓦罕走廊位于内陆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因此, “春种秋收夏游牧” 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受热量影响;“春种”的水源主要来自高山积雪融水;与“春种秋收”相比,“夏游牧 ”相对清闲,故C正确,A、B错误。从牧业生产角度看,“冬季寒冷,没有农业生产活动”不符合事实,故D错误。
2. 瓦罕走廊地位于内陆高原 受地形和气候影响,当地以畜牧业为主,材料“春种秋收夏游牧”表明畜牧业为游牧业,故C正确。
红绿灯的时间分配主要根据路口交通流量的大小、各种车辆车道行车的比例、车行的路面状况等决定的人流量大的地方,红绿灯时间设置还要充分考虑到车让人。读某城区四个路口,甲、乙、丙、丁的红绿
灯时间长度统计表。据此回答问题。
3. 甲、乙、丙、丁四路口距市中心最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 丁地最有可能位于
A. 工业区 B. 中心商务区 C. 居住区 D. 行政区 【答案】3. A 4. A 【解析】试题分析:
3. 距离城市中心近,行人流量大,设置红绿灯时考虑行人红灯时间会长些。丁地红灯时间长,距离市中心近。D项正确。故选D。
4. 丙地红灯时间短,说明道路上行人较少,可能是工业区,人口少车流量大。C项正确。故选C。
【考点定位】红绿灯与城市规划
下图示意2015年8月24日南京市城区两个监测点地表短时流量监测数据统计。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 据图中数据可推断 A. 该日午后暑热程度有所
B. 地表短时流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同步 C. 南京正值阴雨连绵的梅雨季节 D. 甲测点附近植被覆盖率比乙测点附近高 6. 图中监测数据可用于 A. 分析大气湿度,评估环境质量 B. 估算雨水可回收量,增加城市供水来 C. 监测流量变化,做好防洪准备 D. 提供实时气象预报,保障市民出行安 【答案】5. A 6. C 【解析】试题分析:
5. 从图中可以看出,南京8月24日降水主要集中在中午前后,径流变化比降水滞后,B、C错误;与乙测点相比,甲测点各时段的流量都比较大,说明甲测点附近植被覆盖率低于乙地附近,使流速增快,D错误;中午前后雨量较大,缓解了暑热,A正确。
6. 图中的数据为短时流量监测,可以为防洪提供依据,但对于大气湿度、城市供水和气象预报来说,都需要长时间,连续的数量作为依据。 考点:天气变化及监测。
风光互补路灯采用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提供能源照明,能为城市街道路灯提供稳定的电源。左图是某企业生产的“风光互补路灯示意图”,右图是甘肃省年等降水量线图。读图回答下
面小题。
7. 甘肃省①、②、③、④城市中“风光互补路灯”安装量最多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若下列城市都安装了“风光互补路灯”,北半球夏至日这一天太阳能板左右摆动幅度最大的地点是
A. 哈尔滨 B. 北京 C. 广州 D. 海口 【答案】7. B 8. A 【解析】
7. 注意审题,“风光互补路灯”的研发企业布局,不是“风光互补路灯”的布局,研发企业的布局主导因素是技术。
8. 甘肃省①、②、③、④城市中,由于②城市是甘肃省会城市,规模大,对“风光互补路灯”需求大,所以安装量最多是②兰州市。
9. 北半球夏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纬度越高的城市白昼越长,因而从日出到日落太阳能板左右摆动幅度最大的地点是哈尔滨。
水闸是用来控制河流流量和调节河流流量和调节水位的,不同水闸承担的功能不同,通过对闸门的开关可发挥拦洪、泄洪、排涝、供水等不同作用,图为我国某区域的河流水系分布图及区域内不同功能的水闸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