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训练“百家争鸣”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14:47:1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课时检测练习23 “百家争鸣”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衡水中学月考]先秦某思想家认为,家庭是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血缘亲情不能成为社会秩序的道德源泉,其指斥“盗(盗贼)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得其国”。据此可知其主张( )

A.反对财产私有制度

B.维护“各爱其家”的宗法原则 C.建立博爱互利社会 D.建立家庭为核心的秩序模式

解析:据材料“血缘亲情不能成为社会秩序的道德源泉”和“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说明该思想家认为以血缘为基础的家庭是小爱不利于社会稳定,主张大爱才能互利社会,故C项正确。

答案:C

2.《论语》提到天命的次数远远少于礼和仁的次数。老子重视天人关系,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 )

A.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追求 B.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 C.说明了顺天有为的主张

D.反映了他们本质上都赞成君权神授

解析:本题考查儒家和道家思想的比较。《论语》中记述的孔子的言论体现出对鬼神敬而远之,先事人事的思想;老子则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故A项正确。老子和孔子同处于春秋时期,处于相同的时代背景之下,B项错误。老子主张无为而治,C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排除。

答案:A

3.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既反对“大攻小,强执弱”的兼并战争,又反对众暴寡、富辱贫、贵傲贱等阶级压迫,宣传不同阶级与阶层的人“兼相爱、交相利”,并要求向“农与工肆之人”开放政权。这反映出他们( )

A.代表工商业的利益和要求 B.注重引导人们重义轻利 C.提出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D.希望统治者能重视民生

- 1 -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反对……兼并战争”“兼相爱、交相利”“要求向‘农与工肆之人’开放政权”等可知,这是墨家学派的主张,反映了小生产者的意愿和要求,但这些美好愿望在当时诸侯争霸的大环境下是难以实现的,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故A项错误,C项符合题意。B、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可排除。

答案:C

4.[2019·银川市一中模拟]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

A.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C.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 D.都主张“礼”“法”并用

解析:儒家更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道家更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故B项错误;儒家和墨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法家强调人和法和谐,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杂家强调人和国家的和谐,故C项正确;主张“礼”“法”并用的是儒家,故D项错误。

答案:C

5.“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实现社会和谐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 B.宗法制为内核的政治结构 C.外儒内法的封建统治思想 D.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

解析:根据政治经济学原理不难得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我国古代基本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的必然是占绝对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故A项正确;上层建筑彼此之间并不能相互决定,故B项错误;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直至两汉时期才得以出现,故C项错误;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我们不难得知,地理环境决定论显然是错误的,故D项错误。

答案:A

6.[2019·晋城市模拟]春秋战国之际,一部分没落贵族从旧体制中游离出来,部分知识文化的庶人由社会下层升浮上去,即所谓“士庶合流”,“士”逐渐从有职之人变成处于游离状态——即“士无定主”的游士。这一现象( )

A.表明分封制逐渐崩溃 B.推动了当时社会思想解放

- 2 -

C.导致了社会秩序动荡 D.促进了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解析:结合所学,“士”是分封宗法制下统治集团里最底层的统治力量,“有职之人”反映宗法制下的世官体制,由材料“一部分没落贵族从旧体制中游离出来”“士逐渐从有职之人变成处于游离状态”可知反映的是宗法制逐渐崩溃,故A项错误;由材料“部分知识文化的庶人由社会下层升浮上去”可知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的活跃推动了思想解放,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礼崩乐坏”导致社会秩序动荡,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士”阶层而非新兴地主阶级,故D项错误。

答案:B

7.[2019·黑龙江哈尔滨三中模拟]汉武帝时期,儒家士大夫据《春秋》之经义断狱成为当时风气。不仅如此,他们还常常根据其他儒家经典断狱,史家称之为“引经决狱”。“引经决狱”风气的盛行反映了当时( )

A.统治者重视儒家经义 B.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C.儒家思想成为普遍的认知 D.儒法思想合二为一

解析: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材料中儒家士大夫把封建法制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反映出当时儒家思想成为普遍的认知,故C项正确。

答案:C

8.清末学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写道:“前汉武、宣之间,经学大昌。……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诗经》)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材料表明,西汉武、宣年间( )

A.汉代的儒学重在阐发义理 B.儒学获得了独尊的地位 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 D.以儒学为依据选拔人才

解析:题干重在强调儒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而不是重在阐发义理,故A项错误;“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强调儒学的政治功能,但儒学在整个社会中的作用不能体现,故不能说明儒学取得独尊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是强调儒学在现实政治中的实用功能,故C项正确;材料未能体现儒学作为选官的依据功能,故D项错误。

答案:C

9.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到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

- 3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训练“百家争鸣”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86qb0t4im3xy6q955p40ne2d1fp3301460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