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19:25: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很难理解?有什么问题? 预设:“天窗”“有”“无”“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

预设: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小朋友们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下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真谛,

2.理解语句“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引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天窗是怎么来的。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为什么发明了天窗? 2.导入:(1)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课文的最后,茅盾先生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生接读) (2)你怎么理解“无”“有”“虚”“实”?

(3)简要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4)引入中心问题:小小的天窗是怎样让孩子们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为什么是应该被感谢的?让我们走进课文4—7自然段。

(二)细读课文,重点感悟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找出相关句子体会体会,再有感情地读读。(板书“唯一的慰藉”)

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圈画出来,并做批注。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 A.夏天阵雨时

1.指名读第4自然段,设身处地想一想:孩子们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用“△”标出最能表现孩子们心情的词语。(板书:夏天阵雨时)

预设:夏天阵雨来了,孩子非常高兴。 从哪些词语看出?

预设:从“喜欢、仰着脸”看出。

2.屋子,被关上了,天窗,却无法关上;身体,被锁住了,想象却无法锁上!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3.第五自然段

我们合作,把孩子们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老师的引读。

21

透过天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一起来填一填吧!

透过那小小的天窗,你会看到(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地跳),你会看到(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会不由自主地想象到(这风,这雷,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外面的风雨多么猛烈!)

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预设:因为屋里很安静,与外面的风雨交加比起来来,感到外面的可怕的威力,相比较而言,屋里就安稳的多了。

4.语言训练

这风雨雷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作者没有具体描写,想象一下,这会是怎样的一个画面?

5.夏天阵雨来了时,这一方小小的天窗抚慰了孩子们沮丧孤寂的心灵。因而,作者说—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板书:“无”“有”“虚”“实”)

B.晚上,被逼上床“休息”时(板书:被逼上床休息) 1.出示学习向导:

(1)读课文第6自然段,想一想:当孩子们被大人们逼上床“休息”的时候,心情又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2)默读第7自然段,用横线勾画出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是事物,用波浪线勾画出孩子们由看到的事物想象到的景象。

2.学生读书,思考,勾画。 3.品读交流

(1)天黑了,孩子们还留恋着月光下的草地游戏或河滩上的追逐戏闹,却被大人们逼着上床“休息”,这时候,心情是怎样的?(抓“忘不了”“偷偷”体会孩子们的无奈和不甘)

(2)然而,躺在床上,孩子们的思绪却扯得很远很远。请根据你对第7自然段的理解,完成下面的语言训练:

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是(一颗星 ),想象到的是(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看到的是( ),想象到的是( );看到的是( ),想象到的是( );看到的是( ),想象到的是( )。

这里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

了解排比: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

22

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手法。

(3)小结: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的,他们将零星的、分散的星、云,稍纵即逝的一条黑影,通过奇妙的想象组成一体,构成一个美丽、神奇的夜的世界。天窗小小的空白,勾起孩子多少神奇的想象!(板书:小小的空白,神奇的想象)

4.师生合作朗读6、7自然段。 5.语言训练:

如果是你,也一定和作者一样有着丰富的想象!让我们走进那一间黑得像地洞似的屋子,仰望天窗那一方小小的阵雨的天空;当我们扫兴地躺在床上,面对那一方小小的夜空……我们的思绪又会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一幅幅奇妙的画面吧!

(1)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朵云,想象到无数奇幻的云彩,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2)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 ),也许是( ),也许是( )。

(3)我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它们也许是( ),也许是( ),也许是( )。

6.晚上,躺在床上,孩子们的思想却没有“休息”。这一方小小的天窗让孩子们想象出了一个美丽而又广阔的世界。因而,作者说——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三)总结升华,探知真谛 1.展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比较句子:

A.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得感谢的。

B.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该被感谢的。 (1)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后一句话较为具体。)

(2)“天窗”加不加引号,表达的意思同不同?(天窗加上引号,有特殊意义) (3)文中加了引号的“天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天窗已经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天窗是孩子们想象的窗口,也是孩子们心灵的窗口,只有揣着一颗向往美好的心,才能打开想象的窗,才能走向更多更广袤的美好世界。) 板书内容

3 天窗

小小的空白 夏天阵雨 “无” “有” 唯一的慰藉

23

神奇的世界 被逼上床 “虚” “实”

教学反思:

4 三月桃花水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认读“绮、和、谈”3个生字,理解“绮丽 回旋 应和 纤细 沉醉”等词语。 2.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爱恋与赞美。 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春水,滋润了大地,催生了万物。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到处都充满了生机,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描写这美妙春景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感受这美丽的《三月桃花水》吧!(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三月桃花水)

1. 刘湛秋简介,学生初步了解。

刘湛秋,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等共22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铃铛 绮丽 回旋 应和 纤细 沉醉 草如茵 柳如眉 2.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绮丽:鲜艳美丽。 回旋:盘旋,转动。 应和:呼应,附和。 纤细:细微,细小。

(二)读懂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3.学生两人一组,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4.教师提问: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三月桃花水是美丽、迷人、令人陶醉的)

24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情感来读课文?(用欢喜的心情、轻快的朗读方式)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5.学生质疑。

(对于学生提出的、较容易的字词问题,如果有其他学生能够解决的,就应该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理解方式解决,因为这是学生的初步自学过程,不要要求尽善尽美。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一)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流畅而有感情。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思考:这一段文字里有几句话?是什么句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课文中找出和这两句话对应的段落。(两句话,是疑问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对应3、4自然段和5、6自然段)

3.教师引导: “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的声音,清脆悦耳。)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喻成“丝绸”,明亮耀眼。)

(二)学习第2-6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当你读这一段时,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有一千朵桃花,点点洒在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2.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呵,河流醒来了!”――一个语气词“呵”,表现了作者乍见春水的兴奋之情;一个“醒”把被束缚一个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写活了。(拟人方法)

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旋涡,在作者笔下成了“朝霞”“酒窝”(比喻)。 3.分男、女生读描写“水声” “水面”的段落。 4.小组自学: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它弹奏出哪些不同的音乐?这些不同的音乐与乡村生活有什么关系?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为什么是明镜?它照出了什么美景?(板书:什么声音 竖琴 什么光芒 明镜)

5.教师提问:课文的第3―6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来,读一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5

搜索更多关于: 2020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的文档
2020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880w2h4qa1wxgu8k8be9y6ym8c7oz00mwr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