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1)货币的本质;(2)货币的基本职能;(3)纸币的含义。 理解:(1)货币产生的必然性;(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3)商品流通及其公式;(4)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5)纸币与金属货币的联系和区别。
分析: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从材料入手,使学生理解货币出现的必然性及货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3)通过说明纸币含义、作用,使学生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难点:正确对待金钱。 教学过程
课件展示:世界各国的货币,让学生对货币有个初步的了解。
由老师导入新课:身无分文,难倒英雄无数,腰缠万贯,尽显富贾风流;金融风暴,诱使经济衰退,美元贬值,催生世界惊惶。为什么货币有如此神秘的力量?它是怎么产生和演变的?本质是什么?有哪些职能?我们应如何理性地认识和对待它?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从货币产生的过程探究货币的本质
买东西必须付钱,这样看来商品和货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但事实上是先有商品,后有货币。因此,我们在研究货币之前,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商品。
(一)商品
课件展示:一件从商店购买的时髦服饰,和另一件母亲为我编织的普通毛衣。 提出问题:(1)这两件衣服从获得的途径上有什么区别?(2)这两件衣服虽然获得的途径不同,但却具备某些共同特征,有哪些共同点?
通过引导,使学生归纳出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①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自然界物品,比如:阳光、空气,并不是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②商品必须用于交换。母亲送我的毛衣是劳动产品,但并没有用于交换,所以不是商品。③劳动产品能用于交换,是因为它们有用,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思考:医院里给病人输的氧气是不是商品? 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货币便产生了。 (二)货币的产生 剧情表演:
一位美国人到非洲原始丛林旅游,看到水天一色,便想租用部落的独木舟泛游于湖上。当他拿美元租船时,船的主人拒绝了,提出用象牙交换。这位美国人于是来到一个有象牙的部落,不料又遭到拒绝,提出用纱布交换。于是他又来到了一个有纱布的部落,不想也遭到拒绝,提出用针交换。他猛然想起自己帽子上别了几根针,于是他用针换回了纱布,又用纱布换回了象牙。当他拿象牙来找船主时,船主已经回家了。这位美国人十分沮丧。
设疑:一位商人打算在这个不接受美元的原始部落开发旅游业,你认为他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鼓励学生为之献计献策。
通过问题的交流,让学生体会到物物交换的弊端。正是因为物物交换的弊端,呼唤着一种商品的出现,大家都乐意接受,然后用这种商品去换自己需要的东西。这就是一般等价物。
背景材料:
在历史上,由于各个地区各个种族在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上存在不同,因此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一些宏观经济学书籍把这些商品称之为“实物货币”。就中国而言,历史上充当实物货币的就有贝壳、龟壳、皮革、布
帛、牲畜、农具、米粟等等。在唐代,粮食、布帛均为法定货币。古希腊人用牛羊作为实物货币,美洲人把可可和烟草等作为实物货币,而非洲人和印度人则把象牙作为实物货币。
目前在哥伦比亚有个查尔瓦族,至今仍在使用自己奇特的货币,这种货币是头人用一种清水汁写在白色宽大的外罩袍上的。西南太平洋的所罗门群岛上,有一种只用马铃薯付医药费的风俗。巴西北部知那山区,在寄书信时,通用一种加工雕磨过的石头为邮费。美拉尼西亚群岛的居民至今还保留着一种奇特的货币,那就是狗牙。当地居民普遍都养狗,每逢节日都宰狗庆祝。他们把狗牙留下来做通货。一颗狗牙能买到100个椰子,而娶一个新娘,必须有好几百颗狗牙做彩礼。
多媒体展示: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 教师设问:在中国的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都有哪些?它有什么作用?是不是完美无缺呢?通过学生讨论,认识到粮食和布帛作为货币,缺点很多:不耐久藏,质量不稳定;体积笨重,难于携带,粮食的长途运输尤为不便;布帛容易污染破裂,小额交易无法使用等一般等价物缺点很多,而金银因为具有独特的优点,使它能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于是便产生了货币。
(三)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中国人民银行定于 2007年5月29日发行中国歼-10飞机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2枚,其中金币1枚,银币1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央行发行北京2008年残奥会金银纪念币 第29届奥运会金银纪念币 现实生活中,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代表,于是有人认为货币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就像迷信的人崇拜神一样,拜倒在货币的脚下,在现实生活中货币都能起到什么作用?
二、观察体验生活,探究货币的基本职能
(一)模拟问价场景,感受货币的作用──货币价值尺度职能 模拟表演:
请3位同学扮演顾客,一位同学扮演卖家电的人。
一个人在卖家电,种类繁多,不断地有人来问价。于是他不停地回答:彩电2700元/台,电话320元/部,电脑12500元/台……。最后,实在不耐烦了,干脆写上了标价牌。于是顾客自己看着价格标签,边看边说出家电的价钱。
课件展示:
表演结束后,设置问题,由学生交流讨论,教师适当进行引导:卖东西要明码标价。上面的价格标签表示的是什么?为什么在商品旁都有价格标签,而不是放一摞钞票?为什么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
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的讨论,得出结论:(1)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2)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3)货币之所以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有价值。(4)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二)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货币流通手段职能
这样的场景我们再熟悉不过,其实我们每天都要进行消费,都要买东西。在这里货币可以起到什么作用?买东西必须付钱。为什么不拿价格标签去购物? 通过学生发表见解,得出结论:货币可以同其他商品相交换,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这就是货币流通手段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
(三)货币一产生就具有了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因此,它们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在此基础上,又派生出来货币的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