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贝壳由外套膜分泌而成,主要功能是保护软体部分。外套膜与内
脏团、鳃、足之间的空隙为外套腔。体外具贝壳是软体动物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之一,因而软体动物常称为“贝类”。不同类群贝壳数目、形态,是人类认识软体动物的主要依据。贝壳从横切面上分为三层,外表一层叫角质层或壳皮,中间最厚的一层称棱柱层或壳层,最内一层是珍珠层。贝壳成分中95%为碳酸钙。有些软体动物贝壳退化或消失。
(二)消化系统(完整消化道)
包括:口、食道、胃、肠、肛门及胃周围的消化腺。除了双壳类和掘足类外,大多数软体动物都有特殊取食构造,称为齿舌。齿舌的伸缩由肌肉控制,可伸出口外,刮取食物。不同种类齿舌上细齿的形态,数目不同,为软体动物分类重要依据。 (三)呼吸系统
水中生活的软体动物用鳃及外套膜呼吸。不同种类鳃结构差别很大,如:河蚌的鳃为瓣状;腹足纲后鳃类的鳃是由体表向外突起而成的二次性鳃(次生性鳃)。蜗牛等陆生软体动物和少数水生软体动物可借用由在外套膜内形成的“肺”来进行呼吸。 (四)软体动物的体腔
真体腔退化为遗迹,残留在围心腔及生殖器官和排泄器官的管腔内,而假体腔广泛存在于器官、组织之间的间隙内,其中充满血浆,称为血窦,而成为循环系统的一部分。(混合体腔) (五)循环系统
由于血窦的存在,大多数软体动物的循环系统称为开管式循环系统。开管式循环与它们缓慢的运动方式相适应,但头足类是用闭管式循环的,即动、静脉间由微血管相连,这与其敏捷活动的运动方式相适应。大多数软体动物的血浆是兰色或淡兰色,内含血青素 (六)排泄系统
由中胚层和外胚层共同发生形成的,称为肾脏。(参见环节动物)与环节动物的后肾管同源。包括两个开口,一端以肾口或内肾孔开口于围心腔(真体腔),可提取血浆中的代谢废物;另一端以肾孔或外肾孔开口于外套腔,代谢废物经肾孔排出体外。
(原肾:一个开口;后肾:两个开口,一个开口于真体腔,一个开口于体外)
(七)神经系统
??PAGE ??29??
??PAGE ??30??
大多数软体动物所具有的典型的神经系统是由脑、足、侧、脏四
对神经节和其间的神经链索组成。软体动物的感官主要有:眼、触角、平衡囊等。更高等的头足纲的神经系统和感官都很发达。如:头足纲神经系统中脑(还被由中胚层分化来的软骨包围),视神经节、腕神经节发达。 (八)生殖和发育
在软体动物不同类群中,雌雄异体或雌雄同体,体内受精或体外受精、卵生或卵胎生的情况都有。受精卵的早期卵裂,除头足纲以外都是螺旋式卵裂,与扁形动物、线形动物极为相似。大多海产软体动物的个体发育都要经过一个能自由游泳的担轮幼虫阶段。有的还要经过第二个幼虫期——面盘幼虫期。少数软体动物(头足类和部分腹足类)是直接发育的。如:陆生蜗牛雌雄同体,但需异体受精。其卵有卵壳保护。小蜗牛直接发育,从卵中一孵出就与大的长得差不多。 担轮幼虫:为海产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幼虫期。外形略似陀螺,在“赤道”处常有口前纤毛环轮和位于口后的口后纤毛环轮;顶端还常有成束的纤毛。体内是原肾管和原体腔。在海水中营漂浮生活,后经变态形成成体。
面盘幼虫:软体动物海产间接发育种类的第二幼虫期,由担轮幼虫发育而来。通常为担轮幼虫胚体顶端细胞加厚,呈椭圆盘状,形成面盘。其四周细胞被有纤毛,并形成贝壳。
二、 软体动物门主要特征简介 (一) 软体动物都有柔软、不分节的身体。身体呈两侧对称或不
对称(大部分腹足纲种类)。 (二) 有真体腔(不发达),初生体腔存于各组织器官间隙。有
三胚层。 (三) 软体动物的身体结构可分四部分:头、足、内脏团、外套
膜。通常有外套膜分泌的石灰质内壳。不同类群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四) 多数种类具贝壳(2或2个,甚至8个),有的种类无壳
或退化,有的种类壳被包在外套膜内。
??PAGE ??30??
??PAGE ??31??
(五) 出生体腔与次生体腔同时存在。
(六) 出现了所有的器官系统。排泄系统除少数种类的幼体外,
均为后肾型。 (七) 间接发育的种类有担轮幼虫期。
三、软体动物主要类群(7纲)
纲名称现生种类生活环境贝壳纲别名单板纲8海水1片多板纲600海水8片(双神经纲)无板纲250海水无(双神经纲)腹足纲75000海水、淡水、陆地1片双壳纲30000海水、淡水2片斧足纲掘足纲350海水1片管状管壳纲头足纲650现生种类生活环境贝壳纲别名单板纲8海水1片多板纲600海水8片(双神经纲)无板纲250海水无(双神经纲)生活环境贝壳纲别名单板纲8海水1片多板纲600海水8片(双神经纲)无板纲250海水无(双神经纲)腹足纲75000海水、淡水、陆地1片双壳纲30000海水、淡水2片斧足纲掘足纲350海水1片管状管壳纲头足纲650海水内壳 贝壳纲别名单板纲8海水1片多板纲600海水8片(双神经纲)无板纲250海水无(双神经纲)腹足纲75000海水、淡水、陆地1片双壳纲30000海水、淡水2片斧足纲掘足纲
350海水1片管状管壳纲头足纲650海水内壳
纲别名单板纲8海水1片多板纲600海水8片(双神经纲)无板纲250海水无(双神经纲)腹足纲75000海水、淡水、陆地1片双壳纲30000海水、淡水2片斧足纲掘足纲350海
水1片管状管壳纲头足纲650海水内壳
单板纲8海水1片多板纲600海水8片(双神经纲)无板纲250海水无(双神经纲)腹足纲75000海水、淡水、陆地1片双壳纲30000海水、淡水2片斧足纲掘足纲350海水1片
管状管壳纲头足纲650海水内壳
单板纲8海水1片多板纲600海水8片(双神经纲)无板纲250海水无(双神经纲)腹足纲75000海水、淡水、陆地1片双壳纲30000海水、淡水2片斧足纲掘足纲350海水1片管
状管壳纲头足纲650海水内壳
8海水1片多板纲600海水8片(双神经纲)无板纲250海水无(双神经纲)腹足纲75000海水、淡水、陆地1片双壳
??PAGE ??31??
??PAGE ??32??
纲30000海水、淡水2片斧足纲掘足纲350海水1片管状管壳
纲头足纲650海水内壳
海水1片多板纲600海水8片(双神经纲)无板纲250海水无(双神经纲)腹足纲75000海水、淡水、陆地1片双壳纲30000海水、淡水2片斧足纲掘足纲350海水1片管状管壳纲
头足纲650海水内壳
1片多板纲600海水8片(双神经纲)无板纲250海水无多板纲600海水8片(双神经纲)无板纲250海水无(双神经纲)腹足纲75000海水、淡水、陆地1片双壳纲30000海水、淡水2片斧足纲掘足纲350海水1片管状管壳纲头足纲
650海水内壳
多板纲600海水8片(双神经纲)无板纲250海水无(双神经纲)腹足纲75000海水、淡水、陆地1片双壳纲30000海水、淡水2片斧足纲掘足纲350海水1片管状管壳纲头足纲
650海水内壳
多板纲600海水8片(双神经纲)无板纲250海水无(双神经纲)腹足纲75000海水、淡水、陆地1片双壳纲30000海水、淡水2片斧足纲掘足纲350海水1片管状管壳纲头足纲650600海水8片(双神经纲)无板纲250海水无(双神经纲)海水8片(双神经纲)无板纲250海水无(双神经纲)腹足纲75000海水、淡水、陆地1片双壳纲30000海水、淡水2片8片(双神经纲)无板纲250海水无(双神经纲)腹足纲75000海水、淡水、陆地1片双壳纲30000海水、淡水2片斧足纲掘足纲350海水1片管状管壳纲头足纲650海水内壳 (双神经纲)无板纲250海水无(双神经纲)腹足纲75000无板纲250海水无(双神经纲)腹足纲75000海水、淡水、陆地1片双壳纲30000海水、淡水2片斧足纲掘足纲350海水
1片管状管壳纲头足纲650海水内壳
无板纲250海水无(双神经纲)腹足纲75000海水、淡水、陆地1片双壳纲30000海水、淡水2片斧足纲掘足纲350海水
1片管状管壳纲头足纲650海水内壳
250海水无(双神经纲)腹足纲75000海水、淡水、陆地1片双壳纲30000海水、淡水2片斧足纲掘足纲350海水1片管
状管壳纲头足纲650海水内壳
??PAGE ??3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