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教学目标】:
1. 理解不同区域资源的差异(结构、数量方面)和经 济的差异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2. 掌握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简要说明东线、中线和西 线工程的主要特点。 3. 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作用及在此过程中须注意的 诸如对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影响。 【教学重点】: 1.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简要说明东线、中线和西线工 程的主要特点。 2.南水北调的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检测>: <导入>: 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1.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1).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 位。 【思考感悟】 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2).地域上,我国水资源分布却存在明显的 性, 多 少, 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方面,东南沿海为丰水带,秦岭—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为多水带,华北、东 北大部分为过渡带,西北及青藏的一部分为少水或缺 水带。
3).中国水能资源的空间分布以 流域和西南诸 河为主。 2.为什么说长江在地理条件上有利于兴建引水到北方 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1) (2) (3) <承转>: 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 1、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 上,地势高于西 北和华北地区,可以 供水,但因长江上游水量有 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 和 部分地区供水。 2、中线工程:从 通过,从长江中游 水库和 库区引水,可自流供水给 大 部分地区(北京和天津等) 。 3、东线工程:位于 东部,在黄河以南因地 势 ,需 。
【思考感悟】 南水北调工程为什么首先实施东线方案?
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1、积极意义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东线工程为例) 1) 长江径流量减少,特别是枯水季节,长江径流量减少以后,海水将会 ,引起河口地区盐度 ,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2) 径流量减少有可能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 。 3) 调水对江淮沿线地区的 的生长带来
不利的影响。 4) 由于东线工程范围内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天然排水条件较差,调水后土壤容易发生 。 5) 由于东线工程位于长江下游,沿江工业园区众多,输水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发达的城镇,大量的污水排放会 。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是 ( ) A 东南多、西北少 B 东南少、西北多 C 夏秋多、冬春少 D 夏秋少、冬春多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 )
A 南起江苏扬州的江都 B 将长江水最终调至黄河流域 C 均可利用京杭大运河输送 D 输水线路跨越五大水系 3、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需要逐级提升水位,主要原因是 ( ) A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用水量大 B 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比华北平原高 C东线方案南段地势总体上是北高南低 D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低于海河平原 4、南水北调工程全部竣工后,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是 ( ) ① 长江下游水量减少,其通航能力会大大降低 ② 基本解决北方的缺水问题 ③ 南方与北方的生态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④ 彻底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