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形声”,有人认为是“形声兼会意”,有人认为应归会意字,也有人认为应归入形声字。
? 亦声字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字义的转移。
? 如:“叉”原义为分开成叉形,于是人们把分开成叉形的东西都称为“叉”:水分叉为
“汊”,树分叉为“杈”,手分叉为“扠”,衣服剪成叉形为“衩”,金属分为形为“钗”。这些字与“叉”都是同源字。“叉”既表意又表音,且提示的是字的具体意义,另一形旁只提示字的义类。 ? 又如“戋”意义为微小,菲薄。小善之言为“諓”,小薄的铜币为“钱”,价格低廉为“贱”,
信纸菲薄为“笺”,小而薄的流水为“浅”(形容流水声时念jian)。
? 宋代盛行一时的“右文说”就是注意到了这一现象,但王圣美把它说成形声字的声旁
都具有表意作用,显然是错误的。
?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亦声字仍然是形声字。 ? 形声字中声旁既表意又表音的字叫亦声字。 (五)转注
? 《说文解字·叙》:“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 1、主形派
? 着眼于字形的分类归部,以南唐的徐锴和清代的江声为代表。
? “《说文解字》一书,凡分五百四十部,其分部即建类也,其始一终亥五百四十部之
首,即所谓一首也。下云?凡某之属皆从某?即同意相受也。此皆转注之说也。”(江声·六书说) ? 2、主义派
? 主义派着重于字义的互训,认为凡是可以互训的字即为转注字,以清代的戴震和段
玉裁为代表。
? 他们认为“建类一首”是说分别事 物名称的义类,每类以一字训释。所谓“同意相受”即同一类的字均可互训。因此所谓“转注”就是指同义字可以互训。如《尔雅·释诂》第一:“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
? 3、主声派
? 主声派着眼于转注字的声韵,其代表人物是清代的章炳麟等。他们认为,转注是指
声音相同相近,字义相类的同族字。 ? 4、改变许慎的说法
? 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说:“余故曰:转注者,体不改造,引意相受,令、长
是也。假借者,本无其意,依声托字,朋、来是也。”
(六)假借
? 《说文解字·叙》:“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 《说文》:“令,发号也。”“长,久远也。”段注:“县令、县长本无其字,而由?发号?、
?久远?之义引申展转而为之。” ? 假借有如下两种情形:
? 1、本义和借义共用一字 :又 、而 、豆 、我 、东 、
雖、难、汝 等。 ? 2、为本义另造新字 的:莫 (暮)、要(腰)、何 (荷)、亦 (腋)、无 (舞)、
北 (背)、其 (箕)
? 假借造字法作用很大。孙诒让《与王子壮论假借书》说:“天下之事无穷,造字之初,
苟无假借一例,则逐事而为之字,而字有不可胜造之数,此必穷之数也。故依声而
12
托以事焉。视之不必是其字,而言之则其声也;闻之足以相喻,用之可以不尽,是假借可救造字之穷而通其变。”
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一、六书是在对大量汉字的形体结构作分析后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不是先有条
例,后造汉字。
? 第二、六书不全是造字法。清戴震首倡“四体二用”说,他认为象形、指事、会意、
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和假借是用字之法。
? 第三、汉代的六书理论是以小篆为标准字体进行字形分析而总结出来的。在甲骨文、
金文、简帛等考古资料大量发现的今天,六书理论就暴露出一些不足和缺陷。 ? 第四、六书中,象形、形声、假借最重要。因为象形是造字的基础,形声能产性最
强,假借扩大了字的使用范围。
四、三书说
? 唐兰在《中国文字学》中说:“我在《古文字学导论》里,建立了一个新的系统——
三书说,一象形文字,二象意文字,三形声文字。象形、象意是上古期的图画文字,形声文字是近古期的声符文字,这三类可以包括尽一切中国文字。”
? 陈梦家在《殷墟卜辞综述》中又把唐兰的象形、象意合为象形,且把假借列为三书
之一,因此,他的三书是象形、形声、假借。
? 裘锡圭先生比较赞同陈梦家的看法,但他认为,象形应该改为表意。
? 当代也有一些学者把现代汉字的构造方式分为记号字、半记号字、象形字、会意字、
形声字、半表意半记号字、半表音半记号字等七类。
思考和练习四
? 一、什么叫六书?什么叫“四体二用”? ? 二、查阅《说文解字》,说明下列汉字属六书中的哪一种? ? 珥融并 腾雜益婢至降隶睡相雀册解高兼豪集 ? 三、许慎给六书下的定义及所举例字分别是什么? ? 四、什么叫省形?什么叫省声? ? 五、标点并翻译下面一段文字。
?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厌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
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厌酒肉而后反问其所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瞯良人之所之也
?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
顾而之他此其为厌足之道也
?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
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孟子·离娄下)
第三节 古书的用字
原则上讲,一个汉字应该只有一个形体。但是,我们在阅读古书时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个字在古书中往往有不止一种写法,如“回(囬)”、“赵(趙)”、“京城大(太)叔”、“无(勿)使滋蔓”等。这是因为汉字的历史悠久,使用人数多,通行地域广,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同的形体。解放后,我国政府对汉字进行了规范和整理,规定每一个汉字只能有一种写法,为我们的学习和使用带来了方便。但我们在阅读古书时还经常会碰到这些形体有分歧的字,因此,我们还有必要了解几种形体有分歧的古书用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和通假字。
13
一、古今字
(一)什么是古今字
? 古今字这个概念是东汉的经学家郑玄首先提出的。他在给《礼记·曲礼下》做注时指
出:“余、予、古今字。”自此,这个概念一直使用至今。
? 某个多义字的几个意义中,有一个意义或几个意义后来用另外的字来记录,原先的
多义字与后起的字便成为一对古今字。
? 例1: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诗·陈风·东门之杨) ? 《说文》:“昏,日暝也。从日,氐省。氐者,下也。” ? 例2:宴尔新昏,如兄如弟。(诗·邶风·谷风) ? 昏——婚、自——鼻、亦——腋
? 注意:第一、多义字的几个意义可分为本义、引申义、假借义三类
? 第二、“古”和“今”是相对而言的。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古今无定时,周
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 ? 第三、古今字一律按所表意义的今音去读(少数例外) (二)古今字产生的原因
? 1、词义的引申
? 为本文另造一个新字的: ? 要的本义是腰部。 《说文·臼部》:“要,身中也。象人要自臼之形。” 《墨子·兼爱》: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引申出“拦阻”、“约束”、“邀请”、“要挟”等义,“又造一“腰”字表本义。
? 采的本义为“捋取”,引申为“采用、取得”等,后造“採”表本义。汉字简化时又合并为
一字。
? 益本义为“水漫溢”,引申为“增益”“富裕”“利益”等,造“溢”表本义。 ? 要——腰 采——採 益——溢 责——债 内——纳 ? 监——鉴 自——鼻 暴——曝 止——趾 它——蛇 ? 奉——捧 尝——嚐 队——坠 戉——钺 云——雲 ? 为引申义为另造一个新字的: ? 反的本义是正反的反。 《说文》:“反,覆也。”段注:“覆者,倒易其上下。”其后
引申为与行走有关的返回的意思,为引申义另造新字“返”。 ? 竟的本义为乐曲终了。《说文》:“乐曲尽为竟。” 引申为边境,并造新字“境”。如《左
传·宣公二年》:“亡不越竟,反不讨贼。”
? 反——返 竟——境 昏——婚 取——娶 解——懈 景——影 ? 见——现 贾——價 赴——讣 坐——座 食——饲 禽——擒 ? 2、词义的假借
? 假借就是许慎六书说中的一种。它是指语言中有一个新词,没有为它造一个新字,
而是借用一个与它同音但意思毫不相干的字来表示这个词。后来,人们为了区别字的本义和假借义,又造了新字,形成了古今字。 ? 孰的本义是食物熟烂。
?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置诸
畚,使妇人载以过朝。(左传·宣公二年)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 孰——熟 其——箕 北——背 ? 然——燃 何——荷 西——栖 ? 莫——暮 易——蜴 直——值
14
? 舍——捨 求——裘 或——國 (三)古今字中今字的构成方法
? 1、为古字增加一个表义的偏旁,大多数今字是如此构成的。如:孰——熟、昏——
婚
? 2、改换古字的偏旁。如:赴——讣 说——悦 没——殁。 ? 3、为今字另造一个新字
? 伯——霸:齐桓任战而伯天下。(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王) ? 冯——凭:神所冯依,将在德矣。(左传·宫之奇谏假道) ? 賈——价(價):从许子之道,则市賈不贰。(孟子·许行) ? 他如:大——太 罢——疲 (四)古今字的对应关系
? 1、大多为一对一
? 2、有的一个古字有好几个今字
? 辟——僻: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论语·先进) ? 辟——嬖:幽王辟爱褒姒。(史记·周本纪)
? 辟——譬:子贡曰:“辟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
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论语·子张) ? 辟——避:晋灵公……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 辟——擗:辟踊,哀之至也。(礼记·檀弓下) ? 采——採、綵、彩 ? 3、递变关系
? 有的古字产生今字,今字又产生更晚的今字。
? 气:①云气(古字)——②氣(今字,赠人柴米,请人吃饭)——③餼(赠人柴米) 二、异体字
(一)什么是异体字
? 有些字虽然形体有差异,但其读音、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并
且互换后词义、句义不发生任何改变,这样的字叫异体字。如:糠——穅 泪——淚
? 异体字产生的原因是:汉字不是一人一时一地所造,造字时人们又缺乏交流和沟通,
就出现了重复造字的现象。异体字在造字之初就存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更是不断增加。《康熙字典》收字5万多,异体字就占了1/3。《汉语大字典》附有《异体字表》,收录了1.19万余组,每组少则两三个,多则十余个。
(二)异体字的差异类型
? 1采用了不同的造字法 ? 笔(筆)、岩(巗)、岳(嶽)、嵩(崧)、体(體) ? 2、采用了意义相近的不同形旁 ? 睹(覩)、暖(煖)、猪(豬)、瓶(缾)、杯(盃)、咏(詠)、唇(脣)、遍(徧)、
鷄(雞)
? 3、采用了声音相近的不同声旁 ? 裤(袴)、蛇(虵)、俯(俛)、烟(煙)、韵(韻)、啖(啗)、咽(嚥)、线(線)、
妒(妬)、啼(嗁)
? 4、因偏旁的位置不同而造成的异体字。 ? 够(夠)、惭(慙)、鞍(鞌)、略(畧)、群(羣)、和(咊)、鹅(鵞)、棋(棊)、
翅(翄)、概(槩)
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