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同富裕》
教学设计
走向共同富裕
备课标 备教课程标准: “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认识国情,爱我中华”,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知道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要求。 1、教材分析 第二课时走向共同富裕,包括两层:改革进行时,共享发展成果两层面。第一层面:改革进行时,认识面临新挑战,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和总目材 标; 知道改革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第二层次:共享发展成果 包括: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 果,是党的奋斗目标,也是发展的目的。要坚持人民为中心,共享发展成果,推动社会建设。 2、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 重 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难 点:理解我国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备学学生步入九年级,生活与社会经验更加丰富,批判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开始有独立自主的判断。比如,针对这一框的内容,学生能够认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也能够感受到党和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措施。但是社会发展中的负面现象也往往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们内心形成矛盾与冲突。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同学们对共同富裕的目标和情 重要性都相当认可,但部分同学对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只有表面的认识,也并不愿意主要投身于乡 村振兴事业。 因此,在本节课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以小见大,感受新时代社会矛盾的变化和体现,感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并学会辩证看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榜样的学习,增强学生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 目标 目标一: 关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理性对待中国发展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目标二: 理解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懂得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和措施 目标三: 知道并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认识到发展中面临的现实挑战;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现状,认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理解实现共同富裕的内涵和意义,了解共享发展理念,了解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知道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及意义 教学 活动 设计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时政纵览——将改革进行到底《人民的获得感》 思考:1.通过改革开放的进行,人民的获得感表现在哪些方面? 2. 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谈感受,教师引导,导入新课:走向共同富裕。 二、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目标导学一、改革进行时……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 P9相关链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我国推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的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呈现资料:视频--------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图片-----中国经济发展新特点、新挑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