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让真情在笔尖流露”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组成,并编排了两篇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并能运用所学,在习作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2.本单元重点:
(1)通过用朗读、默读等方式反复读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都情感真挚,朴实自然,只有在深入品味文字时才能感受到作者的一片真情。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一文中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感人至深;作家史铁生在《那个星期天》中用细腻生动的语言回忆等待过程中心情的起伏变化,令人动容;《别了,语文课》中少年对祖国对母语的深深眷恋打动人心;《阳光的两种用法》一文中肖复兴用质朴的语言、朴实的事例表达对母爱的深深感恩,深情溢于言表。这些真情实感都要通过反复阅读文章才能真切体会得到。教学时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课文。
(2)通过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并能适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每篇课文作者都表达
了对人生、对生活、对人事的不同情感,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中要抓住这一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字里行间,提炼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并结合课堂练笔进行及时地运用,为后面的初试身手和习作积累优秀的语言和写作方法,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8《匆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溜去、挪移、旋转、凝然、空虚、叹息、徘徊、薄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4.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感触写下来。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语言。 2.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感触写下来。
教学方法
1.“读、思、议、导”结合法。 2.“读、写”结合法。 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引发思考。
出示问题:凭直觉,你认为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让学生大胆猜想。估算一下,按80岁计算,能有多少天?你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天?这些日子里你留下了什么?通过计算,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用这些问题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和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时间匆匆,为下面学习文章打下基础。) 二、检查预习,过关字词。
(一)词语检查
1.小组合作读词,抽写,小组长将本组出错最多的字写到黑板上。
2.集体交流,学写“蒸”字。
(1)师板书演示“蒸”字笔画、笔顺,
(2)生在练习本上写三个。同桌交换评价:正确加一颗星,美观加一颗星
3.检查读词 正确认读下列词语
匆匆一去不复返头涔涔泪潸潸挪移 跨过溜走蒸融遮挽徘徊
(1)指名读,随机正音:徊(huái)旋转(zhuàn) (2)齐读。
(二)借助词语感知课文大意 1.将词语重新分组,自读思考:
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每组分别是描写什么的词语 匆匆一去不复返(时间特点)
挪移跨过溜走蒸融(时间是怎样逝去的) 头涔涔泪潸潸遮挽徘徊(作者感叹)
2.把括号里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借助关键词语概括文章的大意,这是理清文章脉络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更是学习的主人,主体地位回归,内在潜能被激发,学生会无拘无束的交流,自主学习效果明显增强。)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