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在学前教育学初创阶段的主要特点有针对性、系统性和 ( D )P14 A. 专门化 B. 完备化 C. 丰富性 D. 理论性
2.推动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 C )P12 A. 欧文 B. 杜威 C. 福禄培尔 D. 蒙台梭利 3.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 D )P8
A. 《大教学论》 B. 《世界图解》 C. 《理想国》 D. 《林哈德与葛笃德》 4.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 D )P11
A. 南京鼓楼幼稚园 B. 劳工幼稚园 C. 香山慈幼院 D. 江西实验幼师 5.80年代末我国开展了社区学前教育最优化的研究,该研究率先开展的省市有上海和( C )P262
A.湖南 B.广州 C.河北 D.安徽
6.学前教育阻碍经济、政治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因为其( C ) A.过度教育 B.质量下降 C.功能异化 D.社会不重视 7.从性质上划分,学前教育功能可以划分为( A ) A.期望功能与实际功能 B.个人功能与社会功能 C.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 D.文化功能与家庭功能
8.关于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正确的描述是( A B ) A.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 B.儿童的发展应是有个性的发展
C.儿童的发展应是平均的发展 D.儿童的发展应是面面俱到的无差别的发展
9.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想像力、创造性等重要的非智力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是( A )P59
A.学前期 B.青少年期 C.儿童期 D.成年期 10.教育的基本功能是( B ) P33
A.社会的功能 B.个体的功能 C.文化的功能 D.育人的功能
11.属于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的是( C )P33
A.单一性 B.停滞性 C.发展性 D.狭隘性 12.属于学前教育效益的特征的是( B ) P45 A.直接性 B.迟效性 C.单一性 D.短期性 13.属于学前儿童美感的表现特点的是( C ) P120 A.理性 B.深刻性 C.行动性 D.思维性 14.学前儿童道德意志的特点不包括( C )P 109
A.自觉性低 B.自制力弱 C.注意力分散 D.坚持性不强 15.学前儿童德育的主要方法有( A )P116
A.说服、范例、练习、评价 B.指导、范例、练习、评价 C.说服、规范、练习、评价 D.说服、范例、练习、批评
16.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组织原则不包括 ( C )P132 A.主动性原则 B.一致性和灵活性原则 C.自主性原则 D.实践性原则 17.属于幼儿园教学活动基本原则的是( C ) P 143 A.娱乐性原则 B.科幻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抽象性原则 18.不属于皮亚杰根据儿童智力发展阶段划分的游戏类别的是( B ) P159 A.实践练习的游戏 B.创造性游戏 C.角色游戏 D.有规则游戏 19.可供学前儿童游戏的玩具有两大类,即( B )P163 A.形象玩具和结构玩具 B.成型玩具和未成型玩具 C.智力玩具和娱乐玩具 D.体育玩具和音乐玩具 20.游戏的主要特点包括 ( A ) P156 A.社会性、虚构性、兴趣性和愉悦性、具体性、自主性 B.社会性、现实性、兴趣性和愉悦性、具体性、自主性 C.社会性、虚构性、兴趣性和愉悦性、抽象性、自主性 D.社会性、虚构性、兴趣性和愉悦性、具体性、参与性
21.幼儿园心理环境的特点有( A ) P 185 A.教育性 可控性 隐蔽性 复杂性 B.教育性 可控性 开放性 复杂性 C.教育性 可控性 隐蔽性 简单性 D.教育性 可控性 开放性 简单性 22.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要求的纬度划分,幼儿园环境设计可分为( B ) P179 A.教学环境、安全环境、活动环境和交往环境
B.生存环境、安全环境、活动环境和交往环境 C.教学环境、安全环境、休息环境和交往环境 D.生存环境、安全环境、休息环境和交往环境
23.幼儿园环境设计的主要作用包括( D )P176 A.调节作用、启迪作用、激励作用、管理作用 B.调节作用、启迪作用、教育作用、制约作用 C.调节作用、启迪作用、教育作用、管理作用 D.调节作用、启迪作用、激励作用、制约作用
24.幼儿园和家庭的个别联系方式包括家庭访问、个别谈话与( B )P256 A. 家长会 B. 家长咨询 C. 父母育儿橱窗 D. 家长开放日 25.关于幼小衔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D )
A.在小班进行 B.在中班进行 C.在大班进行 D.贯穿于整个幼儿园教育 26.属于幼儿教师职业技能的是( B ) P217
A.社会交际能力 B.观察能力 C.控制情绪能力 D.运动能力 27.属于教师沟通技巧的是( C ) P221
A.目光直视 B.敢于批评 C.语调语速要适当 D.语气要一直不变 28.教师互助形式之一的对话主要包括( C )P231 A.信息交换、 经验分享、 专题讨论 B.信息交换、 经验分享、 经常会谈
C.信息交换、 经验分享、 深度会谈、 专题讨论 D.信息交换、 经验分享、 经常会谈、 深度讨论 29.我国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指( D )P87 A.保育和教育 B.体育和智育
C.德育和智育 D.保育、教育幼儿及为家长服务
30.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正式机构与社区联合,以有目的、有系统地向学前儿童家长传播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的知识,交流优秀的学前教育经验,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并掌握一定的学前教育方法的学校的是( A )P268
A.家长学校 B.亲子学校 C.家长班 D.亲子班
31.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 D )P268
A.1-2岁 B.1—4岁 C. 2—3岁末 D.0-3岁末 32.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 B ) P70
A.溺爱 开放 专制 放任 B.溺爱 民主 专制 放任 C.溺爱 民主 强权 放任 D.溺爱 开放 强权 放任
33.法国学者根据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把学前儿童和小学儿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为 ( D )
A.基础学习期 B.巩固期 C.努力期 D.前学习期 34.社区教育起源于( B )P261
A.英国 B.丹麦 C.法国 D.美国 35.幼小衔接必须坚持的原则是( D )P280 A.小学化 B.突击性 C.单向性 D.整体性
36.幼小衔接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和( A )P279 A.现代学前教育使命的要求 B.儿童入学适应不良 C.过渡期的存在 D.儿童智力发展需要 二、简答与论述题 1.简述学前教育的研究对象。
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前阶段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这一特定阶段教育规律,以及阐明学前教育理论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包括:
(1)学前教育现象(主要包括学前儿童在家庭、幼儿园等各个场合中的表现以及学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的表现)
(2)学前教育规律 (3)学前教育理论
2.简述学前教育学初创阶段的特点。
1)针对性(专门针对学前阶段的各种教育问题进行研究,或描述这一阶段的学前教育现象,或揭示现象之后的学前教育规律,又或形成系统的学前教育理论)
(2)系统性(明确形成一个独立学科所具有的独立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同时教育学者在这一学科领域内的研究也逐渐系统化,除继续对学前教育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探讨之外,许多教育家专门针对学前教育学这一学科本身的建设进行研究)
(3)理论性(关于学前教育的研究开始呈现出高度的理论性特点,即从学前教育现象中抽离出学前教育规律,并进行高度的抽象化,以形成较为完善的学前教育理论)。
3.简述学前教育功能的特点。学前教育功能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1)领先性(2)广泛(3)对象性(4)发展性(5)延后性
4.简述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 答: (1)学前教育的保育功能 (2)学前教育促进个体认知发展 (3)学前教育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全发展 5.简述提高学前教育效益的途径。 答:(1)提高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认识 (2)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教育思想 (3)调整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 (4)加强幼儿园的科学自主管理 (5)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 (6)改善幼儿园的师资力量。
3.简述幼儿园生活活动的意义。生活活动既是儿童知识、技能学习的基础,又是形成儿童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基础,并对儿童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具体地表现为:①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②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③实施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22.简述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义。幼儿园学前教育与社区合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①优化社区学前的教育功能;②提高学前教育正式机构的教育质量;③促进社区学前儿童的社会化发展
15.简述幼儿园环境设计的意义。幼儿园环境设计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在于:①制约作用:影响学前儿童的行为方式和发展方向;②启迪作用:引导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③激励作用:强化学前儿童的行为态度;④调节作用:平衡学前儿童的情绪。
19.简述培养教师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途径。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是幼儿教师为实现教育目标,在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倾向。狭义上的组织教育活动能力指教师调控教育过程的能力,恰当地利用各种组织形式、特别是小组和个别形式与儿童有效地互相作用的能力,分层次指导儿童的能力,指导游戏的能力,随机教育的能力。广义上的组织教育活动能力是指教师开展学前教育活动需要的综合能力,主要有生活指导能力、把握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