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本题考查了紫外线的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反射、光的色散等,属光学综合题,总体难度不大。 5.
【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力;
(2)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能说“具有,不能说“受惯性”; (3)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
A、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踢球时,脚对球施加力的同时球对脚也施加了力,故A错误;
B、踢出去的球在空中继续运动,是因为球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惯性作用”,故B错误;
C、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所以,脚对球施加的力大小相同时,其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故C错误;
D、守门员使球停下来的过程中,守门员对球有力的作用,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涉及到了力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效果、重力等多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 6.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压表V1测电源的电压,电压表V2测变阻器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电源的电压可知滑片移动时V1示数的变化,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L两端的电压变化,进一步可知灯泡实际功率的变化,从而得出灯泡亮暗的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可知R两端的电压变化。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压表V1测电源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变阻器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因电源的电压不变,
所以,滑片移动时,电压表V1的示数不变,故C错误;
在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滑动过程中,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 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故A正确; 由U=IR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小,
由P=UI可知,灯泡L的实际功率变小,灯泡变暗,故B错误; 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小,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变阻器R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V2的示数变大,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涉及到欧姆定律和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分清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电表所测的电路元件是关键。 7.
【分析】(1)同一地点的重力相等,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体积和质量没有关系。 (3)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质量和高度; (4)当燃料完全燃烧时,由Q放=mq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同一地点的重力常数相等;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故A错误;
B、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体积和质量没有关系,故B正确;
C、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重力和高度,同一高度,物体的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有关,故C错误;
D、燃料燃烧的越充分、放出的热量越多;当燃料完全燃烧时,由Q放=mq可知,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燃料的热值和燃料的质量有关,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质量和重力的关系、密度的概念、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以及放热公式的裂解与掌握,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8.
【分析】(1)生活中的水是导体,不能用湿手接触带电体; (2)生活中要远离高压带电体;
(3)使用试电笔时,手要接触笔尾金属体,不能接触笔尖金属体; (4)电器起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施救。
【解答】解:A、生活中的水是导体,用湿手拔用电器的插头易引发触电,故A错误; B、在高压电线附近放风筝易引发触电,故B错误;
C、使用试电笔时,手要接触笔尾金属体,不能接触笔尖金属体,故C错误; D、电器起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施救,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熟练掌握家庭电路中的安全用电常识,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9.
【分析】(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比较小,是纳米尺度内的,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我们能够看到的不是分子,是固体的小颗粒; (2)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3)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
(4)内燃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要经过4个冲程,燃气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返2次,飞轮和曲轴转动2周。
【解答】解:A、尘埃在空气中飞舞是宏观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故A错误; 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B错误;
C、陨石坠落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所以重力势能减小,坠落过程中陨石要克服空气阻力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机械能减小,故C正确; D、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有4个冲程,曲轴转动2周,对外做功1次,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分子的运动、升华现象、能量的转化、热机,知识点较多,有一定的综合性。 10.
【分析】(1)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3)把吸盘紧压在光滑的墙上,把吸盘内的空气排出,大气压就把吸盘紧压在了墙上,在钩上可以挂衣服;
(4)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是连通器,连通器中装有同种液体静止时,液面是相平的。 【解答】解:
A、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在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所以,抽油烟机在工作时,转动的扇叶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故A错误;
B、高压锅能增大锅内气体的压强,提高水的沸点,食物在高温下容易煮熟。故B正确; C、把吸盘紧压在光滑的瓷砖表面上,吸盘内的空气被排出,大气压就把吸盘紧压在了墙上,在钩上可以挂衣服,利用了大气压,故C正确;
D、茶壶的壶身和壶嘴上端开口、底部连通,构成连通器,故D正确。 故选:BCD。
【点评】本题考查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大气压的应用、连通器的应用等,是一道基础题,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11.
【分析】分析图示实验,确定实验原理或现象,然后结合相关知识分析答题。
【解答】解:(1)图甲实验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实验,是电动机的原理图,开关S闭合后,轻质导体棒ab会运动,故A正确,B错误;
(2)乙图实验是电磁感应实验,是发电机的原理图,当导体棒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产生电流,灵敏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点评】根据图示确定两实验分别是什么实验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2.
【分析】(1)已知VA=VB=VC,VA排=VC排,根据B在甲中悬浮,A在甲中漂浮,可求确定A、B的密度关系;
根据B在乙中下沉,可确定以液体和B的密度关系;再利用压强公式分析两液体对容器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