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根据题意得出△ABE∽△CDE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2.A 【解析】 【分析】
根据点N(–1,–2)绕点O旋转180°,所得到的对应点与点N关于原点中心对称求解即可. 【详解】
∵将点N(–1,–2)绕点O旋转180°, ∴得到的对应点与点N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点N(–1,–2),
∴得到的对应点的坐标是(1,2).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由旋转的性质得到的对应点与点N关于原点中心对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3.一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确定点M所处的象限,然后确定k的符号,从而确定一次函数所经过的象限,得到答案.∵点M(k﹣1,k+1)关于y轴的对称点在第四象限内, ∴点M(k﹣1,k+1)位于第三象限, ∴k﹣1<0且k+1<0, 解得:k<﹣1,
∴y=(k﹣1)x+k经过第二、三、四象限,不经过第一象限 考点:一次函数的性质 14.42 【解析】
已知BC=8, AD是中线,可得CD=4, 在△CBA和△CAD中, 由∠B=∠DAC,∠C=∠C, 可判定△CBA∽△CA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AC=42. 15.2a﹣b.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数轴上a,b的位置进而得出b﹣a<0,a>0,再化简得出答案. 【详解】 解:由数轴可得: b﹣a<0,a>0,
ACCD? , 即可得AC2=CD?BC=4×8=32,解得BCAC则|b﹣a|+a2 =a﹣b+a =2a﹣b. 故答案为2a﹣b.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正确得出各项符号是解题关键. 16.
【解析】 试题分析:如图: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C=60°,
又∵直线l1∥l2∥l3,∠1=25°, ∴∠1=∠3=25°. ∴∠4=60°-25°=35°, ∴∠2=∠4=35°.
考点:1.平行线的性质;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7.(2,23) 【解析】
分析:首先解直角三角形得出A点坐标,再利用位似是特殊的相似,若两个图形?OAB与?OCD是以点 则在?OCD中,它的对应点的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相似比是k,?OAB上一点的坐标是?x,y?,坐标是?kx,ky?或??kx,?ky?,进而求出即可.
详解:OAB与?OCD是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OCD?90o,
??OAB?90?.
?AOB?60o,若点B的坐标是?6,0?,
OA?OB?cos60??6?1?3. 2过点A作AE?OD交OD于点E.
OE?333,AE?, 22?333?点A的坐标为:??2,2??,
???OAB与?OCD的相似比为3:4,
?34334?点C的坐标为:??2?3,2?3??,即点C的坐标为:2,23.
????故答案为:2,23.
??
点睛:考查位似图形的性质,熟练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8.m<﹣1. 【解析】 【分析】
根据根的判别式得出b2﹣4ac<0,代入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关于x的方程x2﹣2x﹣m=0没有实数根, ∴b2﹣4ac=(﹣2)2﹣4×1×(﹣m)<0, 解得:m<﹣1, 故答案为:m<﹣1.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b2﹣4ac与根的关系,熟练掌握根的判别式与根的关系式解答本题的关键.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1)①2,②2;(2)无变化,证明见解析;(3)①22+2,②3 +1或3﹣1. 【解析】 【分析】
(1)①先判断出DE∥CB,进而得出比例式,代值即可得出结论;②先得出DE∥BC,即可得出,
AEAD?,再用比例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2)先∠CAD=∠BAE,进而判断出△ADC∽△AEB即可ABAC得出结论;(3)分点D在BE的延长线上和点D在BE上,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D,再借助(2)结论即可得出CD. 【详解】
解:(1)①当θ=0°时, 在Rt△ABC中,AC=BC=2, ∴∠A=∠B=45°,AB=22, ∵AD=DE=
1AB=2, 2∴∠AED=∠A=45°, ∴∠ADE=90°, ∴DE∥CB, ∴
CDBE?, ACABCDBE?∴, 222∴
BE?2, CD故答案为2,
②当θ=180°时,如图1,
∵DE∥BC,
AEAD?, ABACAE?ABAD?AC?∴,
ABACBECD?即:, ABAC∴∴
BEAB22???2, CDAC2故答案为2; (2)当0°≤θ<360°时,
BE的大小没有变化, CD理由:∵∠CAB=∠DAE, ∴∠CAD=∠BAE, ∵
ADAE?, ACAB∴△ADC∽△AEB, ∴
BEAB22??2; CDAC2(3)①当点E在BA的延长线时,BE最大, 在Rt△ADE中,AE=2AD=2, ∴BE最大=AB+AE=22+2; ②如图2,
当点E在BD上时, ∵∠ADE=90°, ∴∠ADB=90°,
在Rt△ADB中,AB=22,AD=2,根据勾股定理得,BD=AB2?AD2=6, ∴BE=BD+DE=6+2, 由(2)知,
BE?2, CD∴CD=BE6?2??3+1, 22如图3,
当点D在BE的延长线上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