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本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下册
信息技术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1
第1课 认识机器人 课时1
教学目的:
1.了解机器人的基本定义和主要分类。 2.了解机器人的主要发展方向。
3.以知识普及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机器人的涵义。
4.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了解机器人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5.接受高科技的启发,学人所长,并与同学们一起交流感受。 6.感悟机器人与普通信息技术手段的不同之处。 7.独立思考,理解机器人的特征。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认识机器人,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和起源。 2.难点:理解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和基本特征。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嘛?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部电影,请同学们欣赏。(播放《终结者》片断)
这就是我们平时听说过的“机器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机器人的世界,研究有关“机器人”的知识。
(学生回忆有关机器人的印象,讨论并感受机器人的魅力,领略其中的涵义) (板书课题) 二、确定主题
师:通过初读教材,你最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呢? ①什么是“机器人”?和人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②机器人有哪些分类? ③机器人有哪些应用?
④你的生活中,有机器人吗?请举例说明。
⑤ (可将学生的原话,板书在黑板上) 师生共同讨论(结合实物机器人或图片进行讨论)。 三、小组讨论
教材中提供了很多机器人的内容,同学们想想,你认为机器人有哪些种类呢?
教师参与注意事项:
(1)根据不同的学情,采用弹性的方式,可以研究一个问题进行一次全班交流,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最后交流。
(2)着重引导大部分同学进行发言。
2
(3)正确处理讨论中出现的争论,随时捕捉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给与表扬鼓励。
方向一:以应用为导向。 方向二:以功能为导向。 方向三:以原理为导向。 四、展示结果 教师进行总结:
(1)点评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 (2)分析讨论结果。
(3)对于不统一的问题,教师阐述自己的观点,注意: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
(4)认真倾听、分析研究学生发言中的实质,把讨论引向深入。 (5)控制好讨论的时间。
设计意图:学习过程让学生分步走,给学生以梳理知识的过程,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争取最大的效益。
五、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关于“机器人”的话题,同学们都非常认真,也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其实,“机器人”就在我们生活中。一切技术的产生,都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就像20年前,我们不可能会想象到今天手机的普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更多新技术出现,他们会把我们的生活点缀得更加丰富多彩。作为本次研究的结束,老师留给大家一个问题思考,你能大胆地想象一下,20年后的机器人是什么样的呢?
作业:与语文学科整合,想象作文:《我希望的的“多拉A梦”》。
3
第1课 认识机器人 课时2
教学目的:
1.学习机器人的组成。
2.能够掌握机器人组件的知识。
3.学会理解机器人“器官”与人类的相同和不同点。 4.通过交流,了解每一部分组件的主要原理和用途。 5.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6.感受机器人的工作特点。
7.尝试将机器人的各组件与实物对应起来。 8.观察机器人实物,体会机器人的组成特点。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机器人的组成知识。
2.难点:学会将机器人实物与相应的组件联系起来。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导入
师:上节课中,我们体验到了机器人的魅力,同学们能说说你最喜欢的机器人有哪些嘛?为什么喜欢呢?
(学生发言) 师:我们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机器人应用的例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机器人的组成的问题。 (板书课题)
二、新授一:播放相应的图片
师:打开一幅机器人的“解剖图”。 (学生观察)
师:机器人有哪些主要组成部分呢?下面,同学们可以通过看书、或与旁边同学小声讨论的方式,并参考教材中的内容来学习。(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自学教材中内容,并研究) 生:回答机器人的组成。
师:归纳并总结,给机器人的组成确定概念,并鼓励学生朗读巩固。 三、巩固一:画线图
师:(播放机器人的结构图。)谁能为它们连连线? (学生练习)
(注意:不能看书,凭印象作为判断标准)
师: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看看你的连线对不对。 师:同学们觉得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
四、新授二:认识部件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