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师幼互动:课堂评价编码系统(CLASS)评析
摘 要 :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是保障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文章初步介绍了美国学 者皮安塔和哈默编制的课堂评价编码系统。 该系统包括三个领域: 情感支持领域、 班级管理领域和教学支持领域; 该系统聚焦过程性质量的核心要素———师幼互动, 对迅速发展中的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课堂评价编码系统; CLASS; 情感支持; 班级管理; 教学支持 中图分类号: G40-058.1/G610 文献标识码: A聚焦师幼互动: 课堂评价编码系统(CLASS) 评析 杨 宁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 广东广州 510631) 论坛主持人简介
杨宁,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博士; 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 前言
20世纪后期以来,国际上的诸多研究表明,学前教育对儿童的身体、语言、智力、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乃至对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降低犯罪率、促进社会公平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优质的学前教育能够培养儿童各方而的能力,使他们在未来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促进社会的发展。反之,质量堪忧的学前教育不但不能带来这些益处,还会对儿童的身心发展造成长期的负而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是保障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世界各国不仅纷纷把提高入园率作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木追求,更是把推进幼儿园教育质量作为政策重点,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把“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作为对国民的承诺,关注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测,推出了一系列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系统.课堂评价编码系统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 课堂评价编码系统(Classroom AssessmentScoring System, CLASS)是由美国学者皮安塔和哈默(Pianta & Hamre , 2008)提出的一个评价整体课堂质量的标准化观察工具,适用范围从托儿所到12年级}z}与广为人知的幼儿学习环境评价量表(ECERS-R)不同,CLASS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教师课堂行为和师生(幼)互动过程,强调过程性质量,而非结构性质量,对迅速发展中的我国幼儿园教育评价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课堂评价编码系统的理论背景 CLASS的理论框架是围绕“儿童与成人之间的互动是发展和学习的主要机制”这一观点建构的,并建立在大量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实证研究基础上川,特别是与依恋理论、人类发展和生态系班级统理论及有效教学理论有着密切联系C4)CS)
尤里·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hrenner)提出的人类发展和生态系统理论也被称为生态导向系统理论(Ecologically-oriented Systems Theory),该理论对CLASS的形成具有全局性的影响困。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儿童的发展受到环境系统的影响,发展的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的发展。
人类发展和生态系统理论强调学生和成人(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学生发展和学习最重要的机制。在生态系统理论模型中,个体是系统的中心,它包含四层内容,每层内容代表不同的环境,包括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其中,儿童在微观系统间的关系包括儿童与父母、同伴、教师等之间的关系。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如果微观系统间有较强的支持性关系,发展可能实现最优化;相反,微观系统间的非支持性关系则会导致不良的 后果〔7〕。 毋庸置疑,师生之间的关系对学生的发展和学习是非常关键的,这点也被提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基于此,CLASS把评价的核心放在课堂师生互动质量上,从而在一定程度满
足了教育质量评价中对师生互动质量评估这一需求。
CLASS的理论框架除了基于人类发展和生态系统理论,也受到了有效教学理论的影响}8}。 Brophy(2000)提出的有效教学的原则来自于对课堂过程(通过观察系统测量)和学生结果(尤其是标准化成绩分数的获得)之间关系的研究。它关注学业结果,也认识到支持性的氛围以及学生对教育、教师和同班同学的积极态度这些需要。此外,Brophy(2000)还提出了有效教学的12条原则,包括有支持性的课堂氛围、有学习的机会、一致的内容、体贴的话语、支架参与、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等侧。CLASS作为评价教学过程中师幼互动质量的工具,对课堂环境和有效教学进行了描述〔‘。〕。CLASS的管理(Class Management)、教学支持(Instructional Support),关注了课堂环境和教学质量,其行为指标充分体现了有效教学理论的这些原则〔“〕。 (一)情感支持领域的理论基础
情感支持领域的理论基础是依恋理论和自我决策理论〔}zJ鲍尔比(Bowlby J)等人的依恋理论认为,当父母或监护人给儿童提供敏感的、反应及时的照顾时,儿童会对他们建立起积极的内部工作模型,形成安全依恋。这些儿童充满自信,更有可能和朋友及未来的伴侣建立起安全和相互信赖的关系[[l3]。除了家庭环境,依恋理论也广泛应用于学校环境,并得以验证〔l4]。心理学家德西(Deci和瑞恩(Ryan)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urination Theory)认为,个体有二种基木的心理需要,即能力、自主性和归属。当儿童的这些需要得到成人或教师的支持时,他们最强烈的学习动机就会被激发出来[l5]n 由此可见,心理环境和物理环境对儿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高质量师幼互动的课堂中,关注儿童的情感需要、提供儿童自主选择的机会、促进儿童自我决定能力的发展是非常关键的。
(二)班级管理领域的理论建构
班级管理领域的理论建构主要是基于自我调节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自我调节理论(Self-regula-tion Theory)认为,“在学生自我目标和环境特征的限制卜,拥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学生能够为自己设定目标,监控、管理以及控制自己的认知、动机和行为”。然而,“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又高度依赖于他们所处的班级环境”,即,“学生只有在良好管理的课堂环境卜才能进行良好的自我调节”u。此外,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mo。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教师提供高质量的学习安排时,儿童才能有效参与教学活动并对之感兴趣。这正是儿童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 基于上述理论.班级管理领域所包括的“行为二大领域—情感支持(Emotional Support)、管理、活动安排效率以及教学指导方式”这二个维度主要强调的是如何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学生的行为·时间和注意力Cs)
(二)教学支持领域的理论基础
教学支持领域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对儿童的认知和语言发展研究〔t9)。维果斯基(Vygotsky)认为,语言在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语言是成人把有价值的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方法传递给儿童的主要工具。反过来,认知的发展又影响语言发展〔zo)比约兰德(B j orklund )认为,当元认知发展水平高的人在进行操作时,他能够对自己参与的认知操作进行反思}zu。元认知能力对于儿童的语言发展是关键的。 教学支持领域不仅仅关注特定的概念、内容,还特别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策略以促进儿童更高阶段思维能力和认知的发展,促进儿童有意义的理解;同时,教师要给予一致的、及时的和过程导向的反馈,以及使用语言刺激和语言促进的技术以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zz}。那么,随着儿童语言能力的提高,其元认知能力也会得到发展[23] 三、课堂评价编码系统的基本内容
CLASS的基木内容包括二个领域:情感支持、班级管理和教学支持。其中,情感支持包括积极氛围(Positive Climate )、消极氛围(Negative Cli-mate、教师敏感性(Teacher Sensitivity)及尊
重学生的观点(Regard for Student Perspectives)四个维度;班级管理包括行为管理(Behavior Manage-menu、产出性(Productivity)及教学学习安排(Instructional Learning Formats)二个维度;教学支持包括概念发展(Concept Development)、反馈质量( Quality of Feedback)及语A示范(LanguageModeling)二个维度。每一维度包含不同的指标,采用李克特七点计分制分为二个等级,即低(1,2)、中(3, 4, 5)、高(6, 7)进行评价。下面分别就CLASS的二大领域进行具体阐释
(一)情感支持
情感支持领域包括四个维度(见图1)。每一维度又分别包含不同的指标,情感支持领域共包括16个指标。
情感支持领域的四个维度对所有学生来说是重要的,对于而临学业失败风险的儿童尤为重要。例如,一组表现出严重行为和情感问题的学生,在其一年级时给其提供高水平的情感支持,其取得了与同龄学生类似的学业成就。而接受低水平情感支持的学生,在学业方而远远落后于同龄学生[25]0
在情感支持领域得分较高的班级,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表现出积极的情感联系,并有温暖的、相互尊重的、分享的语言和非语言互动交流。教师能够意识到儿童的情感需要,并通过提供支持、安慰、鼓励给予回应。教师与儿童的互动强调儿童的兴趣、动机与观点,并鼓励儿童责任感与自主性的发展[26]0 (二)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包括行为管理、产出性和教学学习安排二个维度,每一维度注意到了班级管理的不同的方而(见图1/0
行为管理的每个维度对学前儿童发展都具有独特意义。就行为管理而言,在使用积极策略阻止和改变学生不良行为的班级中,学生往往获得更大的学业进步[27]。过程一结果研究者的早期研究已经关注于产出性(如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并提供了相而这种参与度与学生的学习直接相关。事实上,就
教师行为与学生学业成就的观点,Brophy和Good认 为,在教育上所花费时间的数量与学业成就之间的 关系,与过程一结果研究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zs) 班级管理得分较高的课堂,教师能够提出清晰 的行为期望,且使用有效的方法阻止和引导儿童的 错误行为。当给儿童提供活动机会的时候,教师能 够有效地管理教学时间与常规,以便使儿童更好地 进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在教学中,教师使用多种多 样有趣的、有刺激性的材料,能够使儿童的兴趣、
参与以及学习的能力最大化}z9} (二)教学支持
教学支持领域包括二个维度(见图1)。每一维度包含不同的指标,教学支持领域共包含14个指标。
与其他领域一样,教师与儿童互动也是教学支持的主要机制,它通过教学支持对儿童的早期学业产生作用。教学支持领域并不关注课程或者学习活动的内容,而侧重于教师实施课程的方法—如何有效地支持认知与语言发展[30]。有证据表明,教学支持的过程可能对于而临学业失败风险的学生尤其重要。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将母亲受教育水平较低且评定为而临风险的学生,安置在提供中等到高水平教育质量的一年级班级中,这些学生表现出与低风险同龄学生相当的学业成就;相反,安置在较低水平教育质量班级的学生的学业水平远远地落后于同龄学生洲。
在教学支持领域得分较高的课堂中,教师使用讨论和活动来促进儿童更高阶段思维能力、认知和理解的发展,而不要求儿童死记硬背。教师使用语言刺激和语言促进技巧,提供反馈以促进儿童的学习与理解,并鼓励儿童在课堂活动中的持续参与[32 ]n 四、幼儿园质量评价的新取向
(一)幼儿园质量评价体系要建立在学理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一致的证据:学生在有产出性的班级中参与度最高
随着世界各国对学前教育质量的持续关注,各种评价标准或测量工具不断被开发出来。许多工具都基于严谨的理论基础,并在实证研究基础上不断修订。如前所述,CLASS建立在大量的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上,该评价体系主要基于依恋理论、生态系统理论、有效教学理论等。与此对应,CLASS的基木内容包括二个领域:情感支持、班级管理和教学支持。CLASS整个理论框架建构遵循了以卜步骤:问题提出、理论构建、实地调研和应用推广[33]n
理论框架建立之后,需要通过实地调研对其进行验证,以检验观察的效度。CLASS在课堂互动领域的理论框架的指导卜,将理论和真实的课堂过程观察联系起来。研究者们运用该系统在美国国家儿童健康和人类发展研究所(NICHD )与美国国家早期儿童发展和学习研究中心(NCEDL)的多项研究项目中进行真实的课堂观察。这些项目收集了4000多个学前班、各类型学校的课堂活动过程,可见课堂互动评估系统具有较高的预测效度〔34]。此外,CLASS也被欧洲多个国家采用。
(二)高度重视过程性质量评价
一般来说,幼儿园教育质量体系包括二个内在的相关维度:条件的质量、过程的质量和结果的质量(李克建,胡碧颖,2012;刘霞,戴双翔,2011;刘占兰,2009;郭良菩,2006;周欣, 2003)。然而,儿童发展同时受到其他诸多因素(如自身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和幼儿园环境等)的影响,因此儿童发展水平(结果质量)不应成为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衡量标准。换言之,幼儿园教育质量由两大类要素构成:结构性要素与过程性要素;每一类中又包括若干具体的质量要素。结构性要素是指那些可具体规范和控制的变量,如师幼比例、师资条件、空间和设施等。过程性要素是那些与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有更直接联系的变量,如师幼互动、同伴互动、课程、各类活动的实施过程等。研究发现,教育质量的过程性变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比结构性因素更大,因而它是托幼机构质量评价中最重要的部分[[35]。而且,结构性变 量也是通过过程性变量作用于幼儿园教育质量中的,因此可以把过程性变量判定为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核心成分。
国际上对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也把重点放在过程性质量上。例如,据美国“国家儿童保健信息中心”调查,美国各州所建立的评估标准虽然不太相同,但都体现出对过程性质量的愈加重视,都包括了有关教育环境与课程教学的内容。在澳大利亚的质量标准中,过程性质
量也得到了突出的体现,该国把对学前教育实施过程的规范性要求融入了评估之中[36]。由此可见,国际上对于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越来越多地关注教育过程的质量这已经 成为趋势。 近年来,我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也日益关注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建设,纷纷出台幼儿园等级评估标准,但这些标准给予结构性质量相关因素过多的权重,对过程性质量重视不够。在今后我国幼儿园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编制中,CLASS聚焦过程性质量的做法值得借鉴。
(二)师幼互动成为过程性质量评价的关键
诸多研究支持这一观点:过程性要素的质量是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核心,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师幼互动,其次才是课程[37]。皮安塔认为,教室设施、师幼比例、教师学历、幼儿园课程等并不是评估幼儿园的关键因素,师幼互动的质量才是最值得关注的因素〔38]。弗雷德等人(Frede , Austin & Lin-dauer)研究表明,师幼互动质量高的班级,儿童发展水平和儿童未来学业成就高于师幼互动水平低的班级[39]n其他研究也发现,师幼互动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且幼儿园教育质量中的条件因素往往是以师幼交往为中介影响幼儿的发展,因此师幼互动是非常关键的要素。许多研究考察了结构变量(班级规模、师幼比、物质环境等)与过程变量‘如师幼互动等)以及他们的相互作用对幼儿发展结果的影响,师幼互动等过程变量直接影响儿童获得的经验和他们的发展〔40]n 儿童进入幼儿园后,与教师建立的关系是他们在生命早期获得的生活和学习经验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儿童早期与成人关系的建立不仅是他们早期正常发展的重要条件,且对其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4l]n
CLASS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不仅在美国木土广泛运用,如纳入美国早期开端计划的评估和一些州的质量评估和提升系统中,还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如Eija Pakarinen等人使用CLASS对芬兰49个班级的教师与幼儿的互动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论显示:这套评级系统在芬兰亦具有较好的研究信效度。
CLASS聚焦过程性质量的核心要素—师幼互动,对迅速发展中的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课堂评价编码系统是美国心理学界和学前教育界学术研究的产物,在美国,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研究“采用了高度实证性的、去背景化的以及普遍性的方式”[42J。我们在运用CLASS研究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过程中也发现,我国学前教育特有的复杂性和异质性确实很难靠简单地照搬发达国家的研究范式和理论模型加以理解。由于篇幅所限,我们只能另文讨论。同时,课堂评价编码系统应用于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无疑存在文化适宜性的问题甚至是价值哲学的问题。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具备高度的木土文化自觉,不断反思、批判和改进。 参考文献:
[1〕DECD. Starting Strong III; A Quality Toolbox for Ear-1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Paris: DECD, 2012[M]//黄晓婷,采映泉.学前教育的质量与表现性评价—以幼儿园过程性质量评价为例.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 (1).
[2] [3][16][18 ] Pinata R C,Sabol T J. RecentTrends in Research on Teacher-child Relationships (J] .At-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