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分散染料染色
?
分散染料的分子结构中不含离子化水溶性基团,仅含少量极性基团,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结构简单、在水中溶解度很低的非离子染料 ? 染色时,分散染料以细小颗粒状态均匀分散在染液中,是涤纶染色和印花用的主要染料。 ? 分散染料的染色工艺主要有高温高压染色法、热熔染色法和载体染色法
? 除染涤纶外,还可以染锦纶、腈纶、氨纶、丙纶、芳纶等合成纤维,但色泽较淡
? 分散染料一般可按化学结构和按应用性能分类,主要依据耐升华牢度(即耐热稳定性)
分类
? 分散染料含极性基团少,相对分子质量小,结构简单,分子间作用力弱,耐升华牢度较
差。
? 染料生产厂家一般都按染料耐升华性能来命名,不同厂家命名规则不同 一、分散染料的结构特点
? 分散染料是非离子染料,分散染料不含强离子化基团,如-SO3Na和 -COONa,而
含有-OH,-NH2,-NO2,-CN等极性基团 在水中溶解度较小。
? 商品分散染料中已加入大量分散剂,染浴中还需加入适量分散剂。 ? 分散剂使分散染料以细小晶体均匀地分散在染液中,形成稳定的悬浮液,部分染料溶解
在分散剂所形成的胶束里。
1. 染料的溶解性
? 染料应具有一定的溶解度,保证染色均匀和提高染色速率 ? 溶解度过低——染料上染速率会很慢 ? 溶解度过大——染料与水作用力增大,与纤维亲和力降低,上染速率和上染百分率下降 ? 溶解度影响因素:
? (1)分子量小、极性基团多的,溶解度大 ? (2)晶体小、不稳定晶型的,溶解度大; 反之,则小
? (3)分散剂具有增溶作用
? (4)染液温度提高,溶解度提高
? (5)若染浴中的化学试剂能引起染料结构变化,将影响溶解度
? (6)染浴温度太高或研磨颜料温度太高,染料晶型将从不稳定晶型向稳定晶型转变 ? (7)染料晶体颗粒小,溶解度大
?
(8)染液温度不匀或突然降温,发生晶体增长现象,染料难于扩散,上染速率降低,易产生染色不匀(色斑)等疵点 2. 染料的分散稳定性 ? (1)分散剂影响
稳定染浴,抑制染料发生晶型转变和晶体增长 起增溶作用,染色时能及时释放单分子染料 ? (2)颗粒大小
染料颗粒直径在0.5~2μm之间 3.化学稳定性
? (1)酸碱稳定性
? 在高温碱性条件,含酯基、酰胺基、氰基等基团的分散染料,会发生水解——染料色光
变化,上染百分率变化
? 碱浴中,含羟基的染料会发生羟基离子化 D-OH+OH- → D-O-+H2O 影响染色性能及染色产品色光 ? pH值过低,氨基发生质子化, D-NH2+H+ D-NH3+
影响染色性能及染色产品色光
? 分散染料染色时,染浴pH值控制在5~6,染色织物的上染百分率高,色泽鲜艳度好 ? (2)耐还原剂稳定性
分散染料基团中约有50%为偶氮类结构的染料
偶氮基团不耐还原剂,会导致染料结构变化,发生消色作用,分解产物对纤维亲和力降低
? 利用
? A..不耐还原剂的分散染料可用作拔染印花的地色染料 ? B. 还原清洗
利用分散染料在稀碱性还原液中易被还原分解而去除的性质,来去除浮色(并去除染色时涤纶织物析出的低聚物等杂质)以提高染色牢度 二、染色基本原理
? n1.聚酯纤维的染色性能
? 涤纶属于疏水性纤维,纤维缺乏能与染料发生结合的基团,不能使用水溶性染料染色,
只能使用分子量小、不含强离子性水溶性基团、溶解度较低的非离子分散染料染色 ? 涤纶结构紧密,常压沸染,染料难以扩散进入纤维内部,把纤维染透
? 在玻璃化温度以上时,纤维大分子链段发生剧烈运动,聚合物分子间空隙增大,自由容
积增加,提高染色速率 ? 染料按自由体积模型扩散
? 可采用升高染色温度(高温高压染色法、热熔染色法)或使用纤维膨化剂及染色促进剂
(载体染色法)两种途径实现。
? ?
2. 染料与纤维间的作用力
氢键——涤纶中酯基含量约46%,分散染料含有-OH、-NH2,此外涤纶苯环也可形成氢键
? 范德华力
? 疏水键力——纤维与染料间通过疏水部分相互作用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染料可看作“溶解”在固体纤维上的无定形区中。 ? 3.上染速率 ? (1)温度:
升高,A. 纤维大分子运动加剧,大分子链发生剧烈转动,纤维自由容积增大,扩散空间阻力减少,扩散速率增大;B. 染料扩散动能增加,有利于更多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C. 染料溶解度提高,提高染色速率
染色温度从85 ℃提高到100℃,扩散速率增加近48倍。 ? (2)纤维膨化剂或染色促进剂:
? 膨化剂有利于纤维膨化,降低纤维的玻璃化温度,使纤维自由容积增大,从而提高染料
向纤维内部扩散
? 促进剂促进染料纤维表面吸附,增加纤维表面染料浓度,提高内外浓度差,提高染色速
率
? 部分载体同时具有纤维膨化剂和染色促进剂的双重作用 ? 适量渗透剂可缩短染色时间,得到良好的染色效果 ? (3)染料溶解度的影响
? 提高溶解度,有利于单分子染料的吸附和扩散,提高染色速率
? 但染料溶解度不能太高,否则染料亲水能力大于亲纤维的能力,平衡上染百分率降低 三、涤纶染色工艺
? 纤维中不同区域的玻璃化温度不同 无定形区约为67℃ 结晶区约为81 ℃
结晶又取向区域约为125 ℃
? 经不同温度预热定形处理的涤纶织物,玻璃化温度不同
定形温度 Tg 定形温度 Tg 未定形 75 90 105 120 123 150 125 180 122 210 115 230 105 245 90 ? 实际染色时,染色温度应高于染色转变温度,此时纤维无定形区的大分子链段发生剧烈
运动,产生瞬间孔穴。
? 一般染色转变温度比玻璃化温度高十几度,染料分子量越大,二者相差越大 ? 涤纶微结构影响染色性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高温高压染色
染色织物色泽鲜艳、手感好
织物品种适应性好,适用的染料范围广,染料利用率高 对设备要求高,需密闭
间歇式,染色时间长,生产效率较低
染液中含有分散染料、分散剂、高温匀染剂、pH调节剂等 高温高压染色,染料易出现晶型转变 温度控制不匀,出现晶体增长现象 高温染色,表面易析出低聚物 部分染料发生水解或还原
染料要求:良好的分散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较高的耐升华牢度,以保证均匀、鲜艳的染色效果 染色过程
(1)40 ℃温水化料,过滤
(2)慢慢升温至120~130 ℃,在升至染色转变温度以上时,上染速率迅速提高,应严格控制升温速率,保证染料均匀上染 (3)继续保温染色45~60min
(4)然后降温,进行还原清洗,水洗等后处理,彻底去除浮色,以提高染色产品的染色牢度和鲜艳度
染色温度选择在120~130℃为宜,温度不能超过145℃,否则纤维会造成损伤,特别是毛涤混纺织物
染色温度控制分三个阶段:
(1)染色升温阶段:在70~110℃温度区间,染料上染速率很快,要严格控制1~2℃/min,保证染料均匀吸附 (2)染色保温阶段
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并增进染料移染,染匀染透 (3)降温阶段
在玻璃化温度以上,降温速率应适当慢些,其后快速降温,避免引起织物产生折皱和手感粗糙 pH值
控制在5~6之间,色光纯正、色泽鲜艳,上染百分率高; 高温碱性,染料水解,
碱性太强,织物损伤大,手感差
但酸性染色,齐聚物容易沉积在织物表面 浴比:
小,节能节水,但易使织物产生折皱、擦伤、染色不匀 大,耗能耗水
匹染:10:1~30:1 分散剂影响
匀染剂(载体、非离子型活性剂)
(1)缓染剂 通过助剂对染料或纤维亲和力,延缓染料上染,使染料能均匀地吸附在纤维的各个部分,从而染色均匀,但会导致上染百分率下降 (2)移染
匀染剂一般为载体、非离子型聚氧乙烯类表面活性剂 载体有毒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染色温度高于浊点,会产生沉淀,一般需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 2.热熔染色
在185~215℃干热条件下使染料在纤维上发生固着的连续轧染的染色方法
连续化生产,生产效率高,用水量少,污水少,使用的染料要求耐升华牢度较高 染色时织物所受张力较大,织物手感及色泽鲜艳度不及高温高压染色法 一般多用于涤棉混纺织物中涤纶染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