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浸轧液含有分散染料、分散剂、渗透剂、防泳移剂等 ? 染料颗粒要特别匀细,渗透性及分散稳定性要好 ? 二浸二轧,室温,涤棉织物轧余率一般为50~60%
? 焙烘固色(热熔)温度根据染料升华牢度来选择,一般为180~220℃,时间2~1min 染色工艺条件
? (1)润湿剂或渗透剂
? 润湿剂可以排除织物中的空气,有利于染料渗透到织物内部 ? 织物前处理充分,可不加 ? (2)泳移现象及防止
? 因染料对涤纶缺乏亲和力,容易发生烘干现象 ? 合理烘干方式
? 提高浸轧效果,减少带液率,涤棉带液率降低到20%~30%后,不会发生明显泳移 ? 加入适量防泳移剂
? 热熔染色时间和时间选择
? 织物烘干后,染料停留在纤维表面,没有与纤维发生固着,通过高温热焙烘,染料向纤
维内部扩散,把纤维染透,完成固色——热熔固色 ? 温度高——染料升华较多 ? 拼色时,染料耐升华性应相近 ? 3.载体染色
? 利用载体助剂对涤纶的增塑膨化性能,在常压100℃条件下染色 ? 设备简单,适合毛涤织物染色
? 另外,载体对染料具有亲和性,对染料溶解能力高,提高染料浓度,提高吸附和扩散;
过高,也不好
? 但载体有毒性,存在环境污染,残留载体不易洗净,影响染色牢度 三、新型涤纶染色技术 ? 1.碱性染色
? 织物前处理为碱性环境,染色前须经充分水洗和酸中和
? 酸浴染色,未去除的浆料、油剂及其他分解物析出,造成染色疵点 ? 碱性染色可省去织物前处理后的彻底清洗工序,避免pH值波动 ? 可缩短加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染色成本、提高染色质量 ? 2.细旦涤纶织物染色
? 难染深色——纤维比表面积大,表面反射光很大,而染色深浅与纤维表面的反射光及由
纤维内部重新返回到外部的折射光有关。 ? 涤纶对光的反射率和折射率大,较难染深色
? 相同表观染色深度,细旦纤维为普通纤维的3~4倍
? 匀染性差——比表面积大,染料吸附速率快,容易染色不匀 ? 形态结构和超分子结构均匀性较差
? 始染温度比普通温度较普通低10~15℃;升温速率应降低 ? 染色牢度较差——增加纤维与光接触面积;表面积大,易升华 ? 解决途径
? 采用吸尽率高、提升力高、发色效果好的染料 ? 改变染料在纤维分布状态
? 纤维表面粗糙化——无机微粒纺丝、等离子处理、低折射率覆盖纤维表面 ? 3.助剂增溶染色
? 增加染料在水中的溶解度,同时对纤维膨化或增塑作用 ? 不仅可以染合成纤维,还可以染羊毛等亲水性纤维 ? 4.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染色
? 超临界流体:物质高压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条件下的状态,即高温高压下,超过临界点
的气体称为超临界流体
? 超临界二氧化碳(温度高于31℃,压力高于7.2MPa)对于许多疏水性物质有极佳的溶
解性能,溶解物有较高的扩散性
? 节水节能,效率高,无毒不燃 ? 适用于疏水性纤维
? 染色机理属于自由容积扩散模型,该流体可促进无定形区分子链运动,孔穴增大 ? 染色条件:压力25MPa,温度130℃ 四、对其他纤维的染色 ? 1.氨纶染色
? 氨纶中的酯基和聚醚是分散染料上染的主要部分,可形成氢键;并且酰胺基也可形成氢
键
? 染料可以较快吸附,有利于染料上染
? 需要载体或染色促进剂来降低染色温度,避免损伤氨纶。 ? 若氨纶不外露,一般不染色 ? 2.锦纶染色
? 锦纶玻璃化温度低,故染色温度低,一般30℃始染,逐步升温至85~95℃,保温30~
60min。
? 需加入匀染剂
? 匀染性较好,只能染中浅色 ? 3.腈纶染色 ? 与锦纶相似 ? 只能染中浅色 ? 4.醋酯纤维
? 分散染料最早用于醋酯纤维
? 结构比涤纶疏松,可在100℃下完成染色 ? 需低张力设备,可浸染或卷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