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4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卷九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13:44:0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4、 15、

绪行为疗法,阿伦.T.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CT)以及唐纳德.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疗法(CBT)。

A[解释]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育者

B[解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二、 辨析题

1、∨[解释]对品德要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要素上。 2、∨[解释]榜样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良好的环境里,榜样能给学生以正确方向和巨大力量,领导他们积极向上。但在缺乏制度、纪律和正确舆论的环境里,榜样的作用则将受到局限。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分好榜样。

3、×[解释]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以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4、×[解释]根据思维要解决的问题的内容,可以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5、×[解释]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科学地解释教学过程,揭示学生认识的特点,概括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阐明教学应采用的原则、方法、与组织形式,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获得领导作用,确实纠正了实用主义教育忽视系统知识的偏向,在新的理论基础上发扬了传统教学论的优点,显著提高了当时苏联学校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水平,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达到了符合时代期望的新的高度。

三、简答题

1、皮尔杰的发展认识论

皮尔杰认为,人的认识是机体的一种功能,就像消化、呼吸、血液循环一样是机体功能。人的认识功能的实现,是通过外部刺激和主体已有认知结构的互相作用而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有三种机能,即同化、顺/化(也叫顺应)和平衡化。

同化是人的一种适应机能,当外部信息作用于人时,大脑通过各种水平的作用与转化,将新信息纳入已有认知结构中,构成自身新的认知系统,这就是所谓的“同化于己”。顺化与同化一样是人的一种适应机能,是人在适应外部环境过程中改变自身认知结构以实现对环境的适应,这就是所谓的“顺化于物”。顺化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主体通过与环境作用,主动改变自身的认识结构不断地向更高水平发展,由此实现主体与外部环境的协调一致。

平衡化不是指静止状态,而是一种运动过程。在皮尔杰看来,个体出生以后,认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心理适应过程。人不是被动地复制现实的信息,而是主动地、积极地从环境中选择信息,通过各种水平的作用转化外部事物并重新组织信息,构成自己的知识系统。在个体智慧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主体与客体一系列的相互作用,原有平衡被打破,新的发展开始。依次循环,不断从一种认识平衡状态达到另一更高的、更为稳定的认识平衡状态。平衡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平衡化则是认识发展的动态过程,是认识结构不断趋于完善的发展过程,是一个递进的、连续的、有层次的发展过程。

皮尔杰按照认知结构的特征把整个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依次出现的阶段。每一阶段形成与前一阶段不同的认知能力,标志着儿童获得了适应环境的新方式。

(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是指从出生到两岁婴儿的认知发展阶段。这个时期,婴儿主要通过视、听、触等感觉与手的动作,吸收外界知识。在婴儿一岁多时,其感觉动作日趋发展到具有物体恒存性的程度,如对滚入床下看不到的皮球,会继续寻找。接近两岁的婴儿,能在事后凭记忆去模范人或动物的动作,这种能力叫延后模仿。 (2) 前运算阶段(2—7岁)

5

这一阶段儿童遇到问题时能运用思维,但常常是不合逻辑的。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一下几方面。① 知觉集中倾向。这是指儿童面对问题情境时,只凭感觉认识事物,注意往往集中与事物的某一方面,不能全面地观察问题,顾此失彼,容易出现问题。 ② 不可逆性。这是这个时期的儿童思考问题时不能即从正面想,又从反面想,即从原因看结果,又从结果分析原因,进行顺向兼顾的思维。③自我中心主义。这是指儿童面对问题情境时,只会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不会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 (3)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一阶段儿童思维的特征是,面对问题情境时,能按照逻辑法则推理,但是这种能力只限于对当时的具体情境或熟悉的经验。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思维的具体性。这是指这一阶段的儿童思考问题离不开具体事物和经验。如果只用言语叙述问题,则儿童推理就感到困难。②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这一阶段的儿童已掌握了守恒,思维也具有可逆性。③去自我中心。这是指这一阶段的儿童逐渐学会从别人的观点看问题,意识到别人与他不同的观点和解答,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修正自己的看法。

(4) 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

这一阶段是指11岁以后青少年的认知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思维发展具有以下特征。①假设演绎推理。这种思维推理的特点是,不仅从逻辑考虑现实的情境,而且还考虑可能情境。②命题推理。这种思维推理的特点是,在推理时不一定以具体资料为依据,而只要有一个说明或一个命题即可进行推理。③组合推理。这种思维推理的特点是,面对多种因素的复杂问题情景时,根据问题条件,提出假设,一方面孤立某些因素,另一方面组合一些因素,在系统验证中获得正确答案。

2、良好情绪的必要条件

情绪能够影响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提高或降低一个人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它也是观察一个人对于某人或某事真实情感的窗口。它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志向、胸怀和度量。它标志着个性成熟的程度。良好情绪的必要条件是:(1)正确的人生追求(2)宽广的胸襟 (3)理性地适应生活 (4)寻找身边的快乐

3、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遗传和环境,心里学家认为,人格实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

(1) 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为人格发展提供了

可能性。但是,遗传基因对人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关系因素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总之,在个体发展过程中,人格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不同时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

(2) 环境因素 影响人格形成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产前环境与出生过程、家庭环境、

学校教育、社会阶层和社会文化。

4、心理健康的 含义及标准

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地社会功能。

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依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可将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归纳为:(1)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智力水平在正常值以上(2)情绪稳定、乐观、心情愉快(3)意志健全,有较强的行为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性(4)自我观念正确,具有健全统一的个性(5)和谐的人际关系(6)较强的适应能力

6

5、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是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是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例如,一个学生过分害怕猫,我们可以让他选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就是“脱敏”。系统脱敏法由沃尔帕首创。系统脱敏法包括几个步骤:(1)进行全身放松训练 (2)建立焦虑刺激等级表。焦虑等级评定以守辅导学生主观感受为标准,排在最前面的是仅能引起最弱程度焦虑的刺激。 (3)焦虑刺激与松弛活动相配合,让受辅导学生轻松地坐在椅子上,闭上双眼做肌肉放松运动。等达到完全放松后,要求学生想象焦虑刺激等级表上第一个刺激情境,然后转入想象第二个刺激情境,如果学生感到紧张,就留意肌肉紧张,同时做肌肉放松运动。然后在想象同一刺激情境,直到不再感到焦虑为止。进行30—40秒的肌肉放松运动后,想象等级表上第三个刺激情境。如此训练,直到不通过等级表上的全部刺激情境,如果经过“放松一想象”过程训练有了一定成果,以后就可以在现实情境中加以验证。

四、 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再近些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法律意识得到提高,受教育的权力得到加强。同时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变化,人们对事物观念的认识,对教育中各个主体意识,对学习目的等的观念也在变化。因此,用前些年的背景来认识当前的学生思想意识是不符合实际的。我国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可以通过一下几方面认识。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教育的发展深受生产力的制约;生产力的发展既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也要求教育通过相应的发展,为生产培养所需人才。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归根结底是被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状况决定的,一定的教育必须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这是大学教育在社会发展上必须遵循的规律。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模和教育结构

学校教育结构必须放映经济的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发展变革。这样,教育为生产培养的人才在总量、类型的质量上才能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否则,即使培养的人才在总量上有富余,但仍会出现结构性失调,既有的部门或类型(一般都是新兴部门、高新技术专业)人才奇缺,这也会严重影响与经济的发展。

(2)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更新,也必然促进这教学内容的发展与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也是一样的。 2、[答案要点]上好课的要求,(1)明确教学目的(2)保证书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3)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5)组织好教学活动(6)布置好课外作业

7

2014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卷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9pd00fayi3fmdz9vdd3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