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专业电工触电死亡事故中,高压事故多于低压事故。 ( √ ) 28.违章作业和错误操作是导致触电事故最常见的原因。 ( √ ) 29.每年触电事故最多的时段是春节前后一个月。 ( × ) 30.高温季节和潮湿环境中发生的触电事故较多。 ( √ ) 31.接触配电线路的零线是不会发生触电事故的。 ( × ) 32.操作使用电气设备的过程中和施工装拆、维护检修过程中都不会发生触电事故。 ( √ ) 33.触电事故一般发生在操作使用电气设备的过程中,而施工装拆中和维护检修中一般不会发生触电事故。 ( × ) 34. 触电事故一般发生在电气设备的操作使用和施工装拆过程中,而维护检修过程中一般不会发生触电事故。 ( × ) 35.触电事故一般发生在电气设备的操作使用和维护检修过程中,而施工装拆过程中一般不会发生触电事故。 ( × ) 36.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当立即注射肾上腺素,再进行人工急救。 ( × ) 37.做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时,应使触电者头部充分后仰。 ( √ ) 38.做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时,每次吹气时间约为2 s,换气(触电者自行吸气)时间约为3 s。 ( √ ) 39.胸外心脏挤压的正确压点应当是心窝处。 ( × ) 40.胸外心脏挤压法对成年人应压下5~10 mm。 ( × ) 41.触电急救时,如触电者心脏尚在跳动,但已经昏迷和停止呼吸,则可以注射肾上腺素。 ( × ) 42.发现有人触电时,应当先去请医生,等医生到达后立即开始人工急救。( × ) 四、填空题
1.按照电能的形态,电气事故可分为 触电事故 、 雷击事故 、 静电事故 、 电磁辐射事故 和电路事故。
2.触电事故分为 电击 和 电伤 。
3.高频电磁波的主要危害是 伤害人身 、 高频感应放电 和 电磁干扰 。 4.其他条件相同时,人离接地点越近,则可能承受的跨步电压越 高 ,而可能承受的接触电压越 低 。
5.按照电气设备的状态,电击分为 直接 接触电击和 间接 接触电击。
6.电气设备正常状态下的电击称为 直接接触 电击,故障状态下的电击称为间接接触 电击。
7.电伤是电流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电伤包括 电弧烧伤 、 电流灼伤 、皮肤金属化、电烙印、机械性损伤、电光眼等伤害。 8.电流对人体的作用没有 预兆 ;而且,人体一旦遭到电击后,防卫能力 迅速降低 。
9.电流对人体伤害的严重程度受 电流大小 、 电流通过时间 、 电流途径 、 电流种类 和个体特征的影响。
10.感知电流是引起人有轻微感觉的 最小 电流,人的平均工频感知电流约为 1 m A。
11.摆脱电流是人能自主摆脱带电体的 最大 电流,人的工频摆脱电流约为 10 mA。
12.电击持续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 心室纤维性颤动 ,电击危险性越大。 13.通过人体的电流持续时间延长,必然重合心脏易损期,电击的危险性 越大 。
14.电流路线越短,而且途径 心脏 的途径是电击危险性越大的途径。 15.对于电击而言,工频电流的危险性比1000 Hz以上高频电流的危险性 大 一些。
16.干燥条件下,人体电阻约为 1000~3000 Ω 。
17.非专业电工中, 低 压触电事故较多,专业电工中, 高 压触电事故较多。
18.发生在 潮湿 、 高温 、现场混乱、移动式设备多、金属设备多等环境中的触电事故较多。
19.现场触电急救的主要方法是 口对口(鼻) 法和 胸外心脏挤压 法。 20.如果触电者尚未脱离电源,救护者 不得 直接接触其身体,应设法使其尽快脱离电源,并防止触电者 摔伤 。
21.做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时,应使触电者头部 充分后仰 。 22.胸外心脏挤压的正确压点高度应当在胸骨从下往上的 1/3 处。 23.胸外心脏挤压法对成人应压下 3~5 cm。
24.触电急救不可轻易 中止 ;对于心脏尚在跳动的触电人 不得 注射肾上
腺素。
25.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每次吹气时间约为 2 S ,自行呼气时间约为 3 S ,胸外信息挤压每秒钟约挤压 1 次。 五、简答题
1.电气事故可分为几类?分别是什么形式的电能造成的?
答: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雷击事故、静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路事故。
触电事故是由电流形成的电能造成的事故;雷击事故是由自然界正、负电荷形式的电能造成的事故;静电事故是工艺过程中或人们活动中产生的正、负电荷形式的电能造成的事故;电磁辐射事故是电磁波形式的电能造成的事故;电路事故是由电能传递、分配、转换失去控制或电气元件损坏等电路故障发展所形成的事故。
2.电击与电伤有何不同?直接接触电击与间接接触电击有何不同?
答:电击与电伤的不同在于伤害人体的能量类型不同。电击是电流直接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电伤是电流转换成热能、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
直接接触电击与间接接触电击的不同在于带电体类型的不同。直接接触电击是触及正常状态下带电的带电体时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正常状态下的电击。间接接触电击是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在故障状态下意外带电的带电体时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故障状态下的电击。
3.哪些情况哪些场所容易发生跨步电压电击?
答:在雷雨天气,防雷接地装置附近、可能落雷的树木或高大设施下方容易发生跨步电压电击;电气装置发生故障接地时,故障接地点附近,特别是高压故障接地点附近容易发生跨步电压电击;有大电流流过的工作接地装置外侧容易发生跨步电压电击。
4.为什么高温、潮湿环境和每年6~9月触电事故多?
答:在高温环境,人体衣单而多汗,且电气设备的绝缘老化加速,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在潮湿环境中,地面、墙壁导电性增强,且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降低,容
易发生触电事故。我国大部分地区每年6~9月具有高温和潮湿的特征,且生产繁忙,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5.为什么电气连接部位触电事故多?
答:电气装置的接线端子、导线接头、插接和压接连接部位、电器触头等连接部位,由于其机械牢固性和机械强度较差、接触电阻较大、绝缘强度较低,容易发生事故。特别是不同种类金属连接处,由于不同金属的化学性能不同,会发生缓慢的电化学腐蚀,以及由于不同金属的热胀系数不同,会引起接触部位物理状态缓慢变化,容易导致连接部位发生事故。
6.感知电流、摆脱电流、室颤电流的含义是什么?大约各为多少?
答:感知电流是电流通过人体引起人有感觉的最小电流。成年人的平均感知电流约为1 mA。摆脱电流是人触电后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成年人的摆脱电流约为10 mA。室颤电流是电流通过人体引起心室发生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当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跳动周期时,成年人的室颤电流约为50 mA;当电流持续时间短语心脏跳动周期时,室颤电流约为500 mA。
7.电流对人体的作用受哪些因素影响?为什么电流通过人体持续的时间越长,则致命的危险性越大?
答:电流对人体的作用受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电流通过人体的时间、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的种类以及人体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电流持续的时间的影响表现为:电流持续时间长,积累局外电能越多,伤害越严重;电流持续时间延长,必然重合心脏易损期,电击危险性增大;电流持续时间延长,人体电阻下降,人体电流增大,电击危险性增大;电流持续时间越长,中枢神经反射越强,电击危险性越大。
8.人体电阻约为多少?人体电阻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在干燥、电流途径从左手到右手、接触面积50~100cm2、接触电压在100~220V的条件下,人体电阻约为1000~3000 Ω。
人体电阻随着接触电压升高而急剧降低;皮肤损伤、沾水、出汗、附有导电性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