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3.3.1.04.(1)《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课程标准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1 20:32:0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江苏省徐州市张集中等专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

业《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平台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是从事汽车机修、汽车电器维修、汽车维修业务接待及汽车维修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功能是使学生掌握发动机基本构造知识和相关常用维修知识,具备发动机拆装的操作能力,并为学习《汽车维护》、《汽车性能检测》课程作好准备,能胜任发动机维护及检修岗位。

前导课程有:《汽车机械基础》、《汽车文化》,应与《汽车材料》同时开设,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140学时,9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应体现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注重职业修养的培养,有利于课程教学改革。

1. 教材不按理论和技能分类编写,而是以结构为中心,以技能为重点,将相关的结构认知、工作原理、拆装技能组成教学模块,从而使教学活动中理论与实践能有机结合,突出技能教学,教材编写中尽可能采用贴近汽车行业各类维修资料所使用的表达形式。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技能型人才这

1

一培养目标,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确定本课程教学内容。

3.以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单位,体现模块化、系列化,将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有机融入学习任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活动。

四、课程目标

本课程要求学生知道课程的性质、地位、研究对象、方法和学科发展动态,比较系统地掌握汽车发动机的总体结构、基本工作原理、分类以及各组成系统的作用、结构和工作原理,理解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及评价,并初步学会汽车发动机的拆卸、安装和主要调整,培养和加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和作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以及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善于运用学过的基础知识分析专业课中问题。

2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项目 模块 教学要求 了解汽缸体的结构和分类 了解汽缸盖的类型和结构 熟悉缸盖螺栓的拆装顺序 会拆装汽缸盖 熟悉活塞及活塞连杆的构造 会拆装活塞连杆组 能掌握活塞的安装技巧 了解气门组的构造与功用 掌握气门组的组成 会拆装气门组并完成发动机配气相位的检查与调整、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 了解单腔化油器的结构 熟悉化油器的工作原理 熟悉化油器的配油装置 会拆装单腔化油器并调整怠速 了解汽油泵的基本构造 掌握汽油泵工作原理 拆装汽油泵 了解燃油供给系的各构件 掌握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 整体把握各构件的相对位置 会拆装空气滤清器、消声器等 了解润滑系的总体构造 了解机油泵的构造 掌握润滑的方式 掌握桑塔纳的润滑油路 会拆装机油泵 了解冷却系的整体构造 熟练拆装水泵、散热器、节温器等部件 掌握冷却系的大、小循环过程 38课时 课时 曲柄连杆机构 机体组的认识与拆装 22课时 活塞连杆组的拆装 配气机构 气门组的结构认识与拆装 14课时 单腔化油器的拆装 汽油机燃汽油泵的料供给系. 认识与拆装 汽油燃料供给系附件的拆装与认识 润滑系、冷却系 润滑系的认识与拆装 30课时 冷却系的认知与拆装 汽油发机电子制系统组成及能 动控的功电控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了解电控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掌握电控系统的作用及优点 10课时

项目 模块 教学要求 课时 汽车发机各传器的结与工作理 汽车发机各执器的结与工作理 动感构原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了解传感器的种类及工作原理 熟悉传感器的测试原理与方法 18课时 动行构原各执行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了解执行器的种类 熟悉执行器的功用 知道执行器的工作原理 8课时 六、教学组织与评价建议 (一)教学组织建议

1.本课程教学中注重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掌握技能的实效性。

2.教学过程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做中学、做中教。

3.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并不断掌握汽车新技术,教学中不断探索适于职校教学的各类方式和方法。

4.要采取项目教学方法,以课堂任务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当中注重情景教学的探索,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充分利用图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二)教学评价建议

1.在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突出评价的教育功能。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

并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及企业人员多员参与的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2.采取多样的评价制度,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阶段与学期考核相结合。项目综合评价表包括学习过程、理论与技能、工作态度与行为习惯、团队合作、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等评价指标。

3.注重将评价结果及时、客观向学生反映,指出被评价者需要改进的方面,商讨改进的途径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要充分肯定、有效引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充分体现项目承载、任务引领、模块组合的理念。

2.“汽车发动机”实践性较强,建议采用项目形式进行教材编写,将发动机拆装等知识与技能有机融入到各教学项目中。

3.按照任务驱动的原则,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可通过创设典型学习任务,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情境,穿插过程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探究、案例体验和方案实施,建立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关联。在教学活动安排和实施方式上,应该为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二次开发留有余地。

4.各教学项目和学习任务都应根据内容设置相应的考核与反馈环节,重要的知识点和技术要领要设计专题考核与反馈,也可对每节学习内容设置点评。

5.教材结构、呈现方式应新颖,图文并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便于自主学习。教材应采用教科书、教师用书、学习指导手册、习题册等多种呈现形式。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人的资源是课程中最关键的资源,在本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方法和新理念,加强专业交流和企业实践,提高专业水平,为教学实施和教学创新提供知识基础。

2.配全本专业常规必备的工具书和电子读物,充分向学生开放;实验实训场所配齐必备的教学设备和实验、实训器材,定期向学生开放,充分提高设备利用率。

3.注重企业生产实践现场,安排汽车维修车间参观学习,熟悉发动机维修技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4.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利用仿真软件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自主开发信息化教学课件和数控技术交流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和成果共享。

七、说明

1.本课程标准内容适用于三年制中职学生。

2. 项目中的模块,教学人员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取舍。可将个别模块中要求较高的设计类任务变为阅读分析类任务,以降低要求。

3.实训分组,严格考核。

4.本课程的学时数应以教务处下达计划学时数为标准。

3.3.1.04.(1)《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课程标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a0pv8de8v507xm0vyrn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