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a处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高温2Fe+3CO2,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具有毒性,能污染环境,为防止污染空气,尾气不经处理不能直接排放,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1)酒精灯 锥形瓶 (2)2KClO3二氧化锰2KCl +3O2↑ 催化
用水湿润 向下 (3)CaCO3+ 2HCl = CaCl2+ CO2↑+ H2O 关闭开关 产生的气体不能顺利导出,使管内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与固体反应物脱离,反应便会停止。(关键词:管内气压增大,使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4)b 【解析】
(1)酒精灯常用的加热仪器,锥形瓶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酒精灯 锥形瓶
(2)如果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组装仪器时,将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或带孔橡胶塞前,要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湿润,起润滑作用;故答案为2KClO3催化;用水湿润 向下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配平即可;C装置中反应停止的方法和原理:关闭开关,产生的气体不能顺利导出,使管内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与固体反应物脱离,反应便会停止;故答案为
CaCO3+2HCl=CaCl2+CO2↑+H2O;关闭开关;产生的气体不能顺利导出,使管内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与固体反应物脱离,反应便会停止.(关键词:管内气压增大,使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4)若用E装置收集H2,气体从短管进入,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故答案为b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4.红 NaOH、NaCl NaOH+HCl=NaCl+H2O 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解析】 【详解】
(1)由图可知,滴加稀盐酸至A点时,溶液的pH>7,溶液显碱性,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故填红; 溶液显碱性,其中含有未反应的氢氧化钠,还有加入的稀盐酸遇与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其化学式分别为NaOH、NaCl,故填NaOH、NaCl;
B点时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NaOH+HCl=NaCl+H2O。
2KCl+3O2↑;
(2)氢氧化钠属于碱,稀盐酸属于酸,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故填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15.2N 3P2O5 Fe(NO3)2 Al2O3 【解析】 【详解】
(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二个氮原子表示为:2N;
(2)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三个五氧化二磷分子可表示为:3P2O5;
(3)硝酸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硝酸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Fe(NO3)2; (4)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 【点睛】
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16.【解析】 【分析】
物理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
(1)化学反应物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所以图1中缺少的分子模型补画完整为: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变化Ⅱ是物理变化。
(2)通过分析微观图示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硫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三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
,物理变化
物理 2SO2+O2
一定条件2SO3 1
2SO2+O2一定条件2SO3。
(3)混合物是由多种分子构成的,所以上述微观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1图。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集气瓶 CO2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C或B、D 【解析】 【详解】
(1)仪器①的名称是集气瓶;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所以收集二氧化碳不用排水法,检验二氧化碳要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
(3)组装B、C制取氧气时,B中一直有气泡产生,而C中集气瓶内始终无法把水完全排尽,说明该装置漏气,所以缺少了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
(4)锌和稀硫酸反应为固体和液体常温下的反应,应选用B作发生装置,氢气难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点睛】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所以收集二氧化碳不用排水法,检验二氧化碳要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电解2H2?+O2?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密度 灭火 铜片上的白磷18.2H2O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铜的量不足或没有冷却至室温读数或加热温度不够、没有推来注射器活塞 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使装置内质量减小 【解析】 【详解】
电解2H2?+O2?; (1)A图中发生反应是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方程式为:2H2O(2)B图中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的高、低不同的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性质,这一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是灭火。 (3)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物质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要得出物质燃烧必须与充足的氧气接触的结论,根据对比实验的要求,只能有与氧气接触一个变量,因此可以通过比较C图中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进行分析;
(4)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耗氧剂必须是过量的,方便消耗完装置内的氧气,由于反应放热,因此实验要等到装置冷却后读数。因此测得的结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是铜的量不足或没有冷却至室温读数或加热温度不够、没有推拉注射器活塞。
(5)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反应,对于涉及到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否则不能用来验证。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0.82.5% 【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知,(1)制得氧气的质量是68.1g-67.3g=0.8g。(2)解∶设过氧化氢质量分数是x 2H2O2二氧化锰 2H2O+O2↑ 68 32
68 g×x 0.8g
6832 = ,x=2.5%
68g?x0.8g答∶(1)制得氧气的质量是0.8 g。(2)过氧化氢质量分数是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