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连州镇中心小学 黎金荣
内容摘要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更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去继承 和发扬光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 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热爱祖国文字;还可以让学生感受诗 歌的美,不断激发学生探究古诗的兴趣,使中国传统文化不断传承, 展现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关键词:中华 传统汉字诗歌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史,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更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去继承和发 扬光大。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孩子们没有兴趣去 研读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和优秀品质渐渐淡忘。实际上中华传 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社会发展、人类 进步的关系是无法割舍的,它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影响是深远 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 点”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对我们新一代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 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下面 谈谈我的见解。
一、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
1在教学中让学生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
的有趣。首先老师要让学生明白猜字谜主要有三种方法:组合法、象 形法和意会法。组合法是根据谜面的暗示,把字的笔画或部件作加减, 凑成一个字。比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口”把“牛”的尾巴咬掉 了,就成了 “告”。象形法是把汉字的笔画比拟成事物,猜这种字谜 需要观察力和想象力。比如:
学习参考
“河边一蜻蜓,天上双雁飞”,猜两个字。 蜻蜓是细细长长的,两个翅膀一个头,像个“千”字,加上河边上的 三点水,是“汗”。双雁像“从”,天的上面是一横,合起来成了 “丛”。 意会法要求猜谜的人根据谜面的意思去联想。比如,“客满”猜一字。 客满就是人太多,谜底就是“侈”。通过让学生认识猜字谜的方法, 激发他们去了解汉字的兴趣。例如为了让学生认识“回”字,老师可 以通过编字谜“四四方方两座城,小城藏在大城中”。加深学生的记 忆。如在教五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中,老师 可以通过阅读材料《字谜七则》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去猜字谜,然后让 学生在课外搜集一些字谜或自编一些字谜, 在班上开展猜字谜比赛活 动。这种方法既能激发学生对字谜产生浓厚的兴趣,又能展现汉字的 趣味性。
2、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汉字的谐音体会汉字的神奇和有趣。
汉字
谐音的表现形式很多,有古诗、歇后语、对联等,歇后语是比较常见 的,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工具书、网络等去搜集。但是要让学生 明白搜集的是谐音歇后语,如“孔夫子搬家一一净是输(书)
”而有
些喻意性歇后语,如,“黄婆卖瓜一一自卖自夸”不用搜集。搜集到 的歇后语让同学猜,可以出示前一部分,猜后一部分。还可以用墙报、
黑板报等形式展示,让全班同学共享资源,以及通过诵读让学生加深 理解,充分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
3、通过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变化,感受汉字的有趣。一个个汉 字就像一
群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 鲜花愉悦你的眼睛。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 着丰富的文化,因此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以及发展变化十分必要 的。可以让学生阅读《甲骨文的发现》了解汉字起源于甲骨文。然后 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如教一年级语文上册《识 字2》时,老师让学生自由看图,说说像什么?老师通过多媒体演示 重点指导“羊、鸟、兔”这几个字演变的大致过程。其实上面这些字 叫象形字,这是汉字最初发展阶段,之后逐步从象形走向符号化,从 笔画较多走向笔画简单,使书写更加快速便捷。通过这些让学生对汉 字有了进一
学习参考
步的认识,也加深了对汉字的感情。
汉字是人类文学史上最悠久,充满生机,既形象美丽又蕴含智慧 的文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因此,在汉字教学中,我们 要适时地渗透给学生,让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而热爱祖 国文字,立志树立学好汉语的决心。除了汉字,古诗词也是我国古代 文化艺术殿堂的瑰宝,它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深厚文化精髓。所 以,在古诗词教学中也应对学生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要想让学生感知诗中形象、理 解诗的内
容,领悟诗中的情感,只有通过节奏、带感情的诵读。因此,
在教学中,这就需要传授给学生读出诗歌美感的方法。 首先教会学生 利用已有知识划分诗歌节奏,理清韵律。四言诗句一般读成“二、二 拍”如《观沧海》中“以观/沧海”;五言诗每句“二、一、二”或 “二、二、一”拍,如曹植的《七步诗》“煮豆/持/作羹。”七言诗 一般“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拍,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千朵/万朵/压/枝低”,然后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在朗读时教师要求 学生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每个节奏后要有轻短的拖音,有极短暂的 停顿,还要注意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等,让学生反复诵读,有时 还可以配上音乐,使他们初步从整体上感受到诗中的语言美、 音乐美、 节奏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学习诗歌的时候,老师不但要 让学生理
解诗歌的内容,而且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领悟到诗 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写船已经扬帆而 去,而李白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
学习参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