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库?
如果货款已经支付,发票账单已到,材料已验收入库,按支付的实际金额,借记“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预付账款”等科目。
如果货款尚未支付,材料已经验收入库,按相关发票凭证上应付的金额,借记“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贷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科目。
如果货款尚未支付,材料已经验收入库,但月末仍未收到相关发票凭证,按照暂估价入账,即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等科目。下月初作相反分录予以冲回,收到相关发票账单后再编制会计分录。
2.材料尚未验收入库
如果货款已经支付,发票账单已到,但材料尚未验收入库,按支付的金额,借记“在途物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待验收入库时再作后续分录。
对于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一般纳税人企业应根据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
【例题5-10】甲公司对外订购一批材料,按合同约定先付款20 000元。一个月后,该公司收到专用发票,记载货款为25 000元,增值税4 350元,且材料已验收入库,补付余款。该公司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原材料。
当该公司按合同预定付款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预付账款 20 000 贷:银行存款 20 000 材料验收入库时,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 25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4 350 贷:预付账款 29 350 该公司补付余款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预付账款 9 350 贷:银行存款 9 350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该公司预付款项的金额大于最终应支付的金额,则需作相反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650 贷:预付账款 650
【例题5-11】乙公司外购一批原材料,专用发票记载货款为25 000元,增值税4 350元,且材料已验收入库。如果该公司未支付货款,开出一张金额为10 000元的银行承兑汇票。该公司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原材料。
材料验收入库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25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4 350 贷:应付票据 10 000 应付账款 19 350
【例题5-12】丙公司外购一批原材料,专用发票上记载货款为25 000元,增值税4 350元,全部货款已用银行存款支付,但材料尚未验收入库。该公司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原材料。
会计分录如下:
借:在途物资 25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4 350
?????
精选文库?
贷:银行存款 29 350 材料验收入库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25 000 贷:在途物资 25 000 (二)计划成本法核算的账务处理 计划成本法下,一般通过“材料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等 科目进行核算。企业外购材料时,按材料是否验收入库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材料已验收入库
如果货款已经支付,发票账单已到,材料已验收入库。 采购材料时按支付的实际成本, 借:材料采购(小)(大) 贷:银行存款 入库时按计划成本金额, 借:原材料
贷:材料采购(小)(大)
入库时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结转,
借:材料采购(材料入库时结转的节约差异)
贷:材料成本差异(材料入库时形成的节约差异) (或者)借:材料成本差异(材料入库时形成的超支差异) 贷:材料采购(材料入库时结转的超支差异) 领用发出材料时(按计划成本领用) 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
借:材料成本差异(转出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 贷:生产成本 (或者)借:生产成本
贷:材料成本差异(转出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
【例题5-13】甲公司外购一批原材料,货款10 000元,增值税1700元,发票账单已收到,计划成本为11 000元,材料未验收入库,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该公司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原材料。
会计分录如下:
借:材料采购 1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 700 贷:银行存款 11 700 材料验收入库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11 000 贷:材料采购 11 000 借:材料采购 1 000 贷:材料成本差异 1 000 领用发出材料时
借:生产成本 11 000 贷:原材料 11 000 借:材料成本差异 1 000 贷:生产成本 1 000
?????
精选文库?
如果货款尚未支付,发票凭证已经收到,材料已经验收入库。 采购材料时按相关发票凭证上应付的金额, 借:材料采购
贷:应付账款(或者)应付票据 入库时按计划成本金额, 借:原材料
贷:材料采购
入库时按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
借:材料采购(材料入库时结转的节约差异)
贷:材料成本差异(材料入库时形成的节约差异) (或者)借:材料成本差异(材料入库时形成的超支差异) 贷:材料采购(材料入库时结转的超支差异)
如果材料已经验收入库,货款尚未支付,月末仍未收到相关发票凭证,按照计划成本暂估入账,即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等科目。下月初作相反分录予以冲回,收到账单后再编制会计分录。
【例题5-14】乙公司外购一批原材料,材料已验收入库,但月末仍未收到相关发票凭证,该材料的计划成本为800 000元。该公司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原材料。
月末暂估入账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800 000 贷:应付账款 800 000
下月初作相反的会计分录予以冲回,收到发票账单后再编制会计分录。 2.材料尚未验收入库
如果相关发票凭证已到,但材料尚未验收入库,按支付或应付的实际金额,借记“材料采购”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待验收入库时再作后续分录。
对于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一般纳税人企业应根据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
第五节 生产业务的账务处理
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是生产资料的耗费过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是企业为获得收入而预先垫支并需要得到补偿的资金耗费。这些费用最终都要归集、分配给特定的产品,形成产品的成本。产品成本的核算是指把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其性质和发生地点,分类归集、汇总、核算,计算出该时期内生产费用发生总额,并按适当方法分别计算出各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等。
一、生产费用的构成
生产费用是指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一)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是指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 (二)直接人工
直接人工是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的职工薪酬。 (三)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二、账户设置
企业通常设置以下账户对生产费用业务进行会计核算: 1.“生产成本”账户
?????
精选文库?
“生产成本”账户属于成本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生产各种产品(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
该账户借方登记应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各项费用,包括直接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和其他直接支出,以及期末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制造费用;贷方登记完工入库产成品应结转的生产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期末尚未加工完成的在产品成本。
该账户可按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基本生产成本应当分别按照基本生产车间和成本核算对象(如产品的品种、类别、定单、批别、生产阶段等)设置明细账(或成本计算单),并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设置专栏。
2.“制造费用”账户
“制造费用”账户属于成本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生产车间(部门)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该账户借方登记实际发生的各项制造费用,贷方登记期末按照一定标准分配转入“生产成本”账户借方的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制造费用。期末结转后,该账户一般无余额。
该账户可按不同的生产车间、部门和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3.“库存商品”账户 “库存商品”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包括库存产成品、外购商品、存放在门市部准备出售的商品、发出展览的商品以及寄存在外的商品等。
该账户借方登记验收入库的库存商品成本,贷方登记发出的库存商品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期末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
该账户可按库存商品的种类、品种和规格等进行明细核算。 4.“应付职工薪酬”账户 “应付职工薪酬”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
该账户借方登记本月实际支付的职工薪酬数额;贷方登记本月计算的应付职工薪酬总额,包括各种工资、奖金、津贴和福利费等。期末余额在贷方,反映企业应付未付的职工薪酬。
该账户可按“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股份支付”等进行明细核算。
三、账务处理
(一)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在确定材料费用时,应根据领料凭证区分车间、部门和不同用途后,按照确定的结果将发出材料的成本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原材料”等科目。
对于直接用于某种产品生产的材料费用,应直接计入该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中的直接材料费用项目;对于由多种产品共同耗用、应由这些产品共同负担的材料费用,应选择适当的标准在这些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按分担的金额计入相应的成本计算对象(生产产品的品种、类别等);对于为提供生产条件等间接消耗的各种材料费用,应先通过“制造费用”科目进行归集,期末再同其他间接费用一起按照一定的标准
分配计入有关产品成本;对于行政管理部门领用的材料费用,应记入“管理费用”科目。 从表5-1可以看出,A产品直接耗用甲、乙材料共150 000元,B产品直接耗用甲、乙材料共210 000元;车间一般性消耗的甲、乙材料共31 000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A产品 150 000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