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法治建设共性指标上半年工作小结
一、“六权治本”推进情况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推进“六权治本”工作的统一部署,把“六权治本”作为建设法治晋城的重要抓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
一是统一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今年以来,市委书记先后于4月22日、5月19日、6月3日、7月28日、7月30日主持召开常委会议,专题传达学习省委书记、副书记关于“六权治本”的讲话要求,研究部署我市“六权治本”工作。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为整体推进“六权治本”工作提供保障。一是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为第一副组长的高规格“六权治本”工作领导组。下设了办公室和5个专项工作组。二是制定了实施推进“六权治本”工作意见。以市委名义下发了《中共晋城市委关于实施推进“六权治本”工作的意见》。三是全面部署铺开了“六权治本”工作。4月29日,我市召开学习讨论落实活动总结暨“六权治本”推进会,市委书记对我市的“六权治本”工作进行了总体安排部署。
1
三是强化业务培训,学习先进经验,有序推进了全市“六权治本”工作开展。一是开展专题辅导,强化业务培训。对各县、市、区和市直及驻市72家单位的200余名工作人员进行了为期两天半的业务培训。特邀省委法治办专职副主任就“六权治本”的重点、流程、做法等内容,为六县、市、区分管领导和市直单位一把手进行了专题辅导。二是积极推进“三清单”的编制工作。权责清单制作:截止目前,市直46家单位权力清单初稿已经全部上报,30家单位责任清单已上报。政策法规组已经完成16家行政机构、9家事业单位的初审工作。负面清单制作:市发改委7月28日已完成《晋城市内资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初稿。高平市初步整理出了《高平市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负面清单》。沁水县负面清单完成二报,共梳理负面清单事项625条。其他县区正在积极外出学习取经建立负面清单。三是积极推进“两平台”建设。市政务中心新的政务大厅今年3月已开工建设,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设计可进驻1000人左右,容纳80个单位开设窗口,预计明年9月可投入使用。在全省首家成立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目前市编办已经印发了“三定”规定,明确了职责、机构和人员,中心平台组建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四是大力加强“一监督”制度体系建设。一是普遍建立了“一把手五个不直接分管”和末位发言制度, “一支笔”
2
变“多支笔”,限制“一把手”权力;二是规范“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程序,建立了决策权、监督权、执行权相分离的治理结构,有效杜绝了“一言堂”。三是着力加强对重点单位“一把手”的监督,开展了述职述廉、经济责任审计、诫勉谈话、廉政账户等制度建设。
五是积极开展了乡村两级“六权治本”的试点工作。按照先行试点、全面推开的要求,各县、市、区分别确定了试点乡镇。高平市先行确定三个乡镇试点,目前已在16个乡镇(办)全面推开。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管理权限交叉、界线模糊,造成一些管理漏洞,职能部门在权力清单编制中不好掌握。如豆芽的生产、销售,是农业部门管理还是食药监督部门管理,需要省里界定;
二是没有权力清单的部门和乡、村两级的“六权治本”没有规范化要求内容,使推进工作找不准切入点,需要省委法治办给予明确;
三是“六权治本”的机构架子已搭起,但是日常事务机构工作人员不足,影响了工作的有序推进。
建议:
一是进一步深化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对“六权治本”的认识,真正提高权力革命的自觉性、主动性;
二是进一步加强“全面对接”,全面对接吕梁经验,吸
3
收前沿地区的优秀成果,突出重点,删繁就简,打造更加方便务实管理的权力运行机制。
三是进一步强化督查考核工作。把“六权治本”督查情况纳入大考核目标,以硬考核推动硬落实,形成“六权治本”的常态化机制。
二、推进公正司法情况
一是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按照省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部署,今年五月份,**市被纳入省司法体制改革的试点,经过认真调研和准备,目前,市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方案已经完成并上报省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核。截至目前,人员信息身份核实已经公示并完成。资产已经清查完毕,评估报告初稿已经出来。省检察院已经下了两个配套性文件,主要是财和物的问题。与省财政厅的网络对接已经完成。
二是深入推进“阳光司法”。全市政法机关按照“阳光司法”工程五年规划的要求,都成立具体工作领导组,建立了分工负责、各负其责、强化落实的工作机制,并在资金、技术等方面提供切实保障,步调一致,整体推进,全面落实。法院系统采取一系列方法措施,确保了“生效裁判文书裁判文书上网率和三大平台建设目标任务的完成。检察系统把应当公开的检察信息全部向社会公开,同时积极推出便民措施,开通犯罪举报、干警作风监督、检务公开投诉等专线电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