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国对外技术贸易的现状与特点
⑵我国对外技术贸易取得的主要成绩
1.我国对外技术贸易所占比重一路攀升。全国解放以后,我国对外技术贸易在总的经常性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对外技术贸易发展速度大大快于商品贸易的发展速度。据统计,2000年为3.9%,2010年达到了5.33%。
2.我国对外技术贸易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技术进出口方式更加合理。纯技术进口已占到了技术进口总额的41.11%,成套设备的比重越来越低。技术引进的产品也趋于合理化。主要涉及的行业为能源、交通、通讯、电子、化工等,完全符合我国的产业发展需求。我国技术出口也在逐年递增,纯技术已占38.3%,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3.我国技术进出口市场趋于多元化。目前,与我国有技术进出口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达42个,已遍布世界的五大洲。以往,从技术进口的角度看,前五位的国家占70%,近几年已下降至60%左右。
4.我国对外技术贸易竞争力稳步提高。首先,我国技术引进费用与全国科研费用支出之比呈逐年下降趋势。2000年为2.47:1,2010年为1.83:1。其次,我国技术进出口贸易收支比逐年提高。2000年为28%,2010年为77.8%。最后,我国技术进出口贸易专业化系数近年也呈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6.7提高到2010年的-1.9。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10年美国为0.78,日本为0.72等。
5.我国对外技术贸易管理渐趋完善。有很多法规政策已完全符合或接近世界贸易组织运行规则的要求。
⑶我国对外技术贸易的发展前景
1.对外技术贸易增长速度加快、规模进一步扩大。
一般而言,一国技术出口的规模是由本国技术成果的数量和水平决定的,而技术成果的数量和水平与一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投入是成正比的,投入增加必然会带来产出的相应增加。古利平等人曾采用国际通行的指标——专利与创新投入资金对中国创新的投入产出进行数量分析,得出的结果是中国的创新资金投入产出弹性为0.465,即我国科技资金投入每增加1%,,我国的专利就增加0.465%.。我国的科技资金投入不足是长期制约我国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本次科技大会提出了“与一个大国地位相适应的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远景目标——“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成为世界重要的技术创新中心之一。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由此测算,2020年,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年投入总量将超过9000亿元(2005年为245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4%),2000~2020年我国研究开发投入累计将要超过9万亿元,投入水
- 2 -
第一章 我国对外技术贸易的现状与特点
平将位居世界前列。科技研发经费的大量增加必然使科学技术成果大量增加,从而为我国的技术出口提供丰富的技术源。此外,除了增加科技研发经费的投入,国家还将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如改善技术创新的环境、培养大量的科学技术方面的创新型人才、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等。所有这些措施的采取,都会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度增加技术成果,使我国的技术出口在已有基础上加速发展。
2.对外技术贸易方式和结构发生变化。
①贸易对象由“硬”向“软”转变,在技术进出口中软件技术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在我国的技术引进中,以成套设备、关键设备和生产线为主的硬件技术曾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工业基础薄弱、技术水平低、企业的技术学习吸收能力差,引进成套设备可以迅速提高国内生产力水平。随着我国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近几年技术引进中软件已经超过硬件。2006年技术进口中技术费达到147.6 亿美元,占技术引进合同总金额的67.0%。另外,由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发达国家的企业向我国转让专利技术的积极性,导致目前我国技术进口中专利技术比例偏低。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将会不断增强,发达国家的企业也会更愿意以专利许可等方式进行技术转让,这意味着我国今后以专利和专有技术许可等方式引进技术所占的比例会进一步提高。从技术出口来看,我国的技术出口以成套设备、关键设备和高新技术产品等硬件技术为主,硬件技术占技术贸易出口的九成以上,而软件技术出口不足一成。其原因在于我国的技术水平低,技术成果少,而依靠劳动力等廉价的生产要素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在价格方面有一定的竞争力。随着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增强,软件技术出口将会不断增加。另外,我国软件技术的进出口严重不平衡。2005年,我国对外支付的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达53亿美元,而收入仅有不到2亿美元。随着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软件技术出口的增加,这种软件技术进出口不平衡的局面也会逐步得到改善。
②贸易方式更加多样化。《科技兴贸“十一五”规划》提出:今后我国要探索技术引进新模式:依托国内重大工程项目,采取集中市场资源、捆绑招标谈判、技贸结合方式,引进更多先进技术;引导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外建立研发中心,引进国外智力资源;鼓励国内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与跨国公司共同设立研发机构;鼓励国内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开展技术配套,加速高新技术研发领域的国际化进程。这些政策措施将使我国技术贸易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今后我国除了直接花钱购买技术和通过合资引进技术外,还会更多地采取其他一些方式获得技术。如非贸易型技术引进,即通过派遣人员接受培训、参观考察和交换技
- 3 -
第一章 我国对外技术贸易的现状与特点
术资料获得技术;与外国共同进行研究开发,以技术合作的形式获得技术;对发达国家前瞻性高科技产业进行学习型投资,即在技术先进国家开办技术型企业和研究中心,通过当地的技术力量获得技术;聘请先进国家工程师帮助设计、开发,将先进技术引进来;通过有实力的企业在海外并购国外研发机构和中小科技型企业,合作建立营销网络,提高利用境外创新资源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育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有条件的国内大企业与海外跨国公司结成战略联盟,开展高端研发合作,提升技术实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③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一般贸易比重将上升、出口产品的集中度有所分散。近几年来,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保持着较高的增长势头,但以加工贸易为主要形式。2005年在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中,加工贸易占出口比重为89.3%,主导优势十分突出。而代表企业技术创新实力的一般贸易所占比重较低。这说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不是建立在质量和技术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低成本的传统竞争优势基础之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其实不是真正的技术,只是简单的技能性劳动。为了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大力支持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一般贸易方式所占的比重将会逐步提高。
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另一个特点是出口产品高度集中。2005年计算机与通信技术领域和电子技术两个领域出口额所占比重达到92.4%。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我国在其他高新技术领域,如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光电技术、生物技术、生命科学技术、航天技术、材料技术等领域都会取得重大进展,在世界上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这些领域的产品出口会相应增加。因此,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将会呈现以信息产业为主体全面发展的局面。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呈现分散化的趋势。另外,建设创新型国家,将会加大对内资企业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内资企业创新能力将得到增强,内资企业在技术进出口中所占比重上升,我国技术贸易主体结构会因此发生变化,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将从外资推动型转变为外资推动与自主增长并重。随着创新能力的提高和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的分散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市场也会向多元化发展。
④对外技术贸易的质量和效益将得到进一步提高。我国技术引进规模庞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总体上来讲,我国的技术引进并不成功,技术引进的质量和效益不高,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与技术引进比较成功的国家相比,差距明显。经过二次大战的破坏和打击,日本在战后初期成了世界有名的“乞丐国家”,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0美元。绝大部分工业生产设备陈旧,科
- 4 -
第一章 我国对外技术贸易的现状与特点
学技术比欧美发达国家落后20~30年,工业劳动生产率低下。为了摆脱落后的局面,日本向西方发达国家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据统计,日本在经济成长期(1950~1980年)30年间的技术引进金额为115.98亿美元。通过技术引进,在短短几十年时间,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与美欧形成世界经济中三足鼎立之势。20世纪80年代初,通产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委托日本技术经济学会(JATES)所作的一项关于日本产业实际技术水平的调查指出,在43个主要技术领域,日本的水平已经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美国商务部在随后的调查报告中也指出,在已产业化的主要产业技术方面,日本比美国优越的达到65%以上,比欧洲优越的更超过了80%。1979~2006年的28年间,我国引进的技术项目达到近9万项,合同金额超过2200亿美元,是日本1950~1980年30年技术引进花费的10倍以上,但是,我国的技术引进却没有取得象日本那样的效果。2001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01年人类发展报告》用技术成就指数(这一指数直接反映了各国参与技术创新状况的能力,体现了一国的创造技术、传播技术和培养人才的技能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对72个国家进行排序评价,我国名列第45位,属“技术的积极采用者”。报告中显示,我国不仅与美国、日本等国有差距,而且与西班牙、捷克也存在差距,甚至马来西亚、墨西哥、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技术水平也优于我国。日本花费了115.98亿美元的技术引进费用,技术水平就“赶美超欧”,从“乞丐国家”一跃成为全球一流的发达国家,而我国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内,用了10倍于日本的花费,却仍然处于“技术的积极采用者”的地位,平均技术水平甚至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我国技术引进的质量和效益之低可见一斑。
1 .2 我国对外技术贸易的特点
⑴我国对外技术贸易的特点
通过研究有关技术数据,近几年我国技术贸易呈现以下特点:
1.统计分类上有了新变化。新变化总的说来表现为,首先,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合并为一项进行集中统计。另外,成套设备和关键设备的统计数据也归为一项进行统计:其次,原来技术转让和技术许可划分为两个统计项目。
2.引进技术类型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对外技术的引进主要包括三种,分别是纯技术引进(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与设备(成套设备与关键设备)结合的技术引进,与投资结合的技术引进。2004年以来,纯技术引进方式引进的比重不仅超过了与设备结合的技术引进,还保持着平稳较高的增长。从2006年开始,纯技术引进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相应的是与设备结
- 5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