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出逃,全城动摇,京城士人纷纷逃往郊外山谷中避难。逃难的队伍东西绵延长达二百里,从皇宫里逃出的宫娥妃嫔东躲西藏,哭声一片,将相之家的金银财宝散落一地。有不少人也跟随唐玄宗一路西行,他们相信,皇帝的去处,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在延绵长达二百里的逃难队伍当中,诗人杜甫也分担着所有的流亡者应有的命运。这位终生与苦难相伴的诗人,逃亡途中曾一度陷入绝望,不能前行。 【地图 马嵬坡】
马嵬坡,这个即使在当时地图上,都很难找到的小地方,因安史之乱而载入史册。唐玄宗一行从长安逃出后,一路西行到达马嵬坡,兵士发生了兵变,士兵团团围住皇帝歇息的驿站。他们不敢向皇帝发难,却将满腔怒火喷向了杨国忠。
杨国忠已死,乱兵又四处搜索,把杨氏一门的人几乎全部杀光。接下来,他们将最后的怒火指向了唐玄宗的最爱。没有史书记载下唐玄宗与杨玉环如何去对待这次生死离别,也许伴随他们的是眼泪,也许是那些逝去的美好记忆,它令人沉醉却令人心碎。在陪伴唐玄宗度过长达16个春秋之后,这个大唐最美丽的女人,38岁的杨玉环自缢于马嵬坡。这个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女人,当她为唐玄宗付出生命的那一刻起,她的形象就开始变的复杂多面,留给后世的是永远说不尽的话题。 【明皇幸蜀图】
这是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明皇幸蜀图,在悲痛欲绝中,唐玄宗踏上了崎岖的蜀道。还他没有满足当地百姓一致要求他留下来抗击叛军的请求。这位曾经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帝王,也许因为同时失去了江山和美人,变得万念俱灰。
太子李亨被唐玄宗留了下来,李亨对自己何去何从根本没有打算。在部下的建议下,李亨率军抵达了朔方,并在7月12日即位,这就是唐肃宗。他遥尊玄宗为太上皇,并改年号为至德元年。
这对唐玄宗而言,不管内心多么不舍和不愿,太子李亨的登基,终结了其长达44年的帝王生涯。对唐玄宗来说,这是他政治生命的结束,但对唐王朝而言,唐肃宗的即位,成为平叛与复兴的起点。
【战争场面 同期先入】
公元757年正月,因争夺王位,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残忍杀死,这位处心积虑的野心家,最终没有逃脱被儿子取代的命运,同年9月13日,郭子仪率军从凤翔出发,在长安城南香积寺北大败叛军,收复长安。郭子仪继续率兵追击叛军。十月十六日,安庆绪逃离洛阳,退往相州。后来在逃亡突厥的途中死于内乱,在长安洛阳两京收复后,逃离长安两年之久的唐玄宗回来了,文武百官和京城士庶夹道相迎,长安父老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有人感叹,想不到此生还能见到圣上。大家在欢庆来之不易的胜利之时,似乎已经原谅酿成一系列大错并在关键时刻抛弃他们的君王。
采访:无人谴责唐玄宗。。。百姓并未觉得安史之乱因为玄宗。。。
物是人非,恍若一场春梦,现在已经醒来,但对于唐玄宗,最美好的事物也许只有回忆。
唐玄宗日夜思念魂归马嵬坡的杨玉环,这个多情的老男人,如今的太上皇,每次看见妃子画像,就禁不住长吁短叹。夜深人静的时候,凄清的长生殿上,想起与贵妃在一起的美好时光,经常泪流满面。
【长生殿舞蹈表演】
对此,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写道: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家国不幸诗家幸。当后来的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反复叙写津津乐道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时,我们又有谁愿意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最高当权者个人不恰当的感情生活是怎样引来这场灾难的?
采访:玄宗后期对朝政的倦怠与感情无关。。。。安史之乱与贵妃无关
公元761年三月,安禄山的命运再一次落到叛将史思明的头上。同样为了王位,史朝义残忍地杀死了他的父亲史思明。763年,史朝义在试图向北逃入契丹途中被迫自杀。至此,历时七年零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
就在安史之乱被彻底平定的前六个月,这场战乱的第一主角唐玄宗,在郁郁寡欢中离世。这个创造了盛世又将盛世带入乱世的君王,最终未能看到李唐天下复归太平的那一天。躺在病床上正走向死亡的唐玄宗,他最后一刻想到的是什么?江山?贵妃?百姓?不得而知。
聊以安慰的是,这场大戏的六个主要角色中,唐玄宗是唯一寿终正寝的,这出戏的另外五个人:杨贵妃、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史思明,无论是正角还是反角或陪衬,全都死于非命,不得善终。
安史之乱再次证明:民族的内乱从来没有胜利可言,有的只是全面的俱伤。安史之乱告诉我们:盛世的到来需要数代人的努力,盛极而衰却招之即来。
采访:安史之乱引发的思考。。。
经过这场战乱,唐朝人口锐减,经济衰退,内部藩镇割据。外部边患不断加剧,吐蕃野心勃勃,反复骚扰,占领唐朝大片土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安史之乱以后,盛唐气象已一去不复返,唐人的心态变得不再昂扬,也不再那么自信,夷夏之辨从此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变成朝野上下的共识。此种心态的影响十分深远。
往日的繁华已成追忆,盛唐的诗篇也已无法唱响,经过这场令人错愕的战乱,遭受重创的唐王朝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重建之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