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上海市八校2013届高三下学期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26 5:34:3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周谷城学术精华录》中说:“史学成立的经过,当在求真;其存在的理由,则为致用。”作者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真实历史和史学研究的区别 C.广义历史与狭义历史的关系

B.史学方法与实用价值的矛盾对立 D.史学根本原则与社会功能的统一

【答案】D

【KS5U解析】考察历史研究之目的。古训,学史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孔子的春秋笔法,寓褒贬与历史之中,以警戒后人。故应选D。

2、《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水平 D.劳力短缺 【答案】C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长期的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后,为解决人们的衣食住行等问题,满足国家的需要,男耕女织则是最好的方式。故应选C。

3、“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哪派思想家的主张?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兵家 【答案】C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道家思想。

4、以下帝王按照其生活年代从早到晚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刘秀 ②刘邦 ③刘备 ④刘彻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②③④① 【答案】C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帝王。刘秀东汉开国皇帝;刘邦西汉开国皇帝;刘备三国时蜀国的开国皇帝;刘彻汉武帝,西汉第五代皇帝,也是西汉最为强盛的时期。此题也可用排除法,根据所学知识,知刘备为最晚的皇帝,选项中只有C项中③在最后。故应选C。 5、“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李密《陈情表》,作者生活的时代应是

A.秦朝 B.晋朝 C.唐朝 D.宋朝

【答案】B 【KS5U解析】《陈情表》为西晋写给的奏章。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材料中“察”:考察和推举;“孝廉”: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即每年由地方官考察当地的人物,向朝廷推荐孝顺父母、品行廉洁的人出来做官举:推举;“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故应选B。 6、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晚唐诗人杜牧借历史典故暗讽唐朝统治者耽于声色,不思进取。该历史典故出于右图所示哪个政权? 【答案】C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诗歌。该诗反映的历史事实是南陈后主“耽于声色,不思

进取”最终亡国,从图中政权的态势来看,当属C项:北周势力强大,处于灭亡北齐和南陈的的前夜。故应选C。

7、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科考取士使得)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大集合。……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而边区远陬,更易有观摩有刺激,促进其文化学术向上之新活力。”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

A.科考取士有利于全国各地人才的汇集 B.科考取士有利于促进文化交融与传承 C.科考取士有利于政府和社会群体交流 D.科考取士有利于边远地区文化的发展 【答案】B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科举制。科举制是通过考试的办法来选拔人才,它可以使门第一般的民众通过考试达到自己的目的。每到全国考试的时候,各地的学子,不管远近,纷纷到京城应试,蔚为壮观。故应选B。

8、以下选项中,对宋神宗时王安石的变法,评价较为中肯的是?

A.稍有成效,未动根本 B.国势大振,联金灭辽 C.外患入侵,靖康之变 D.国势日衰,一蹶不振 【答案】A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王安石变法。联系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可知A项评价最准确。 9、中国史学界“两司马”的代表作既是重要史料,又是文学名著。两书记载的重合时期应

A.从三皇五帝到西汉武帝 B.从战国到西汉武帝 C.从西汉武帝到北宋神宗 D.从战国到五代十国 【答案】B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史籍。《史记》的内容是从黄帝到西汉武帝的史实;《资治

通鉴》是从战国到五代的史实。故应选B。

10、左图所示人物对中国学术思想及文化发展,有何伟大贡献?A.独尊儒术,确立儒家学术思想主流地位 B.高谈玄学,为心情苦闷的士人提供慰藉 C.援佛入儒,是人伦义理之学的集大成者 D.整理古籍,编撰《四库全书》传承文化 晦庵 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答案】C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儒家学说。此图人物为朱熹,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理学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故应选C。

11、中国历史悠久,古都众多。以下古诗词描绘的古都与地图标号对应一致的有几个?

①五陵少年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②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③流求大食更天表,舶交海上俱朝东。势须至此少休息,乘风径集番禺东。 ④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B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都城。①描绘的是唐都长安,②描绘的是洛阳,③描绘的是广州,④描绘的是杭州。从图中序号来看,长安、洛阳对应正确。故应选B。

12、“上谕文武百官曰:朕自临御以来,十有三年矣,中间图任大臣,期于辅弼,以臻至治。故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都督府以统天下之兵政,御史台以振朝廷之纪纲。岂意奸臣窃持国柄,枉法诬贤,操不轨之心,肆奸期之蔽,嘉言结于众舌,朋比逞于群邪,蠹害政治,谋危社稷……赖神发其奸,皆就殄灭。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据此,这位“上”应该是

A.唐太宗 B.宋太祖 C.元世祖 D.明太祖 【答案】D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承元制,但有损益。“奸臣窃持国柄,枉法诬贤,操不轨之心”指胡惟庸作乱,太祖以此为借口,“革去中书省,升六部”。故应选D。 13、右边铜版画所展示的人物群体集中活动于

A.13~14世纪的泉州

B.14~15世纪的广州

上海市八校2013届高三下学期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abo46lfki6bod04q39t7z7sh75m1a00of5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