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评价时间 1、《学期阅读计划》于开学初检查评价;《周阅读计划》、每周所做的读书卡、读书笔记等资料每周检查、评价1次。
2、对课外阅读的兴趣、热情的观察应贯穿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活动和日常生活之中。 3、阅读能力测试应根据个人的阅读计划,让学生自主选择测试的时间,但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应达到级数的最后时间不变。 4、读书汇报会或知识竞赛每月举行1次。 5、成果展示、评比每学期可组织1——2次。 (四)评价结果的表述和运用
1、按三维目标的要求,对评价内容进行综合性评价,用等级加上描述性语言相结合的方式表达。
增城市小学生课外阅读综合评价表
评价项目 等 级 备 注
五星 四星 三星 二星 一星
阅读态度 在各类阅读竞赛或成果展示活动中,表现突出者,可按比例加分。 阅读能力 阅读方法 加分 综合性评价:
2、结果的运用:评价结果不能排名,但应纳入学生语文学业成绩评价中。
综合上述,只要我们明确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意义,肯动脑筋去创造条件,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和检查,改进课外阅读质量的评价方法,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不良局面必将被打破,课外阅读必将迎来明媚的春天!
17
让评价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催化剂
一日胜负在做题,十日胜负在读书。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课外阅读越来越成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成为了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如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就成了摆在各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一、让激励性评价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天性好动,怎样让学生静下心来,走进书香弥漫的世界,与经典有约,与名师对话,这不是一日之功。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才能让他们乐读书、想读书。要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阅读,并读出独特感受,教师就应善用评语,注重对他们进行多角度、有创意地评价。 在教学《晚上的“太阳”》一课时,我问学生,“你们知道哪些关于他们的有趣故事?”我们班的“智多星”李小东滔滔不绝地讲起了爱迪生、瓦特等好几位科学家的故事。我故作好奇地问:“一堂语文快变成小小故事会了。你这些故事都是从哪儿看到的?”“从课外书上看到的呗。”他无比骄傲地说。我情不自禁地说:“怪不得你懂的东西这么多呢!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书迷?!”在我的鼓舞下,他读书的劲头更足了。只要一有空,他就捧起课外书,津津有味地看。买书、看书成为了他学习生活的最大乐趣。其他学生也在他的带动下加强了课外阅读。
对于儿童来说,每次表扬都好像给他们注入了兴奋剂。教师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理解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都能让学生感受到鼓舞,并从中获得动力。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激趣,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二、让导向性评价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授法
恰如其分的评价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于提高他们的课外阅读能力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充分应用评价导向功能,既能让学生在激励中身心愉悦,又能让他们在评价中探究切实可行的方法。
读书之前,我总是强调: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可真正读书时,有的学生手中压根儿就没有笔,有的学生即使手握着笔,也是流于形式,久久没见他在书上做任何记号。而班长王华读书的习惯就非常好。晨读时,我深有感触地表扬了他:“王华同学真是个有心人,他不仅读得很专心,还用笔划下了写得精美的语句,在空白处写下了他阅读时的体验和感想。大家只要像他这样读书,日积月累,就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的阅读不再是走马观花,有好多同学也尝试着像他那样去做,课外书上多了一些小圆圈,多了自己的阅读感悟,一些同学的作品还被评为了“市优秀读书笔记”呢。
三、让形成性评价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推波助澜
我每天留给学生的阅读时间不少于一个半小时,如果不适当地进行检查和评价,势必会有不少学生走马观花。而且,对于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课外书,学生就更容易过于留意故事情节,而忽略了语言文字的品悟和积累。因此,我每天都会通过家校联系簿或
18
“家校通”与学生家长及时沟通,了解学生在家读书的情况,及时发现他们在课外阅读中好的做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点拨和指导。此外,我还定期检查学生的“采蜜本”,并引导他们在班级或小组内交流所摘录的美词佳句和阅读感悟。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向学生不断地提供课外阅读的压力和动力,使他们在活动中客观地评价自己,并公正地评价他人。我们班每个月都要进行读书手抄报评比,还经常开展“名言警句发布会”、“读书交流会”,举办“小书迷”推荐会、读书知识竞赛等,让学生读以致用,取长补短。在“小书迷”推荐会上,那些乐于并善于阅读的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他们巧妙的读书方法在全班得到了推广,他们勤于阅读、乐于思考的精神感染了其他学生。为了能在读书交流会上让自己的才华得到更充分的显示,学生之间借书换书阅读的现象更普遍了,他们去图书室、跑新华书店的次数也更多了。
只有把触角伸向学生的阅读过程,才能使他们的课外阅读更为深入、有效。只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才能克服读书时浮光略影、不求实效的不良读书习惯。他们在广采博览后,感到自己的语文素养真正地提高了,自己
的精神世界也变得更加丰富了,从而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成就感。 四、让考试、考查评价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催化剂
在近两年的调研试题中,课外阅读已经有机地渗透在小学语文考试的各个年段。正是这样的考试、考查,让教师的课外阅读更扎实,学生的课外阅读更投入。
当然,现在对课外阅读的考试和考查还处于摸索阶段,怎样让考试、考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更具有指导和督促作用,正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如给学生推荐适量的必读书目,可以让他们有针对性地阅读一些佳作,为语文的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便于考试和考查。此外,还有必要将必读书目纳入考试内容中,对适合儿童阅读的名篇佳作作适当考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识字数量有限,阅读理解能力和生活阅历限制了他们的阅读书目,制约了阅读效果,阅读速度也明显低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因此,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充分考虑孩子们的身心特点,以考查课外阅读中个性鲜明的人物事件为主,让大部分学生只要读了相应的读物之后,就能解答出来。而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来说,则应当加入一些主观题,适当考查他们对文本的主要内容的把握,对语言文字的个性化感悟、理解,以及自己独到的联想和想象等。这样就有助于培养他们边读边思,进行更有效地拓展性阅读。走进课堂,听听教师的课外阅读指导课;走近学生,听听他们在读书交流会上精彩的描述;翻开学生的读书笔记,了解他们在读书笔记上所记录的内容是不是最有价值的,是否达到了一定的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评价的内容要贴切,形式要多样,过程要精细。要做到既有质的考试,又有量的考查,让考试、考查评价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催化剂,而不是成为他们为了完成学习任务的重担。
总之,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评价的工作只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做到角度多元化、形式多样化,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并举,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切实地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扬起课外阅读的风帆,并驶向更为绚丽多彩的书海。
19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及有效评价方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实验稿)还具体、明确地规定了六年制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其要求之高,数据之细,是以往“教学大纲”所没有的。要达到以上的要求和目标,我们教师要把课堂内外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重阅读、重积累”的语文学习规律,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一、兴趣引路,促成阅读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一)教师导读,巧设悬念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从小到大,故事往往伴随孩子成长。无论是在奶奶怀里听得传统故事,还是在妈妈膝下听的童话故事,都能够引起孩子的浓厚兴趣,往往是一个故事刚讲完,就要听下一个故事,非得让你搜肠刮肚,再也将不出来为止。有时还不停的问:“然后呢?后来呢?”因此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进行导读。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二)课文先行,课外延伸
许多的课文都是节选至一些名家名篇,或者是一些书里的一个故事。利用课本中的一篇,可以激发和引导引导孩子读许多相关的文章。例如四年级上册书中的《蟋蟀的住宅》一文,就是法国作家法布尔的作品。学生对这一课的学习兴趣特别浓厚。教师可以在教学此文后可以这样说:“法布尔是法国的著名作家,也是昆虫学家。他迷恋昆虫研究,曾经用自己的积蓄买了一块荒地,专门用来放养昆虫。在这块荒地上,他对昆虫进行了长达30年的观察研究,揭开了昆虫世界的许多秘密。你们想知道究竟有哪些秘密吗?这些秘密都在他的作品《昆虫记》里,这本书即使一部严肃的科学著作,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会引起你的兴趣。”经过教师的这番介绍,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利用综合性学习的机会,开展读书交流会
现在的语文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材讲授,更多的是要让学生会综合应用教材,把各个学科的知识能后融会贯通。这主要体现在教材的设计上增加了许多的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这些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较为广泛,既有环保内容,也有科普内容,还有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时间并不在课堂,而是在课外时间。要想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就必须多实践,多读书。在综合性学习的汇报会上,有些孩子滔滔不绝,有些孩子沉默无语,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时机表扬知识丰富的孩子,激励那些还没有发言的孩子,让他们也能够通过读书获得更多的知识,在班里多开展一些读书交流会,让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