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班级 学号 分数
2014届高三理科综合模拟试题卷三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O 16,Si 28,S 32,Cu 64。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樱桃番茄为材料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 B.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 C.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 D.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生长繁殖
2.软骨发育不全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基因型为HH 的个体早期死亡。一对夫妻均为该病患者,希
望通过胚胎工程技术辅助生育一个健康的孩子。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首先经超排卵处理后进行体外受精 B.从囊胚中分离细胞,培养后检测基因型 C.根据检测结果筛选基因型为hh 的胚胎 D.将胚胎培养至原肠胚期后移植到子宫
3.右图为四个物种的进化关系树(图中百分数表示各物种与人类的DNA 相似度)。DNA 碱基进化速率按1% / 百万年计算,下列相关论述合理的是 A.四个物种都由共同祖先通过基因突变而形成 B.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人类与黑猩猩的DNA 差异经历了约99 万年的累积 D.大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与大猩猩和非洲猴的亲缘
关系的远近相同
4.某种极具观赏价值的兰科珍稀花卉很难获得成熟种子。为尽快推广种植,可应用多种技术获得大量优质苗,下列技术中不能选用的是 A.利用茎段扦插诱导生根技术快速育苗 B.采用花粉粒组织培养获得单倍体苗 C.采集幼芽嫁接到合适的其他种类植物体上 D.采用幼叶.茎尖等部位的组织进行组织培养
5.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 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2014届高三优化卷(理综)33
边坡 处理方式 植被覆盖率 小型 土壤动物 土壤有机质 (℅) 物种数 个体数 (g/kg) 甲 种植植物 97 37 260 19.8 乙 不干预 8 9 28 11.9 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6.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 A.换用高倍镜时,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B.因观察材料较少,性母细胞较小,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 C.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一个视野中,用10×物镜看到8 个细胞,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 个细胞
7.有A.B.C.D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B极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电流由D经导线流向C;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H+向C极迁移;④B.D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 A.A>B>C>D B.A>C>D>B C.C>A>B>D D.B>D>C>A
8.已知K-10-13sp(AgCl)?1.56?10,Ksp(AgBr)?7.7?10,Ksp(Ag2CrO4)?9.0?10-12。某溶液中含
?有Cl-,Br-和CrO42-
,浓度均为0.010mo1·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1的AgNO3溶液时,
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A.C1-.Br-.CrO42- B.CrO42-.Br-.C1- C.Br-.C1-.CrO42- D.Br- .CrO42-.C1-
9.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W2-.X+ B. X+. Y3+ C.Y3+. Z2- D. X+. Z2-
10.同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电子数之比为4︰3,Z
原子比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Y.Z的电负性大小顺序一定是Z>Y>W
2014届高三优化卷(理综)34
B.W.X.Y.Z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可能是W>X>Y>Z C.Y.Z形成的分子的空间构型可能是正四面体 D.WY2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是2︰1 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Cl2通入水中:Cl2+H2O = 2H++Cl-+ClO-
B.双氧水加入稀硫酸和KI溶液:H+
2O2+2H+2I-
=I2+2H2O C.用铜做电极电解CuSO4溶液:2Cu2+
+2H2O
2Cu+O+
2↑+4H
D.Na-+4H+=SO-
2S2O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2S2O3242+3S↓+2H2O
12.室温下,将一元酸HA的溶液和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体积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
判断不正确...
的是 实验编号 起始浓度/(mol·L-1) c(HA) 反应后溶液的pH c(KOH) ① 0.1 0.1 9 ② X 0.2 7 A.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K+)>c(A-)>c(OH-)>c(H+) B.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OH-
)=c(K+
)-c(A-
)=
KW —1
1X10-9 mol·L
C. 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A-)+c(HA)>0.1mol·L-1
D. 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K+
)=c(A-
)>c(OH-
) =c(H+
)
13.某溶液可能含有Cl-.SO42-.CO32-.NH4+.Fe3+.Al3+和K+。取该溶液100mL,加入过量NaOH
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1.6g固体;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BaCl2溶液,得到4.66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A.至少存在5种离子
B.Cl-一定存在,且c(Cl?)≥0.4mol/L C.SO42-.NH4+.一定存在,Cl-可能不存在 D.CO32-.Al3+一定不存在,K+可能存在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2014届高三优化卷(理综)35
14.如图所示,总质量为460kg的热气球,从地面刚开始竖直上升时的加速度为0.5m/s2,当热气球上
升到180m时,以5m/s的速度向上匀速运动。若离开地面后热气球所受浮力保持不变,上升过程中热气球总质量不变,重力加速度g=10m/s2 。关于热气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受浮力大小为4830N
B.加速上升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保持不变 C.从地面开始上升10s后的速度大小为5m/s
D.以5m/s匀速上升时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为230N
15.关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手机在通话时涉及的波既有电磁波又有声波
C.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和医院“B超”中的超声波传递速度相同 D.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长和医院CT中的X射线波长相同
16.公路急转弯处通常是交通事故多发地带。某公路急转弯处是一圆弧,当汽车行驶的速率为vc 时,
汽车恰好没有向公路内外两侧滑动的趋势,则在该弯道处,( ) A.路面外侧高内侧低
B.车速只要低于vc,车辆便会向内侧滑动
C.车速虽然高于vc,但只要不超出某一高度限度,车辆便不会向外侧滑动 D.当路面结冰时,与未结冰时相比,vc 的值变小
17.如图所示,一固定斜面倾角为30°,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自斜面底端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
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等于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物块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则此过程中,物块的( ) A.动能损失了2mgH
B.动能损失了mgH C.机械能损失了mgH
m H D.机械能损失了130° 2mgH
18.将甲乙两小球先后以同样的速度在距地面不同高度处竖直向上抛出,抛出时间间隔0.2 s,它们运
动的图像分别如直线甲乙所示。则( ) v/m·s–1 A.t=2 s时,两球的高度相差一定为40 m
30 20 2014届高三优化卷(理综)36
10 t/s -10 0 1 2 3 4 5 甲 乙
B.t=4 s时,两球相对于各自的抛出点的位移相等 C.两球从抛出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间隔相等 D.甲球从抛出至到达最高点的时间间隔与乙球相等
19.“嫦娥一号”是我国首次发射的探月卫星,它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200 km的圆形轨道上运行,运
行周期为127分钟。已知引力常量G=6.67×10–11 N?m2/kg2,月球的半径为1.74×103 km。利用以上数据估算月球的质量约为( )
A.8.1×1010 kg B.7.4×1013 kg C.5.4×1019 kg D.7.4×1022 kg
20.在实验操作前应该对实验进行适当的分析。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装置示意如图。小球每次都从斜
槽的同一位置无初速度释放,并从斜槽末端水平飞出。改变水平板的高度,就改变了小球在板上落点的位置,从而可描绘出小球的运动轨迹。某同学设想小球先后三次做平抛,将水平板依次放在如图1.2.3的位置,且1与2的间距等于2与3的间距。若三次实验中,小球从抛出点到落点的水平位移依次为x1.x2.x3,机械能的变化量依次为ΔE1.ΔE2.ΔE3,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 A.x2-x1=x3-x2,ΔE1=ΔE2=ΔE3 B.x斜槽 2-x1>x3-x2,ΔE1=ΔE2=ΔE3 x C.x2-x1>x3-x2,ΔE1<ΔE2<ΔE3 水平板 1 D.x2-x1 y 2 3 21.如图,矩形闭合线框在匀强磁场上方,由不同高度静止释放,用t1.t2分别表示线框ab边和cd边 刚进入磁场的时刻。线框下落过程形状不变,ab边始终保持与磁场水平边界d c OO′ 平行,线框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设OO′ 下方磁场磁场区域足够大,不 计空气影响,则下列哪一个图像不可能...反映线框下落过程中速度v随时间t变a b O O′ 化的规律( ) B v v v v O t1 t2 t O t1 t2 t O A t t O t1 t2 t 1t2 B C D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第33~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 2014届高三优化卷(理综)37 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6分)如图所示,E为直流电源,G为灵敏电流计,A.B为两个圆柱形电极,P是木板,C、D为 两个探针,S为开关。现用上述实验器材进行―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的实验。 (1)木板P上有白纸.导电纸和复写纸,最上面的应 该是________纸; (2)用实线代表导线将实验器材正确连接。 23.(12分) 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定一个阻值约为5Ω的电阻Rx的阻值。 (1)现有电源(4V,内阻可不计).滑动变阻器(0~50Ω,额定电流2A),开关和导线若干,以及 下列电表: A.电流表(0~3A,内阻约0.025Ω) B.电流表(0~0.6A,内阻约0.125Ω) C.电压表(0~3V,内阻约3kΩ) D.电压表(0~15V,内阻约15kΩ) 为减小测量误差,在实验中,电流表应选用______,电压表应选用______(选填器材前的字母);实验电路应采用图1中的________(选填“甲”或“乙”)。 V V RA A V A x Rx R Rx P 甲R 图1 乙 学生用交源 图2 (2)图2是测量Rx的实验器材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请请根据在⑴问中所选的电路图, 补充完成图2中实物间的连线。 2014届高三优化卷(理综)38 (3)接通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画片P的位置,并记录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电压表示数U。某次 电表示数如图3所示,可得该电阻的测量值Rx=U=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I 1 2 5 10 0 0.2 0 1 2 15 0 A 0.4 3 0.6 0 V 3 图3 (4)若在⑴问中选用甲电路,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若在⑴问中选用乙电路,产生误差的 主要原因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电流表测量值小于流经Rx的电流值 B.电流表测量值大于流经Rx的电流值 C.电压表测量值小于Rx两端的电压值 D.电压表测量值大于Rx两端的电压值 (5)在不损坏电表的前提下,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从一端滑向另一端,随滑片P移动距离x的增加, 被测电阻Rx两端的电压U也随之增加,下列反映U-x关系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U U U O x x A O B O x C 图4 24.(14分)如图所示,虚线OL与y轴的夹角为θ=60°,在此角范围内有垂直于xOy平面向外的匀 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从左侧平行于x轴射入磁场,入射点为M。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粒子离开磁场后的运动轨迹与x轴交于P点(图中未画出),且OP=R。不计重力。求M点到O点的距离和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y M B L θ O x 25.(14分)一电荷量为q(q>0).质量为m的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的作用下,在t=0时由静止开始 运动,场强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不计重力,求在t=0到t=T的时间间隔内 2014届高三优化卷(理综)39 (1)粒子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2)粒子沿初始电场反方向运动的时间。 E E0 2E0 0 0.25T 0.5T 0.75T T -Et 0 -2E0 26.(13分)某研究小组利用图装置探究温度对CO还原Fe2O3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MgCO3 Zn粉 Fe2O3 A B D 澄清石灰水 足量NaOH溶液 无水CaCl2 C E F (1)MgCO3的分解产物为 。 (2)装置C的作用是 ,处理尾气的方法为 。 (3)将研究小组分为两组,按题图装置进行对比实验,甲组用酒精灯.乙组用酒精喷灯对装置D 加热,反应产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两组分别用产物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 操作 甲组现象 乙组现象 1 取黑色粉末加入盐酸 溶解,无气泡 溶解,有气泡 2 取步骤1中溶液,滴加K3[Fe(CN)6]溶液 蓝色沉淀 蓝色沉淀 3 取步骤1中溶液,滴加KSCN溶液 变红 无现象 4 取步骤3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 红色褪去 先变红,后褪色 ①乙组得到的黑色粉末是 。 ②甲组步骤1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③乙组步骤4中,溶液变红的原因为 ,溶液褪色可能的原因及其验证方 法为 。 ④从实验安全考虑,题图装置可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 27.(16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趁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催化反硝化法和电化学降解法可用于治理水中硝 酸盐的污染。 2014届高三优化卷(理综)4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