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SG3-1路基路面说明6.9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1:19:3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南安市北内环路建设工程(教育中心连接段)施工图设计 SG3-1

级配碎石混合料技术要求:级配碎石混合料采用重型击实方法进行设计,确定最佳含水量,级配碎石基层的压实度要求为98%,CBR值应不小于100%。最佳含水量下的混合料技术要求见下表:

级配碎石混合料重型击实技术要求表 试验项目 CBR 压实度 单位 % % 技术要求 ≦100 >98 为利于排水,边坡平台设3%外倾横坡。为节约土地资源,护坡道宽度取1m,4%外倾横坡。

一般路堑边坡坡率如下:

当路堑边坡高度H≤10.0m时,其边坡坡率采用1∶1.0;

当路堑边坡高度H>10. 0m时,在每8m处分级设2.0m宽平台,第一级边坡坡率采用1∶0.75,其余坡率均采用1∶1.0;

为利于排水,边坡平台设3%外倾横坡。为节约土地资源,碎落台宽度取1m,4%横坡。 地基表层处理

注:CBR为最佳含水量下三层击实98次、4天饱水下的CBR。

三、路基横断面及加宽、超高、公路用地范围

(1)设计中考虑地表回填、恢复植被用土的需求,填方路段清除地表草皮和腐质土20

1)、路基横断面设计

本项目全线采用城市主干路建设标准,路基宽度为42米: 2m(人行道)+5m(非机动

车道)+2m(机非分隔带)+0.5m(路缘带)+10.75m(机动车道)+0.5m(路缘带)+0.5m(双黄线)+0.5m(路缘带)+10.75m(机动车道)+0.5m(路缘带)+2m(机非分隔带+5m(非机动车道)+2m(人行道)。

路基设计标高为双黄线处。

行车道及非机动车道横坡为2%,人行道横坡为向内1.5%。 详见《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2)、路基加宽

本项目设置挡墙段落路基加宽0.15米以便设置人行道护栏。

3)、超高设计

本项目设置超高一处,R=350半径超高2%。

4)、公路用地范围

全线用地范围为填方坡脚或边沟外边缘外2.0米,挖方路段为路堑坡顶外2.0米为公路用地范围。

厘米厚集中堆放,以备边坡、弃土场地的绿化使用。

(2)填方路基在清表后,应对路基基底进行夯实或碾压密实处理,其压实度(重型)不应小于90%,按10cm计列压实下沉量,压实下沉增加的土石方数量计入《路基土石方数量》中。

(3)对于稳定斜坡上的地基:当地面横坡缓于1∶5时,在清除表土后,可直接填筑路堤;当地面横坡为1∶5~1∶2.5时,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0m,向内倾斜2~4%;当基岩面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宜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当覆盖层较厚且稳定时,可保留。

(4)对于地表横坡陡于1∶2.5地段的路堤,须检算路堤整体沿基底或基底下软弱层滑动的稳定性。

(5)在水田、堰塘等地势低洼、容易积水的路段,应结合排水沟的设置开挖临时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在清除表土后,若有软弱土,则对软弱土层进行换填碎石砂砾处理。 一般特殊路基处理

特殊路基包括:路线纵向填挖交界处及横向半填半挖或陡、斜坡路堤处处理、低填浅挖路段处理、软土路基处理。

1)半填半挖及或陡、斜坡路堤处理

对于半填半挖路基,为了减小路基纵向、横向的不均匀沉降,挖方部分应在路槽下超挖80cm后再以优质填料回填;横向填挖交界当填挖高差>5m或处于陡坎时,在路面底80cm下连续铺设3层钢塑土工格栅,填方一侧覆盖层厚度小于1m时,清表至基岩。填方一侧压实度控制标准应提高一个百分点。

对于纵向填挖交界路基,路槽底部做超挖处理,超挖处理渐变长度不得小于10m,处理厚

四、路基设计

一般路基设计

路基边坡坡率根据沿线岩土工程特性,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及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确定。

一般路堤边坡坡率如下:

当路堤边坡高度H≤10.0m时,其边坡坡率采用1∶1.5;

当路堤边坡高度10.0m<H≤18. 0m时,在8m处设2.0m宽平台,上部边坡坡率采用1∶

1.5,下部采用1∶1.75;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5

南安市北内环路建设工程(教育中心连接段)施工图设计 SG3-1

度80~150cm。对于填方路基部分,当地面坡度陡于1:5时,其基底采取挖台阶措施,台阶宽度一般不小于2m,并在台阶底部挖成向内倾斜2%~4%的反坡。纵向填挖交界当填方段10m范围内高差大于5m时,除作上述处理外,还应作加筋处理,即铺设多层钢塑土工格栅,格栅具体铺设层数及层间间距通过计算确定。填挖交界结合部过渡区的填料质量要求适当提高,选择渗透性好的、风化程度低的、颗粒较小的材料,填筑至路床底部后,应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进行增强补压,以削减路基填挖间差异变形,压实度应比相应层的压实度提高1%~2%。

土工格栅采用钢塑土工格栅,幅宽4m,极限抗拉强度:纵向≥80kN/m,横向≥50kN/m;极限延伸率≤3%。

2)低填浅挖路基

路床范围(路面底面以下0~80厘米)填料或表土必须认真处理,当土层最小强度CBR满足规范要求且含水量适度时,可采取翻挖后压实处理;当土层含水量较大或土层最小强度CBR不能满足要求时,则应采取换填砂砾、碎石等透水性材料进行处理,处理深度根据计算确定,一般不小于80cm。在基岩凹凸不平的石牙、溶槽地带,应清除路床范围溶槽内的过湿土,回填满足规范要求的填料,对于上路床30cm范围内突出的石牙、突石应予以爆破清除,换填优质填料。 3)软土路基处理

本项目软基处理采用换填碎石砂砾处理:处理时软基层应彻底清除。

点。

路基填料强度、压实度要求

路基部位 上路床 下路床 上路堤 下路堤 零填及土质类挖方路基路床 路面底面以下 深度 (cm) 0~30 30~80 80~150 150以下 0~30 30~80 填料最小CBR值 (%) 8 5 4 3 8 5 压实度 (%) ≥96 ≥96 ≥94 ≥93 ≥96 ≥96 填料最大粒径 (mm) 100 100 150 150 100 100 ① 表中压实度采用《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重型击实试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对应的压实度。 ② 为保证路肩的稳定,要求土路肩培土的压实度≥90%。 六、路基防护工程

一般路基防护采用铺草皮防护和拱形护坡防护两种形式,路基高度小于3米填方及挖方路段采用铺草皮防护,大于3米采用拱形护坡防护。

拱形护坡中主骨架与次骨架间空格内及平台上采用植草防护,以防水土流失。护坡沿路线方向每间隔15米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一道,缝内用沥青麻絮或沥青木板条填塞,其深度不小于10cm。

K0+220~K0+600路线紧邻西溪,右侧路基放坡部分侵占西溪河滩地,需在路基右侧设置挡土墙进行路基防护:K0+220~K0+283.12、K0+326.5~K0+460右侧设置衡重式路堤墙;

五、路基压实标准及压实度

填方路基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砾类土、砂类土应优先选作路床填料,细粒土可填于路堤底部。用不同填料填筑路基时,应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均应采用同类填料。

路堤填料,必须进行野外试验,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有机土、含草皮土、树根和腐殖质土。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量超过规定的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基填料。

路堤分层压实的最大松铺厚度应根据填料性质、施工工艺通过试验确定。路堤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易风化岩石及软质岩石用作填料时,应按土质路堤填筑。

路堤基底应在填筑前进行压实,基底压实度不应小于90%;当路堤填土高度小于路床厚度(80cm)时,基底的压实度不小于路床的压实度标准。路基填料最小强度、最大粒径及压实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对于高度大于8米的填土路基,路堤压实度控制标准应提高一个百分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6

K0+283.12~K0+326.5右侧设置扶壁式路堤墙;K0+460~K0+600右侧设置衡重式路肩挡土墙,路堤挡墙上填土边坡做浆砌片石护坡防护。K0+730~K0+900路线离右侧西溪河道较近,且河岸边坡较陡,此段右侧设置衡重式路肩挡墙,以便收缩坡脚防止放坡进入河道。K1+200~K1+400段路线距离右侧西溪河滩较近,且原地面高程与河滩高差较小,为防止西溪河水影响路基的稳定,此段右侧设置衡重式路肩挡墙。为防止西溪河水对挡墙的冲刷,挡墙基底处铺铅丝石笼防护,墙身材料用片石混凝土。设置挡土墙段落,路基加宽15cm以便设置人行道护栏。护栏基座采用C40混凝土,基座混凝土侵入人行道宽度60cm,其厚度为路面结构层底至人行道顶下8cm,以便铺装人行道砖。

K1+400~K1+560段路线逐渐远离右侧西溪河滩,但原地面高程与西溪河滩高程差较小,考虑路基可能会受河水的影响,此段右侧边坡做浆砌片石防护。

南安市北内环路建设工程(教育中心连接段)施工图设计 SG3-1

K2+550~K2+650路线经过池塘,两侧边坡做浆砌片石防护。

七、路基排水工程

路基排水设施应功能完善、经济适用、自然和谐、维修方便,原则上不与当地农田灌溉、鱼塘水池等相干扰,尽量不改变既有农田排灌系统的现有功能。本项目路基排水设计如下:

挖方路基在人行道外侧设置盖板边沟,边沟用M7.5浆砌片石铺砌,深60cm,厚30cm,盖板用C25混凝土预制;一般填方路基边坡在坡脚处设置M7.5浆砌片石梯形边沟,深60cm,厚30cm顶宽180cm,详见相关设计图纸。挡墙路段不设边沟,一般填方路段若区域规划高程与道路同步实施,则一般填方路段可不设置边沟。

八、取弃土场设计方案、环保及节约用地措施

项目区属低山丘陵,沿线地形多为平缓地带,低山斜坡、陡坡地带相对较少。总体而言,多为远运利用。设计中土石方调配尽量远运利用,需要借填土时方可设置取土场。

本阶段对沿线设置的取弃土场的取弃土边坡,防护和排水等设施做了综合设计,保证坡面稳定和避免水土流失。详见相关设计图纸。

九、无障碍人行步道设计

在道路交叉口处人行道处设置无障碍设计。人行道无障碍设计采用单面坡缘石坡度,

坡度为1:20。详见相关设计图纸。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7

搜索更多关于: SG3-1路基路面说明6.9 的文档
SG3-1路基路面说明6.9.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aobl0u0pa4vbt01g9rp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