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创青春--[红会]高校公益卫生急救培训队运营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5 20:30:3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大学生创新挑战杯 Vacant Finder

威胁(Threat analysis) St策略 利用我会的积极影响Wt策略 宣传和讲解,让他认一些同学对自救互救力,结合当下社会与学校对识到其重要性。争取获得的重要性认识度不够。 校园安全,自救互救知识的学校领导老师的支持,配2.具体器材不完备,普及较为重视。对部分认识备完备的器材和相关用或志愿者态度消极可能导度不够的同学,做出具体宣具,排除困难,认识到次致,服务水平的下降,影传和讲解,让他认识到其重项目的积极方面,充满信响口碑。 要性。争取获得学校领导老心。 师的支持,配备完备的器材和相关用具,对队员实行服务热情培训,发挥人员优势,技术优势,早日组队完成各项目标。 五、项目受益方分析

在分析该项目受益方的时候,我们把他分为直接受益方和间接受益方两方面

进行分析。

1.该项目直接受益方分析

就该项目的直接受益方而言,主要有项目的服务对象学院师生,学院本身,

志愿者个人以及我院红会四个方面。

(一)、对服务对象学院师生而言,该项目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1.是接受个人化服务的对象。志愿者服务,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的同时,更能

发挥服务的人性化、个人化及全面化的功能,从而令服务对象受益。

2.在全院夏季运动会,新生军训,新生体检,新生运动会,校庆典礼等大型活动过程中保障了参与领导,老师,同学,嘉宾,以及其他志愿者的人身健康安全。预防特殊情况的发生,增强活动进行的安全自信度与应对度。

3.普及了自救互救知识技能,使得每一位同学,真实的接触到自救互救知识并且能够有动手实践的机会,在遇到特殊情况与危险时,不仅能够挽回自我不必要的损失,而且能够保护自己身周围的相关人群。

第 17 页 共 26 页

大学生创新挑战杯 Vacant Finder

4.是帮助融入社会,增强归属感。通过志愿者服务,能有效地帮助服务对象扩大社交圈子,增强他们对人、对社会的信心,同时,志愿者以亲切的关怀和鼓励,帮助服务对象减轻接受服务时的自卑感和疏远感,从而使其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对学院和院红会而言,该项目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1.增加了学院的社会认可度,使每一位师生深深感到学院的关怀。表明

了学院对于自救互救知识普及方面的看法,积极推动校园安全工作。

2.在高校自救互救方面,领先于山西省其他高校,同创安全校园,平安校园。

3.因为志愿工作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学校在达到预期效果的同时,又客观意义上减轻了较大一部分的安全教育支出。

4.对于院红会而言,志愿者医疗急救队的成立,客观上推动了我院红十字志愿服务的发展与转型,逐步形成自救互救知识普及与实践的特色志愿服务形式,更好的发扬了红十字精神,更加利于获得山西省红十字会等的对我院志愿者服务工作的社会认可。

(三)、对志愿者个人而言,该项目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1、是奉献社会。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工作,有机会为社会出力,尽一份公

民责任和义务。

2、是丰富生活体验。志愿者利用闲余时间,参与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和活动,既可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更可亲身体验社会的人和事,加深对社会的认识,这对志愿者自身的成长和提高是十分有益的。 3、是提供学习的机会。志愿者在参与志愿工作过程中,除了可以帮助人以外,更可培养自己的组织及领导能力。学习新知识、增强自信心及学会与人相处等。

2.该项目间接受益方分析

该项目的间接受益方则是接受自救互救知识讲解的学生的家庭,朋友圈,以及具有不可简单量化的社会积极效应。

(一)、自救互救知识的学习是终身有益的,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在遇到特殊情况时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简单量化的,一个熟练掌握自救互救知识技能的人所能映射到的是一个家庭,一个朋友圈的人身安全的保障。如果是这样的话他的受益人群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庭,一个圈子内的人。

(二)、当代大学生由于是在父母和老师的呵护下长大,没有经受过什么挫折.思想比较单纯, 因此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一些坏人坏事抵制能力很差,甚至不能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同时一些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缺乏必要重视和警惕,以致留下种种影响安全的隐患。因此,由于还不成熟,社会经验欠缺,他们的自我防范能力就相对比较弱。因此高校在学生中间开展自救互救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对学生进行自救互救安全教育时,要加强安全防患意识的宣传,及时让学生学习安全知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教

第 18 页 共 26 页

大学生创新挑战杯 Vacant Finder

会学生掌握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处理特殊情况的能力,从而让学生能够远离灾害的同时也加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认识的进步。

不论个人或社会都可透过该项目工作而得益及进步:

个人:扩大生活圈子、肯定自我价值、学学习新技能、得到满足感。 学院:提升了学生个人能力和学院形象、促进团队精神的发展和生产。

社会:帮助有需要的人,为他们带来希望、温暖和改变;并且善用社会资源,加强同学们的归属感。志愿者是传递爱心,传播文明。志愿者在把关怀带给社会的同时,也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这种“爱心”和“文明”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最终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

在此我们应该重点讨论的是他的社会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自救互救知识的学习是终身有益的,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在遇到特殊情况时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简单量化的,一个熟练掌握自救互救知识技能的人所能映射到的是一个家庭,一个朋友圈的人身安全的保障。如果是这样的话他的受益人群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庭,一个圈子内的人。当代大学生由于还不成熟,社会经验欠缺,他们的自我防范能力就相对比较弱。因此高校在学生中间开展自救互救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对学生进行自救互救安全教育时,要加强安全防患意识的宣传,及时让学生学习安全知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教会学生掌握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处理特殊情况的能力,从而让学生能够远离灾害的同时也加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认识的进步。

对整个社会而言,多一个这样的熟练懂得急救知识的人就会形成一个小型的辐射区,无形中保护着他周围的人,我们每当使得一个同学真实懂得了自救互救的知识,就是培养了这样的一个小型辐射区,而社会就是由这一个一个具体的人组成的,传递爱心,传播文明。把关怀与知识带给社会的同时,也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这种“爱心”和“文明”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最终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

前文也提到据统计,早在2008年就有报道称“我国每天2270个孩子死于意外事故”,主要意外为溺水、烧死、跌落、中毒等。而据统计,中国总死亡人口中有25.3%的死者是可以通过正确的急救知识挽救其性命的。那么这么我们就可以估算每天在中国会有574个孩子如果能被正确的实施院前急救的话他们是可以继续和其他同学一样去学习去玩耍。如果非论经济效益的话,这又是多少呢?当然生命是无价的。

美国康涅迭戈州一所学校发生地震,大多数学生们在第一时间跑到了操场,当孩子们发现还有同学因为倒塌的黑板与磕绊有的同学受伤趔趄的行走,有的同学更是慌张的晕倒在地。因为有过平日的自救互救培训,孩子们就地取材,给受伤同学做简单的包扎和骨骼固定,极大的减轻了伤情的继续发展,受伤孩子在送去医院后因为有较好的院前急救保护,多数正常出院。所节省的医药费和政府补偿款也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再说我们身边的事,据实际情况所知,现我院大二一名女生,在宿舍上铺居住,一日她欲将被子掷到宿舍另一面的上铺床上,由于臂力小,人和被子一起从床上掉下,索性有被子做缓冲,没有造成严重结果,但是也较为严重的损伤

第 19 页 共 26 页

大学生创新挑战杯 Vacant Finder

了腰椎,一部分原因就是在摔下后,由于剧烈疼痛不停扭动,宿友也由于不懂救护不敢上前,如果她或者她的舍友,有人接受过自救互救的培训的话,就会明确,严重摔伤是绝对不能乱动的,应当平躺于平面之上,做简单损伤位置的固定等待医院医生,我想那样的话可能伤情会更小一些。

包括日常的擦伤,烫伤,严重划伤,心脏病发作等情况应当如何正确的处置,每个人很必要的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医疗急救队作为这样一个自救互救知识普及的先锋队来说,所产生的积极效益要远大于他的投入。

六、项目监控

监控结构:太原工业学院卫生所老师、校团委指导老师

七、项目的可持续性

他的队伍持久性,非类似以往的“宣传月”“宣传周”似的追风式的宣传方式,突显了他的稳定性。因此该方式是科学的、有效的、经济的。

八、项目宣传及推广

联合院记者团,院党委宣传部,院广播站,各系部分团委,全院范围内网络,纸张等多方面宣传。

九、项目预算清单

申请项目名称 申请部门 项目负责人 申请项目依据或用途 项目

高校公益卫生急救培训队运营 院红十字会 申请日期 2014/04/22 联系电话 医疗箱,基本药品,基本医疗援助用具,志愿者服订制,资料印刷,宣传费用等。 单价 序号 01 子项 数目 备注 费用 400 用医疗急救包 4个 100 内配备31种现场急救用品(具第 20 页 共 26 页

创青春--[红会]高校公益卫生急救培训队运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auvr4h3aw5s23q4ajhf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