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
大家好,我来自美丽的陕西师范大学。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牛顿第一定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 、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这一章的知识属于动力学的知识,是研究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只在懂得了动力学的知识才能据物体所受的力确定物体的位置,速度变化的规律,才能够创造条件来控制物体的运动。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作为动力学的核心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作为牛顿物理学的基石,首先对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作了历史的回顾,着重介绍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贡献,而后讲述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物体惯性的概念。为后续的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2)教学三维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1、借助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其主要推理过程及结论。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义。
第 1 页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②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到结论的方法。 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3、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物理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得严密的科学态度教育,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
2、通过对伽利略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
(3)教学重点及依据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只所以认为它是它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理由是在于本节课是一节物理规律教学课,通过这节课的科学探究及实验论证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揭示其认识事物的规律及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
(4)教学难点及依据
第 2 页
教学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学生在从生活经验中得到了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认识。物体的运动是力的结果。为了使学生摆脱些种观念,树立正确的认识,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严密的推理,转变错误观点。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学习习惯方面,主动性不强,认知习惯,被动接受学习为主。
三、教学方法及依据
针对学情及重点、难点,采用问题教学法、实验法、谈话法、讲解法、推理法相结合。开设一堂科学探究课,在突破难点,形成重点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学法及依据
猜想与假设,设计与论证、归纳分析法,讨论法为依
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五、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问题引入:1。物体原来是静止,现在要让它运动,我们应该怎么办?2。停止用力,物体会如何呢?
第 3 页
误导学生:物体受力就会运动,物体不受力就停止。 得出谬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亚里士多德观点) 实验演示:推一辆小车,撤去推力,小车没有立即停下。请学生思考原因
实验事实与经验相违背,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究的兴趣,调动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引入新课
首先要为学生尽可能多的呈现现实生活中与“在力的作用下物体运动;没有持续外
力作用,运动物体停止”相一致的事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尽量呈现
出与亚里士多德观点一致的生活经验。 2.进行新课 (1)提出两种观点:
提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让学生觉得自己所持有的观点有理论上的支持,接下来提出伽利略的观点,展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用严格的推理方法让学生感受伽利略的观点不可批驳。
第 4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