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中有机化学实验归纳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6 20:03:1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一、乙炔

为探究乙炔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先取一定量工业用电石与水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炔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褪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许淡黄色浑浊,推测在制得的乙炔中还可能含有少量还原性的杂质气体,由此他提出必须先除去之,再与溴水反应。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同学实验中两个主要的化学方程式 、 。

(2)甲同学设计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验证乙炔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其理由是: 。

(a)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炔 (d)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炔

(3)乙同学推测此乙炔中必定含有的一种杂质气体是 ,它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在验证过程中必须全部除去。

(4)为验证这一反应是加成而不是取代,丙同学提出可用pH试纸来测试反应后溶液的酸性,理由是 。 学法指导

实验室用电石与水反应来制取乙炔,由于反应太快,通常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参加反应,电石的主要成分是碳化钙还有少量的杂质硫化钙、磷化钙等,这些杂质也能与水反应生成硫化氢、磷化氢等具有还原性的气体,这些气体能被溴水氧化。验证乙炔能否和溴水反应需先除去杂质,所以先将混合气 体通过硫酸铜溶液除去乙炔中混有的磷化氢、硫化氢等气体。然后再通入到溴水中,溴水褪色,证明乙炔能与溴水反应。

二、制溴苯

1.实验室用下图装置制取少量溴苯,试填写下列空白。

(1)在烧瓶a中装的试剂是 、 、 。 (2)请你推测长直导管b的作用:一是 ,

二是 的作用。

(3)请你分析导管c的下口可否浸没于液面中?为什么?

(4)反应完毕后,向锥形瓶d中滴加AgNO3溶液有 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反应完毕后,将烧瓶a中的液体倒入盛有冷水的烧杯里,可以观察到烧杯底部有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这可能是因为 的缘故。纯溴苯为___色___体,它比水

___(轻或重)。简述获得纯净的溴苯应进行的实验操作: 学法指导

制取溴苯的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

把苯和少量液态溴放在烧瓶里,同时加入少量铁屑作催化剂。用带导管的瓶塞塞紧瓶口,跟瓶口垂直的一段导管可以兼起冷凝器的作用。在常温时,很快就会看到,在导管口附近出现白雾(由溴化氢遇水蒸气所形成)。反应完毕后,向锥形瓶内的液体里滴入AgNO3溶液,有浅黄色溴化银沉淀生成。把烧瓶里的液体倒在盛有冷水的烧杯里,烧杯底部有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不溶于水的液体是溴苯,它是密度比水大的无色液体,由于溶解了溴而显褐色。溴苯的提取先是用水洗后分液以除去溶于水的杂质如溴化铁等,再是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后分液以除去溴,最后水洗后干燥蒸馏可得纯净的溴苯。

2.为证明液溴与苯发生的反应是取代反应,有如下

图所示装置。则装置A中盛有的物质是 ( ) A.CCl4 B.NaOH溶液 苯、溴铁粉 C.水 D.NaI溶液

苯、溴铁粉

三、制硝基苯

A AgNO3溶液

制取硝基苯的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装置中试管上部的玻璃管的作用是 ;水浴加热的好处是 ;温度计的位置在 。

实验步骤:

① 配制混合酸:先将1.5 mL 注入大试管中,再慢慢注入2 mL ,并及时摇匀和冷却。

② 向冷却后的混酸中逐滴加入1 mL苯,充分振荡,混和均匀。 ③ 将大试管放在 的水浴中加热约10 min。

④ 将反应后的液体倒入一个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烧杯底部有 生成,用 (填写试验仪器)分离出粗硝基苯。

⑤ 粗产品依次用 和 溶液洗涤,最后再用蒸馏水洗涤。若将用无水CaCl2干燥后的粗硝基苯进行蒸馏,可得纯硝基苯。蒸馏应在通风柜或通风良好处进行。

纯硝基苯为 色、具有 气味的油状液体,其密度 水。 学法指导

实验室制硝基苯时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这个实验也可以在干燥的试管(作硝化器)里进行,用盛冷水的烧杯作冷却槽。具体操作是:在一个大试管里加1.5毫升浓硝酸和2毫升浓硫酸,摇匀,冷却到50~60℃以下,然后慢慢地滴入1毫升苯,不断摇动,使混和均匀,再放在60℃的水浴中加热10分钟即可。当两种酸混和在一起后,不冷却也可以,但加苯时要小心地一滴一滴地滴下,边滴边振荡试管,这样不需加热,加完苯后,

把试管用力振荡几分钟就会有硝基苯生成。

注意:把混和液倒在一个盛水的烧杯里,硝酸和硫酸都溶解于水,产物硝基苯则是一种淡黄色的油状液体,具有苦杏仁味,沉积在烧杯的底部,没有参加反应的苯则浮在液面上。

硝基苯是无色的,由于含有少量二硝基苯等杂质而显黄色。若要除去硝基苯中的杂质,可以用移液管把硝基苯转移到盛有5%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里洗涤,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然后再用蒸馏水洗,最后,在洗过的硝基苯里加一小块无水氯化钙,放在水浴上加热到透明为止。

四、证明卤代烃中的卤原子

证明溴乙烷中溴的存在,下列正确的操作步骤为 ( )

①加入AgNO3溶液 ②加入NaOH水溶液 ③加入蒸馏水 ④加稀硝酸至溶液呈酸性 ⑤加入NaOH醇溶液

A.③①④ B.②④① C.③⑤① D.⑤④①

五、制乙烯

实验室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硫,有人设计下列实验以确定上述混合气体中有乙烯和二氧化硫。试回答下列问题:

A.有关Ⅰ装置,

(1)蒸馏烧瓶内反应的方程式为 。 (2)乙醇与浓硫酸混合的方法是 。 (3)碎瓷片的作用是 。 (4)浓硫酸的作用是 。 (5)蒸馏烧瓶内的现象为 。

B.(1)Ⅱ、Ⅲ、Ⅳ、Ⅴ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 Ⅱ___________;Ⅲ___________;

Ⅳ___________;Ⅴ___________(将下列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入空格内)。 A.品红溶液 B.NaOH溶液 C.浓H2SO4 D.酸性KMnO4溶液

(2)能说明二氧化硫气体存在的现象是 。 (3)使用装置Ⅲ的目的是 。 (4)使用装置Ⅳ的目的是 。 (5)确证含有乙烯的现象是 。

六、苯酚

1.分离苯和苯酚的混合物可采用下列两种方法:

(1)利用这两种物质在某种试剂中溶解性的差异,可采用萃取的方法加以分离。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① → → (用操作的顺序号填空),从分液漏斗的 (填“上”或“下”)层分离出的液体是苯。

② → → (用操作的顺序号填空),从分液漏斗的 (填“上”或“下”)层分离出的液体是苯酚。

可供选择的操作有:

a.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盐酸

b.向分液漏斗中加入 苯和苯酚的混合物 c.向分液漏斗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充分振荡混合液,静置,分液

e.将烧杯中的液体重新倒回分液漏斗中

(2)利用这两种化合物的沸点不同,可采用蒸馏的方法加以分离。实验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附有铁圈、铁夹、石棉网)、蒸馏烧瓶、酒精灯、牛角管、 、

、 (实验中备有必要的导管和橡胶管、橡胶塞)。首先蒸馏出来的液体是 2.为确认C6H5OH、H2CO3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一次实验即可达到目的(不必选其他酸性物质)。请据此实验回答:

(1)锥形瓶中装某可溶性正盐溶液,则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装置B所盛的试剂是 ,其作用是 。

(3)装置C所盛的试剂是 ,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实验中观察到C中出现的主要现象是 。

(4)上述三种酸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七、乙醇的氧化

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 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乙醇催化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 甲的作用是 ; 乙的作用是 。 (3)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试管a中能收集到不同的物质,它们是 。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 (4)若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含有 。 要除去该物质,可现在混合液中加入 (填写字母)。 a.氯化钠溶液 b.苯 c.碳酸氢钠溶液 d.四氯化碳 然后,再通过 (填实验操作名称)即可除去。 八、制乙酸乙酯

通过实验探究乙酸的酯化反应 1.试管中加入浓硫酸、冰醋酸和乙醇各2ml,正确的加入顺序是 2.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 3.实验中缓慢加热反应试管的目的是:

② 4.浓硫酸起 、 作用

5.为什么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乙酸乙酯?

① ②

6.导管为什么不能插入液面以下? . 7.书写乙醇和乙酸结构式,标出发生酯化反应时断键位置。 知识归纳 1.配制乙醇、浓H2SO4、乙酸的混合液时,各试剂加入试管的 次序是:先乙醇,再浓H2SO4,最后加乙酸。 2.此反应(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应当使用“ ”。发生酯化反应的时候,一般是羧酸分子里的羟基和醇分子里的羟基氢原子一起脱去,结合形成水,其余部分结合形成了酯(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3.由于此反应是可逆反应,为了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故实验中需要使用过量的乙醇。 4.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吸水剂。

5.实验加热前应在反应的混合物中加入碎瓷片,以防止加热过程中发生暴沸。

6.试管B中盛装的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中和乙酸(混于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和Na2CO3反应而被除去),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溶液分层,析出乙酸乙酯。

注意:饱和Na2CO3溶液不能用NaOH溶液代替,因为NaOH溶液的碱性太强,会使乙酸乙酯发生水解反应而重新变成乙酸和乙醇。

7.装置中的长导管的作用是:导气兼冷凝回流,防止未反应的乙酸、乙醇因蒸发而损耗。 8.导气管不宜伸入饱和N a2CO3溶液中的原因:防止倒吸。

9.反应的加热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先小火微热一段时间,再大火加热将生成的乙酸乙酯蒸出。小

火微热是为了防止将尚未反应的乙酸、乙醇蒸出,后期的大火蒸发是为了使乙酸乙酯脱离反应体系,有利于可逆反应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搜索更多关于: 高中有机化学实验归纳 的文档
高中有机化学实验归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axr176app5uqa87qs4f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