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发展物流产业的优劣势分析
上传时间 : 2004-4-14 阅读 : 2178 作者 : ljk 文章来源 : 56zg.com
本文简要论述了物流的发展历程、我国物流的状况以及云南省发展物流产业的情况,通过对云南省物流业的优劣状况加于分析,对云南省发展物流产业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云南 物流产业 优劣分析
云南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这里有奇异的山川风貌、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这里是植物、动物、有
色金属、花卉的王国。这里有众多值得我们骄傲的“中国之冠”。云南位于中国西南边疆,过去由于种种原因,综合发展水平落后于全国大部分省份,物流业的发展也相对滞后,进而给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障碍。党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给西部地区发展带来
了巨大的经济活力和发展动力,也给云南物流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决策,把云南从封闭的末端变为对外开放的前沿,云南利用与东盟的地缘优势,积极主动性实施:“大通道、大开放、大经贸合作、
大通关”战略,大力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把云南物流产业推上了一个新台阶。本文通过
对云南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优劣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对云南省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物流发展历程
现代物流是人类进入信息经济时代,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产物,可以说现代物流是现代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主动脉。物流(LOGISTICS)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运动,具体来说,是指从产品供应到销售的物资流通过程,包括产品购进、验
收、储存、装卸、仓储等环节,是经济、政治、社会和实物运动的统一。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时间创造价值,弥补时间差创造价值,
延长时间差创造价值。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相比,内容更为广泛,现代物流将运输、包装、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与信息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更能代表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物流的现
代化水平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物流管理和经营活动最初发源于美国,其理论最初产生于1901年。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理论界就开始
使用“Physical Distribution”作为企业经营活动中一个重要的要素来加以考察和研究。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空前的战争导致了
物资运输不仅横跨大西洋、太平洋,而且遍布亚、非、欧三大洲,大规模的后勤供给活动促使人们开始运用运筹学、系统论的观点,综合的看待战争时期的后勤供给活动,以保障物资运输链条的高效运转,并以最少的周转环节,最短的时间保证物资运输及时到达
目的地。它不仅保证了盟军取得二战的最终胜利,也创造和孕育了现代物流基本理论体系的雏形,至此人们开始使用“Logistics Management”。
二战后,物流的理论与管理方法得到企业及政府管理部门的普遍认可和赞同,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实践和生产管理中去,其理论在
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MRP、MRPⅡ、MRPⅢ、DRP、DRPⅡ、ERP等大型先进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极大推动了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理论在生产流通全过程的广泛应用,并形成了综合物流的概念和供应链管
理过程一体化的概念。 二.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是在20世纪80 年代初引入现代物流理念的。在这之前,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重生产,轻流
(1)
通。改革开放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且是经济活动中非常重
要的环节,进一步认识到流通是决定生产的重要因素。认识的提高,使20世纪末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开始向综合运输迈进。随着现代物流概念的引入,人们又进一步认识到交通运输业只不过是现代物流产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物流供应
链中的一个环节,是与能源、信息并列的产业,是继劳动力、资源之后的第三个利润来源。
回顾我国现代物流理论研究与运作实践领域的发展,现代物流及其管理概念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传入我国后,由于当时缺乏经
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方面的有力支持,真正受到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视还是近几年的事情。2001年3月,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
交通部、铁道部、信息产业部和国家民航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推动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得到了国内物流理论界与相关企业较为普遍的认同和响应。
交通部还发布了《关于促进运输企业发展综合物流服务的若干意见》,加强了对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引导道路运输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扩展仓储、配送等运输功能和服务范围,建立和完善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物流
体系。推进道路运输企业与生产制造企业、商业营销企业及铁路、水运、航运等运输方式的协调与合作,促进大型道路运输企业由
承运人向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转型。通过引导运输企业向物流企业的转化,实现了货运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彻底转变,使货运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发展。
2001 年,中国GDP 为9.59 万亿元人民币,生产销售总额为5.5 万亿元人民币,商品零售总额为3.76 万亿元人民币,进出口总额为5000 亿美元,其中全社会物流总成本达到17880亿元人民币,占我国GDP 总额的18.6%。而同期西方发达国家物流总成本只占GDP 的10 %左右。从我国的工业企业生产看,直接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不到10%,而物流费用则达到了40%;从GDP角度看,全社会物流费用的支出约占20%;从商品的整个生产销售过程看,用于加工和制造的时间仅为10%左右,用于流通的过程竟占到了90%。而在美国,全社会物流费用不足GDP的10%。从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本利润率看,以美国沃尔玛公司为例,该公
司商品的销售利润率仅3%左右,甚至不如我国的一些零售连锁企业,但其商品和资金的周转速度可以达到每年30次,所以其资金利用率特别高。因此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总体水平来看,我国现代物流业的物流过程各个环节仍处于独立、分割的状态,没有形成
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物流总成本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物流总体发展水平仍明显落后于西方物流发达国家。
随着我国加入WTO,物流产业将在世界贸易开放的前沿参与国际竞争,市场准入制度将更加完善,物流企业经营资质和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将全面实施。对物流企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全面提高人才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业
务能力等综合素质。加入WTO后,整体实力相对弱小的中国企业不能再靠高关税、进口许可证及其它行政干预措施获得竞争优势,而必须按照国际贸易统一准则与监督机制与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进行公平竞争。目前,已有一些实力雄厚的外资物流企业(如马士基、
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美集物流、FedEx等)涌入中国市场,今后肯定还会有更多的跨国物流公司介入,中国物流市场的竞争
已经日渐升温并将日益激烈、残酷。随着国内、 国际市场的开拓和竞争的加剧,我国的生产性企业逐渐认识到有效降低物流总成本
的重要性。因此发展第三方物流业已经成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成为我国企业有效降低物流总成本,进一步获取竞争优
势的战略资源。 三.云南物流发展状况
(一)、云南是中国陆上对外开放条件最好的省区
云南是中国陆上扩大沿边对外开放条件最好的地区,它具有\五大优势\:
1.地理条件最佳 云南位于东亚与东南亚、南亚次大陆的结合部,与东盟国家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与东盟最便捷的陆上走廊。中国陆上边境线长2万多公里,其中云南有406 1公里,约占全国陆上边境线的1/5。云南与周边国家山同脉,水同源,且地理、气候条件优越,其边境口岸、对外通道可以\全天候\利用,没有高山大河的阻隔,没有茫茫戈壁的障碍,也没有冰
川冻土的制约,一年四季均可顺利通达东南亚、南亚国家腹地。
2.面临的市场最为广阔 云南对外开放面临两个巨大的市场,一个是拥有10个国家、约5亿人口、充满活力的东南业市场,另一
个是拥有7个国家、约13亿人口的南亚市场。发挥云南陆上通道优势,可以把这两个大市场与中国大市场结合在一起,这样在我
们这个星球上就出现了一个拥有32亿人口的巨大市场,由此所形成的广阔的市场,延伸到太平洋、印度洋经济圈。通过建设 (2)
国际大通道,有利于我国加强同东南亚及南亚的经贸关系,开辟新的市场,同时可以依据国际分工,加快我国产业转移,促进双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3.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互补性最强 云南与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山水相连,在发展条件、资源结构、产业结构、市场消费水平
等方面与东盟国家具有十分明显的耳补性。除了中南半岛南端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外,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均低于西南地区,中国电子、机械等较具竞争力的出口产品在这些国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中国一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进程中,云南与东
盟国家可以在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生物资源开发、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以及贸易、旅游、交通、信息等领域广泛开展合作。与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对外贸易交流的发展将促进云南省国际物流的快速发展。
4.与东南亚国家交往历史最久 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南方丝绸之路就有商贾频繁往来,这条占代国际交通线的开拓,最充分地
反映了当时云南在沟通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交往中所发挥的交通走廊的重要作用。云南是--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有16种民族在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