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了解文章的内容。
2、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请。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神秘莫测的美女蛇的故事吗?讲这故事的人是谁呢?——对,她就是长妈妈。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在长妈妈去世三十年后,作者写此文来纪念她,可见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厚感情。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看课文:阿长与《山海经》 二、自学 1、朗读课文
查字典,给下列生字注音。
掳( )去 震悚( ) 惶( )急 疮( )疤( ) 诘 ( )问 惧惮( ) 粗拙( ) 疏( )懒 骇( ) 2、查工具书,解释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3、查资料,了解作者及《朝花夕拾》 三、互动
(一)认识阿长 整体感知 1、为阿长设计“个人简历”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长相 2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
3请同学们找出鲁迅对阿长情感态度变化的关键词? 4、怎样的长妈妈让鲁迅不耐烦,讨厌?
5、那又是怎样的长妈妈让鲁迅两次产生敬意了呢? 6、 作者在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时,用了一种什么写法?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1、2、3略
4题:喜欢“切切察察”---饶舌多事
摆成“大”字的睡相--------行为粗鲁,不拘小节 教我许多的规矩(元旦吃福橘)---迷信,大煞风景
综上所述我们认识到的是一个:没有礼貌,没有文化,不文明的阿长的形象。 5题:拥有伟大神力的长妈妈。
1
第一个敬意源于长毛的故事,而这个故事是个荒谬的故事,但长妈妈却讲的一本正经,看出这个长妈妈很迷信,愚昧、无知。也可以看出鲁迅这里是有反讽的意思。而第二个敬意源于买山海经,实现了孩子心灵上的渴望,看出了一个爱孩子的长妈妈。鲁迅对她的敬意是真的敬意,一种感激之情。
6题作者写此文目的不在于写自己厌烦、讨厌阿长,大揭其短,而是要表述出自己对长妈妈的敬意和怀念。因此着重写买《山海经》,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意思,而略写其他,作者力求写出一个真实而鲜活的长妈妈的形象,也为后面抒写对长妈妈的敬意和怀念作了铺垫,是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 四、测评
长妈妈是个怎样的人?用“阿长是一个 人”说话。 五、总结:
阿长,身份低微,行为粗鲁,不被尊重,麻木,愚蠢而迷信,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但也是一个淳朴、善良、关心孩子的劳动妇女。 六、作业 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阿长这个人物形象,作者围绕阿长写了哪几件事?哪些内容略写?哪些内容详写? 二、自学
研读课文19—29段,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部分 思考:
1.复述买书的起因、 经过、结果。
2、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3、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4、“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5、“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6、文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7、划出描写阿长的句子,判断这些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
8、分析“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写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 三、互动
、解决问题,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归纳作答。
2、 “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说明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没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3、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表现了我极度惊喜、兴奋的心情。
4、为我买来《山海经》,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2
5、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我渴慕已久的书,是我最初得到的书,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过感激和“新的敬意” 6、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7、 “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我给你买来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穿着新的蓝布衫”写一人普通妇女的打扮。
“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写她对我的关切、爱护之情。 “高兴”写为我买来了而高兴,可见长妈妈的仁慈、善良。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写出了一个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阿长。
8、 “哥儿”的称呼,有地方特色,但更透着阿长对我的亲热、疼爱之情。“三哼经”的说法非常传神地展现了一个不识字的普通妇女形象。但就是这么一个不识字的人竟给我买到了《山海经》,所以当听了这话时,“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就显得真实自然,毫不夸张了。因此这处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地展现了阿长虽然不识字没文化但却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形象特征,非常吻合人物的特点。 四、小结:
总观全文,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的敬意”,到最后发出深沉的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淳朴热情、善良仁慈、关爱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及深深的怀念。 五、测评
设想阿长告假回家给鲁迅买《山海经》的情景,扩写阿长买书的过程。 提示 :她是怎样到处打听,怎样跑书摊书店,操了多少心等。
六、作业:
1、课文后练习三
2、借鉴本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生活中最熟悉的人。
运用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和欲扬先抑的写法,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力争写出特点,且饱含感情。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