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况有何不同?(5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概括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特点。(6分)
材料三 是二战后的两幅漫画
美国最新战车(1947)
3AEM
财政贷款
$ 1947年美国漫画 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
(3)材料三中两幅漫画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他们对这一历史事件有何差异性认识。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的影响。(10分)
(4)综上,请列举选取史料应注意哪些问题。(2分)
14.(14分)阅读梁启超生平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同治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1873年2月23日)生于广东。从小接受儒家教育。 光绪十五年(1889年),16岁参加乡试中举,名列第八。
光绪十六年(1890年),17岁赴京参加会试不中,回来路过上海接触到《瀛寰志略》,对西方政治、文化等问题产生浓厚兴趣。同年秋结识康有为,执业为弟子。
光绪十七年(1891年),在万木草堂学习期间协助康有为编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春入京参加会试,发布“公车上书”。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主持《时务报》。在任主编期间写《变法通议》阐述维新变法理论。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十五日(7月3日),受光绪帝召见,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同年流亡日本。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成立政闻社,拥护清廷“仿行宪政”。
民国三年八月二十日,拒绝袁世凯重金收买和武力威胁,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同时与
蔡锷密谋,策划武力讨袁。
民国五年三月,应陆荣廷邀请,直接参加护国运动。
民国六年十一月,梁启超递送辞呈,结束从政生涯,转而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 民国七年底赴欧,亲身了解西方社会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其史学观点也发生变化。
民国十八年一月十九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溘然长逝,终年56岁。
(1)材料中梁启超两次参加的会试属于哪一种选官制度?民国七年是指哪一年?你认为促使梁启超得出“西方文明已经破产”结论的原因是什么?(4分)
(2)依据材料中梁启超的主要活动,指出其一生中两次重要转变。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两次转变的国内原因。(10分)
和平区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调查
文科综合历史学科试卷参考答案
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 共44分)
题号 答案
1 A 2 C 3 B 4 C 5 B 6 C 7 A 8 C 9 A 10 B 11 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6分)
12. (19分)
(1)主要职责:教化百姓;扶弱济贫;执掌司法。(3分)
原因:统治者的高标准要求;科举制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4分) (2)举措:建立完备的乡官制度;乡官参与县政。(2分)
政治背景:明朝君主专制加强,政治日趋腐朽。(2分) (3)特点:村民自治、直接选举。(2分)
意义: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发展基层民主;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展。(4分) (4)重视基层官员素质提升; 调动基层自主性、积极性;(2分) 13. (23分)
(1)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为主要形式。(3分)
不同:材料一体现清道光年间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材料二体现民国时期河北元氏县仍以自然经济为主。(2分)
(2)局限性:材料一有夸大之处,材料二只体现局部。(2分)
特点:自然经济受冲击逐步瓦解;地区呈现不平衡特征;传统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4分) (3)事件:马歇尔计划。(2分)
认识:左图认为马歇尔计划推动西欧经济恢复;右图认为欧洲被美国所控制。(2分) 影响:有利于西欧经济恢复;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进一步加剧冷战对峙。(6分) (4)注意的问题:史料的全面; 研究者的立场等(2分) 14. (14分)
(1)科举制;(1分)1918年。(1分)一战使欧洲破坏严重。(2分) (2)第一次转变:由研习儒学,追求科考入仕到参与政治运动。(2分)
国内背景:民族危机加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影响。(4分) 第二次转变:由参加政治活动到潜心学术、教育。反思西方文化。 (2分) 国内背景: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过激的反对。(2分)
欢迎访问“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