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科学》 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四册《语文园地八》中的口语交际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本课的设计把创设情境作为教学过程的启动契机,以小组合作探究为载体,以交际活动为平台,激发学生双向互动的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力图体现真正意义的交际。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思考、交流、评价,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目标
1、本次口语交际通过交流“身边的科学”,培养口头表达和倾听的能力,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合作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2、在交际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大方.有礼貌地与别人交流,并注意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提高口头表达和倾听的能力;培养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进入“科学王国”
1、 谈话导入: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存在科学。今天我们要去“科学王国”走一走,长一长见识。同学们带上准备好的科学知识,我们的“科学王国”一定会非常有趣。
(课件:蓝猫提示语:“科学世界真奇妙!”)
2、演示激趣。
老师这里有许多剪得碎碎的小纸片,老师不用胶水直接可以把它粘在手上。不信你们看(老师在讲台上演示,双手使劲摩擦,然后张开,纸片纷纷粘在手上??)
3、制造悬念:同学们,你们是不是觉得特别奇怪?想解开这个迷吗?
4、分组讨论,互动探究纸片粘在手上的原因。
5、老师揭开谜底:是静电的作用。
这就是科学摩擦起静电,说到科学,大家是不是觉得科学离我们很遥远啊?就像很多同学说长大以后要当一名科学家一样遥远对吗?其实不是的,科学就在我们身的边,有一句话说得好,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呢,我希望通过今天的这节课, 同学们能擦亮自己的眼睛,去寻找、去发现我们身边的科学,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同学们从远古的原始人击石取火,到爱迪生发明了第一盏电灯;从蔡伦发明了造纸,到电子计算机进入千家万户;自从有了科技后,人类就有了力量,社会也更加的繁荣。科学是人类发展的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打开书第150页身边的科学自由的大声朗读,我们身边的科学知识可真不少,
三、 看一看,找一找,科学就在我身边。(课件出示“智慧百宝箱”蓝猫提示语)
1、 情境设置:(课件演示生活片段)
我们身边的科学知识可真不少,请同学看这里这是
(1)不张开嘴巴,空气也能把我们的嘴巴涨鼓。
(2)闪电时站在树底下容易被雷击中。
(3)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
2、 引导观察,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1)动脑想一想,同桌自由讨论。
(2)指名发言或合作表演其中一个情景,其他学生补充、评点。(相机指导评议,掌握倾听与表达的要求,注意劝说别人时要把科学知识讲清楚,态度文明。
(3)教师小结。
不张开嘴巴,空气也能把我们的嘴巴涨鼓。是因为嘴巴和鼻子是相通的。当嘴巴闭上时,空气会通过鼻子进入口里。闪电时,我们不能站在树底下,因为闪电通常伴有打雷。下雨使大树具备了导电的能力,当闪电经过时,大树会起到避雷针的作用,将雷电引到大地上,导致在树下躲雨的人被雷电击伤??
[设计意图: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作文相似,它同样也应借助于不同学习之间的互补优势。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中,生成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
我们身边的科学知识可真不少!同学们知道身边有哪些科学现象吗?哪一位同学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三、联系生活,展开交际分享“科学知识之宝”
如:秋天树叶为什么会掉?
烧上水时,水壶口为什么会喷出白烟?
??
[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很好的口语交际情境,学生以不同的身份来表达“身边的科学”。既为学习文本服务,检验学生的学生状况,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又给学生创造“听”“说”的机会,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说出具体的人物应该说出的话。学生在不断的角色转换中,无形锻炼了听和说的能力,感受到语言学习的魅力和由此带来的快乐。
脑筋大挑战
同学们的知道的还真不少,下面到了脑筋大挑战的环节,请实验员们拿出你们的小游戏,并一一向大家介绍如何去挑战你们手上的科学小游戏。
(1)挑大梁。用一根棍子同时把这三根筷子跳起来算挑战成功,其中有两根
筷子是已经连在一起的。
(2)空瓶下取钱。想办法把压在空瓶子下的钱取出来,而瓶子不倒算挑战成功。 (3)折纸。能将这张纸对折8次后算挑战成功。
(4)用眼前的工具与材料(水、一次性纸杯两个、小勺子、瓶盖),想出一个法子使得瓶盖能平稳地呆在一次性杯的水面的中央,挑战成功。
(5)立在纸牌上的硬币。在不用外力帮助、不能损坏纸牌的情况下,把硬币稳在纸牌上,挑战成功。(讨论并交流)
四、组织竞赛,拓展知识??夺取“科学知识宝藏”
有趣的科学小游戏大挑战告一段落,下面我们进入一个更加激动人心的环节,有奖问答阶段。刚才。
1.问答题:
1、2011年11月3日,,“天宫一号”和( 神州八号 )宇宙飞船成功进行首次交会对接。中国由此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2、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两项诺贝尔奖的人是谁?( 居里夫人) 3、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
4、哪一个国家在1957年10月4日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苏联)
5、“光年”是时间单位还是长度单位?(长度单位) 6、世界水日是哪一天?( A )
A、3月22日 B、4月22日 C、5月22日 D、6月22日
7、蜜蜂中的蜂王与工蜂性别分别是( C )
A、雌蜂 雄蜂 B、雄蜂 雌蜂 C、都是雌蜂 D、都是雄蜂
8、人体的血液中红细胞存活的时间约为( C )
A、20天 B、60天 C、120天 D、160天
2、小结:今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在科学王国中尽情地遨游探索,在这里,讨论问题,解决了疑难;在这里,我们发现和掌握了身边的科学知识,懂得如何表达与倾听,学会交流与合作。
板书“学科学,用科学,我们从小爱科学”。
3、教师总结
同学们,我们正处于成长学习的阶段,学习科学,热爱科学,让我们从小做起。老师希望你们在课余时间多看科普书籍、报刊;积极动手搞各种科学小实验、小制作,写科学小作文等,愿你们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在音乐声中出现结束字幕:科学追求无止境!)
[设计意图:积累运用知识的同时,注重在今后的交际中灵活应用,更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拓展了他们的思维,体现口语交际“生活化”、“实用化”的特点。同时,给同学们创设更多的口语交流机会。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