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学习《规划纲要》强化德育工作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2:47:4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学习《规划纲要》强化德育工作

经过远程培训我系统学习了《教育规划纲要》,对其内涵有了新的认识。《教育规划纲要》通过采用五个“加强”,明确指出了德育工作的首要性、重要性和全面性。前四个“加强”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括性描述,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统一整体;第五个“加强”从公民意识和公民教育出发,强调道德教育中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重要性。对道德教育内容的重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坚持德育为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深刻体会到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 爱国主义荣誉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工作。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

一、坚持德育为先,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潮不断涌现,社会中高才低德的人越来越多,中小学道德教育面临严峻挑战。进入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进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转型期,中小学德育工作也面临新和挑战和要求。面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新情况,中小学德育工作还有很多不适应,如基础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道德教育让步于知识教育,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依然突出;中小学道德教育不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方法与手段滞后,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同时,德育重课堂教学而轻社会实践,以校内教育为主,忽视校外教育;一些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个人行为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亟待加强;德育工作的保障措施不够有力,体制、机制、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等政策措施不到位等。

道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它决定着教育目标和学生个人的发展方向。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其中,德育

决定着其他各育的实施方向,并为它们的健康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是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协调发展、取得实效的根本。因而,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开展,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坚持德育为先是根本。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二、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学生做合格公民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公民意识”教育和“合格公民”培养具有十分必要性。宏观上看,公民意识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治文化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政治文明建设离不开具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社会公民,同时,每一位合格公民的培养才能保证一个社会正常秩序的建构和有条不紊的社会交往活动的开展。微观层面上,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社会合格公民是改变当前中小学校公民意识教育薄弱现状的要求。现行教育体制下,中小学校对实施公民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校中缺乏相应的公民意识教育。首先,公民意识的核心是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我们向来只注重公民的义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教育学生以履行自己的义务为先,忽视其相应的权利。其次,中小学公民教育不仅仅是简单地传输各种道德与法律规范,还应注重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以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为基础的公民教育才能有长远发展的根基。再次,我国中小学公民教育方法单一,缺乏创新,片面强调理论灌输,忽视实践能力培养。公民教育靠说本,很难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到什么是公民教育,学生也就很难将它们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并转化为有效的道德行为。中小学公民意识培养及公民教育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多方面的,但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其首要目的是道德教育,培养合格公民。整个国民教育体系教育工作都应围绕公民教育来做,公民教育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必不可少的内容。所以在中小学德育中,我们要强化学校中与公民教育相关课程及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意识、民主观念和法治精神,培养青少年参与、表达、监督的权利,把青少年培养成社会和国家的主人,同时也把他们培养成遵纪守法者和为社会作贡献的劳动者,养成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人格,具备做个未来良好公民的素质。

三、构建德育体系,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德育体系是指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

准确规范各阶段德育目标和内容,科学设置德育课程,积极开展德育活动,不断拓展德育途径,系统性地实施符合各年龄段学生特点的道德教育。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有机整体,中学德育以小学为基础,大学德育又以中学为基础,大学德育实效的取得离不开中小学的铺垫,不同阶段的联合构成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德育整体内容与目标。

总之,德育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一体,在学校教育中要以校级、年级和班级为重点,在各个环节、不同层面有序开展,从细节着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细微中培养青少年高尚品质,开展有益于的身心健康的活动,真正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中的合格小公民。

搜索更多关于: 学习《规划纲要》强化德育工作 的文档
学习《规划纲要》强化德育工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bbil47b628wrp7237xr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