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在0~50 min之间,R的降解百分率pH=2大于pH=7 B.溶液酸性越强,R的降解速率越大
C.R的起始浓度不同,无法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对R的降解速率的影响 D.在20~25 min之间,pH=10时R的降解速率为0.04 mol·L·min
答案 B 由图知,在0~50 min之间,pH=2和pH=7时反应物R都能完全反应,降解率都是100%,A错误;pH分别为2、7、10时,通过曲线的倾斜程度可看出溶液的酸性越强,R的降解速率越大,故B正确,C错误;在20~25 min之间,pH=10时,R的平均降解速率为10.反应A(g)+3B(g)
(0. -0.4 10-4mol/L
min- 0min
-1
-1
=0.04×10 mol·L·min,D错误。
-4-1-1
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D =0.4 mol/(L·s B.v(C =0. mol/(L·s C.v(B =0. mol/(L·s D.v(A =0.1 mol/(L·s
答案 B 反应速率的单位相同,用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除以对应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数值大的反应速率快。B。
11.在50 mL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1 g MnO2粉末,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D
=0. mol/(L·s 、
(C
=0. mol/(L·s 、
(B 3
=0. mol/(L·s 、
(A 1
=0.1 mol/(L·s 。故选
A.标准状况下,实验放出一半气体所需的时间为1 min B.A、B、C、D各点反应速率中A点最慢,D点最快
5
C.0~2 min内产生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mL·min D.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只有催化剂和H2O2的浓度
答案 D 放出一半气体,即氧气体积为30 mL时,所需时间为1 min,A正确;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c(H2O2)逐渐降低,所以反应速率逐渐变慢,即反应速率:D点>C点>B点>A点,B正确;0~2 min内产生O2的体积是45 mL,平均反应速率为 min= . mL·min,C正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还有温度,D错误。
12.已知CoxNi(1-x)Fe2O4(其中Co、Ni的化合价均为+2价)可用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通常由两种不同方法制得。下图为两种方法制得的催化剂在10 ℃时催化分解6%的H2O2溶液的相对初始速率随x变化的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4 mL
-1
-1
A.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Co、Ni、Fe均为第Ⅷ族元素
C.由图中信息可知,Co、Ni两种离子中催化效果较好的是Co D.由图中信息可知,微波水热法制取的催化剂活性更高
答案 A CoxNi(1-x)Fe2O4(其中Co、Ni的化合价均为+2价),所以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铁的化合价为+3价,选A;Co、Ni、Fe三种元素均在第Ⅷ族,不选B;x数值越大,催化效果越好,说明Co越多,催化效果越好,不选C;分析题图可知,采用微波水热法催化效果好,不选D。 13.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 ΔH=-a kJ·mol,在5 L密闭容器中投入1 mol NH3和1 mol
-1
2+
2+
2+
2+
O2,2 min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 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 min后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0.1a kJ
B.用氧气表示2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O2 =0.0 mol·L·min C.2 min内NH3的转化率是50% D.2 min末c(H2O)=0.6 mol/L 答案 B 4NH3(g)+5O2(g)
4NO(g)+6H2O(g)
-1
-1
起始物质的量(mol) 1 1 0 0 变化物质的量(mol) 0.4 0.5 0.4 0.6
6
2 min末物质的量(mol)0.6 0.5 0.4 0.6
2 min时参加反应的NH3的物质的量为0.4 mol,反应放出的热量等于0.1a kJ,故A错误;用氧气表示2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O2)=
0. mol
L min
=0.0 mol·L·min,故B正确;2 min内NH3的转化率==0.1 mol·L,故D错误。
-1
-1-1
0.4mol1mol
×100%=40%,
故C错误;2 min末c(H2O)=
0. mol L
14.下列四支试管中,在不同条件下反应:Fe+2HCl( )
试管 ① ② ③ ④ 盐酸浓度 0. mol·L 0. mol·L 1 mol·L mol·L -1-1-1-1 FeCl2+H2↑,判断产生H2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温度 0 ℃ 0 ℃ 3 ℃ 3 ℃
铁的状态 块状 粉末状 块状 粉末状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D 温度越高,浓度越大,接触面积越大,则反应速率越快,D项符合题意。 15.2SO2(g)+O2(g)
-1
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 mol SO2(g)氧化为1 mol SO3(g)的
ΔH=-99 kJ·mo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C点分别表示 ,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 。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V2O5会使图中B点升高还是降低? ,理由是 。
(2)V2O5的催化循环机理可能为:V2O5氧化SO2时,自身被还原为四价钒化合物;四价钒化合物再被氧气氧化。写出该催化循环机理的化学方程式: , 。 (3)如果反应速率v(SO2)为0.0 mol·L·min,则v(O2)= mol·L·min。 (4)已知单质硫的燃烧热为 9 kJ·mol,则S(s)生成3 mol SO3(g)的ΔH= 。
-1-1
-1
-1
-1
7
答案 (1)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无影响 降低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使反应的活化能降低 (2)SO2+V2O5(3)0.025
(4)-1 18 kJ·mol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盖斯定律、反应速率计算及催化剂的催化原理。(1)由图像知,A、C点分别代表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能量;E为反应的活化能,因反应历程不同而不同,但对反应热无影响;催化剂的加入,改变了反应历程,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3)对于反应2SO2(g)+O2(g)
2SO3(g),v(SO2 ∶v(O2 ∶v(SO3 = ∶1∶ ,由v(SO2 =0.0 mol·L·min可计算v(O2)。(4)硫的燃烧热为 9 kJ·mol,可得S(s)+O2(g)
-1-1
-1
-1
-1
SO3+2VO2 4VO2+O22V2O5
SO2(g) ΔH1=- 9 kJ·mol①,结合2SO2(g)+O2(g)
3
9
3
-1
2SO3(g)
ΔH2=-198 kJ·mol②,利用盖斯定律,①×3+②× 得3S(s)+ O2(g)kJ·mol。
-1
3SO3(g) ΔH=3ΔH1+ ΔH2=-1 185
8
相关推荐: